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6)
2023(5935)
2022(4937)
2021(4378)
2020(3359)
2019(7596)
2018(7433)
2017(14823)
2016(7759)
2015(8696)
2014(8365)
2013(8504)
2012(7844)
2011(6842)
2010(6671)
2009(5479)
2008(5106)
2007(4337)
2006(3747)
2005(3117)
作者
(19984)
(17018)
(16540)
(15824)
(10547)
(7994)
(7599)
(6528)
(6480)
(6015)
(5773)
(5561)
(5235)
(5228)
(5157)
(5054)
(4986)
(4883)
(4877)
(4754)
(4077)
(4057)
(4002)
(3819)
(3730)
(3682)
(3594)
(3585)
(3506)
(3351)
学科
(36015)
经济(35993)
管理(27624)
(24363)
(20323)
企业(20323)
方法(12025)
环境(11883)
地方(11400)
(10970)
数学(10260)
数学方法(10191)
业经(9911)
产业(9250)
中国(7357)
农业(6752)
(6558)
(6496)
(6387)
供销(6386)
地方经济(6040)
(5980)
技术(5870)
(5820)
(5754)
资源(5296)
结构(5142)
规划(5062)
(5052)
贸易(5050)
机构
学院(105173)
大学(101209)
(44619)
管理(43958)
经济(43815)
理学(38337)
理学院(37966)
管理学(37529)
管理学院(37334)
研究(32904)
中国(23945)
(21149)
科学(19488)
(17357)
中心(15943)
(15185)
业大(15027)
(14539)
(14531)
财经(14148)
(13410)
师范(13335)
研究所(13290)
经济学(13052)
(12925)
(12721)
北京(12704)
(12614)
经济管理(12223)
经济学院(11838)
基金
项目(76497)
科学(61562)
研究(58396)
基金(55100)
(46907)
国家(46529)
科学基金(41320)
社会(38484)
社会科(36646)
社会科学(36639)
(32279)
基金项目(29824)
(25828)
自然(25765)
自然科(25066)
自然科学(25064)
教育(24750)
自然科学基金(24596)
编号(23329)
资助(20795)
(18814)
重点(16918)
成果(16823)
(16669)
课题(16088)
(16010)
国家社会(15764)
发展(15733)
创新(15647)
(15483)
期刊
(49437)
经济(49437)
研究(27701)
中国(18196)
管理(15450)
科学(13841)
(13411)
(13157)
学报(11866)
技术(10600)
业经(10238)
大学(9568)
农业(9488)
学学(9000)
教育(7908)
经济研究(7446)
问题(6900)
(6706)
金融(6706)
资源(6461)
财经(5974)
科技(5552)
现代(5473)
商业(5451)
(5405)
技术经济(5332)
(5103)
(4993)
(4737)
(4435)
共检索到147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齐  白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碳排放已经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转移到中下游企业。因此,碳排放考察角度应该是全路径的,即测算供应链碳足迹。对广东汽车供应链碳足迹的测算显示,广东汽车产业碳排放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核心企业的设计研发已经达到国际低碳标准,其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接近先进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但是,供应链中下游企业的碳排放却居高不下,其中配套企业的零部件提供、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销售企业的使用维护,构成了广东汽车产业的三大碳排放源。此外,汽车报废产生的碳排放极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危害性特别值得关注。测算结果还表明,由于存在碳排放转移现象,广东汽车产业局部节能减排措施并没有带来供应链整体环境的改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斌义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供应链各个环节因素对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并论证了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基于绿色精敏供应链的汽车产业供应链转型的策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京淑  韩凤  
日本三大汽车跨国巨头齐聚广州,为广东发展汽车产业提共了很好的机遇。及时了解和把握合作伙伴最新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潜在优势,对制定广东汽车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HS6位产品—来源国—省份维度的海关进口数据,构建并测度了产业链安全指数,准确评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现状,并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第一,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评估,整体上,我国汽车产业链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且趋于集中,产业链风险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区分上、中、下游来看,中游风险相对较高,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动态不稳定性特征;第二,从省份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即各省进口规模越大,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相对越高;第三,从国别来看,来自资源型国家(地区)和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进口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自澳大利亚等七大经济体的进口面临着进口规模与产业链风险双高的问题;第四,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模具制造、光伏设备以及中游的汽车整车制造等环节面临的产业链风险相对更高;第五,新冠疫情暴发显著影响了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安全,扩大引资规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有助于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产业链安全负面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翠翠   李杨文   张相斌   王军曦  
从制造产业链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选取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商特斯拉,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及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大湾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通过对新能源车供应链上游韧性升级、中游智造升级及下游市场影响力升级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探求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以推动该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翠翠   李杨文   张相斌   王军曦  
从制造产业链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选取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商特斯拉,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及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大湾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通过对新能源车供应链上游韧性升级、中游智造升级及下游市场影响力升级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探求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以推动该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天俊,龚国华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依托先进的 IT和强大的信息优势,将会引起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廖燕  鲁耀斌  张金隆  
通过对RFID技术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总结RFID技术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特点及扩散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对RFID技术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提供帮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明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由是否过剩演变成为确定性的过剩,并且从结构性过剩发展为全局性过剩,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惯性问题,又不乏存在受到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所导致的内在原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失灵的外在原因。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地构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丽莉  
1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存在的问题目前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以下简称"神龙襄阳工厂")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商主要有9家,其中3家中间库(以下简称"MAF"),6家直供商,这些物流商在服务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管理水平较低。因物流商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供应链运行问题屡见不鲜,曾经出现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喜  马春梅  
为了分析制造商、回收商在技术使用阶段的影响力,以及回收商最优提成比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汽车制造商与一个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中,本文通过在利润函数中引入影响力参数建立制造商与回收商进行知识共享模型,得出了回收商与制造商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机制,分析了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效率回收商的提成比例与影响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回收商在对称信息下影响力越大,其提成比例越高;制造商影响力越大,提成比例越低;在非对称信息下,高效率回收商提成比例与双方影响力的关系与对称信息下的一致,低效率回收商则相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伟  胡晓鹏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汽车产业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链整合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基于汽车产业研发价值链、生产价值链以及营销价值链的价值构成,研究了三大价值链内部的价值分布,并从理论角度试图证明汽车产业生产价值链高端所带来的收益会大于汽车研发价值链低端所带来的收益。同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现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价值链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中观上需要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微观上需要主导企业引领与带动,提高生产制造与组织效率;宏观上需要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来完成产业链的整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庆峰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构建和完善我国汽车产业链是保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在对汽车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汽车制造、售后服务、政策、市场及汽车再制造入手 ,提出构建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具体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昌奎  
揭示了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因素、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以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铁  
运用层次加权模型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一般,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而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R&D经费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二是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科技队伍不稳定;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