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06)
- 2023(19528)
- 2022(15684)
- 2021(14498)
- 2020(12049)
- 2019(26920)
- 2018(26540)
- 2017(51223)
- 2016(26728)
- 2015(29569)
- 2014(28796)
- 2013(28066)
- 2012(25220)
- 2011(22065)
- 2010(22312)
- 2009(21006)
- 2008(19935)
- 2007(17807)
- 2006(15656)
- 2005(14128)
- 学科
- 济(110973)
- 经济(110850)
- 业(103397)
- 管理(92979)
- 企(92127)
- 企业(92127)
- 方法(46638)
- 数学(37491)
- 业经(37063)
- 数学方法(37006)
- 农(35464)
- 财(35275)
- 中国(35181)
- 融(28376)
- 金融(28375)
- 银(27325)
- 银行(27311)
- 行(26345)
- 制(25087)
- 农业(24980)
- 务(24817)
- 财务(24742)
- 财务管理(24707)
- 企业财务(23450)
- 技术(22977)
- 地方(22217)
- 理论(21266)
- 策(20625)
- 贸(19827)
- 贸易(19807)
- 机构
- 学院(365875)
- 大学(358716)
- 济(157911)
- 经济(154939)
- 管理(151278)
- 理学(129272)
- 理学院(128121)
- 管理学(126251)
- 管理学院(125555)
- 研究(112798)
- 中国(95651)
- 财(76423)
- 京(73356)
- 科学(62900)
- 财经(59606)
- 江(56061)
- 中心(55582)
- 经(54235)
- 农(53050)
- 所(52787)
- 经济学(48119)
- 业大(47816)
- 研究所(47110)
- 北京(45454)
- 州(44611)
- 财经大学(44076)
- 范(43555)
- 经济学院(43502)
- 师范(43116)
- 商学(41718)
- 基金
- 项目(241830)
- 科学(194811)
- 研究(183994)
- 基金(177841)
- 家(151377)
- 国家(150010)
- 科学基金(133502)
- 社会(120282)
- 社会科(114376)
- 社会科学(114352)
- 省(95521)
- 基金项目(92975)
- 教育(84361)
- 自然(83561)
- 自然科(81654)
- 自然科学(81636)
- 自然科学基金(80274)
- 划(77814)
- 编号(74646)
- 资助(71033)
- 成果(59367)
- 创(55444)
- 重点(53482)
- 部(53386)
- 发(52882)
- 创新(51064)
- 课题(50788)
- 国家社会(50476)
- 制(47887)
- 教育部(47238)
- 期刊
- 济(175057)
- 经济(175057)
- 研究(108446)
- 中国(73638)
- 管理(64486)
- 财(62836)
- 农(49810)
- 融(48316)
- 金融(48316)
- 科学(45387)
- 学报(44187)
- 教育(37889)
- 技术(37746)
- 大学(36478)
- 学学(34353)
- 农业(33504)
- 业经(31081)
- 财经(29815)
- 经济研究(28049)
- 经(25777)
- 问题(22295)
- 业(20208)
- 技术经济(20154)
- 现代(18144)
- 贸(17913)
- 财会(17750)
- 商业(17408)
- 理论(16919)
- 科技(16741)
- 世界(16255)
共检索到557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许晨辉
融通创新是新形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体企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当前,融通创新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2018年商务部等八部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降低协作成本和强化知识流动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越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企业应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以更好地提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玲富 豆勇芳 王海灵
数字化是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供应链数字化日益成为驱动制造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制造企业数据,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开展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以试点政策为代表的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改善供应链效率,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供应链数字化通过降本增效、提升风险承担水平、改善协作关系的方式来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水平越高,供应链数字化越能显著改善供应链效率;供应链数字化可以强化供应链效率对企业价值提升起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相关活动,积极提升供应链效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群阳 陈卓骋 孙镇南
在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厘清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分歧的影响对企业践行ESG理念与推动现代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以2015~202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分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降低了企业ESG分歧,环境信息披露的增加与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是供应链数字化降低企业ESG分歧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带来的企业ESG分歧下降,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为ESG分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对于理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子昂 方齐云 赵当如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国内供应链外延发展,实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构建外生冲击,以2011—2022年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对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主要通过信息溢出、供应链整合以及风险承担能力提升机制助力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依赖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能缓解市场分割对企业国际化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国际化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东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能力提升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重要机制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波 赵高才 刘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8年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开展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链创新试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2)供应链创新缩小了样本企业与同群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即供应链创新会强化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3)机制检验表明,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数字化机制和供应链多元化机制,即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多元化在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4)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政策、规模和产权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树山 胡化广 孙磊 夏铭璐
提升节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对于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节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效应、发生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有力维护了供应链安全稳定,且这种影响是即时且可持续的,经多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发挥信息效应、融资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供应链数字化作用效果的非对称性,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或供应链运营环境较差的企业中,供应链数字化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雄勇 许志端
在数字经济时代,食品企业采用数字技术能否以及如何促进供应链整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以企业间信任和政府支持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追溯对供应链整合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个可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地区的250家食品企业进行调查,运用层级回归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剖析数字追溯对供应链整合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输入可追溯对供应商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过程可追溯对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输出可追溯对客户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企业间信任对输入可追溯与供应商整合的关系、输出可追溯与客户整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政府支持对过程可追溯与内部整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3)企业间信任和政府支持的交互项对输入可追溯与供应商整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企业间保持高度的信任关系,且依托政府的高度支持,食品企业的输入可追溯越能促进供应商整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树宽 王慧军 张晶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涉及的外部合作越来越多。为了寻求更多的资源,依托更先进的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合作创新应运而生。企业间合作创新模式很多,从松散的项目合作到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大。但是研究表明,由于企业间合作创新往往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创新成功率较低。所以,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合作创新模式,如何对企业间的合作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与创新模式的关联性分析入手,运用集成供应链(ISC)理论,通过分析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特征以及合作创新的关键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丹 陈灿 张迺英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来全面反映微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系统考察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程度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抑制供应链集中度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主板上市企业样本中更明显。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 企业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关禹 吕金慧
从供应链关联视角,研究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供应商绿色创新水平与绿色创新结构高级化;客户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迎合客户绿色转型需求、强化自身社会责任“信号”、绿色技术创新溢出三种渠道推动供应商绿色创新;环境规制在两者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该影响在市场地位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供应链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环境规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悟移 杨伟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多维智慧屋技术,有助于供应链企业管理知识共享活动。[方法/过程]文章参考质量屋技术,开发了知识共享下的智慧屋模型,并将智慧屋延伸至供应链不同节点,形成多维智慧屋。根据智慧屋不同维度上的知识共享需求和知识共享技术,及其协同价值和重要程度,最终服务于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共享技术选择。[结果/结论]最终形成了多维智慧屋模型设计、推导、分析和决策完整的技术及应用过程,有助于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的决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白飞范
践行ESG理念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性服务成果,能否及如何赋能企业ESG发展意义重大。立足于数字化产业链背景,选取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供应链融资渠道,运用协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解析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发挥的融资效应与监测效应。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揭示: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数字化转型来促进供应链中企业的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区域金融发展程度高的东部地区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金融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的作用更显著。文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窗口,并为强化供应链金融实体经济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供应网络位置能促进企业间协同创新吗?
“限房令”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央企业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金融发展吗?——基于智慧城市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高铁开通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产融合作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基于产融合作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了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化治理与政府预算偏离——基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