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4)
- 2023(19557)
- 2022(15838)
- 2021(14502)
- 2020(12130)
- 2019(27049)
- 2018(26982)
- 2017(51485)
- 2016(27831)
- 2015(30829)
- 2014(29850)
- 2013(29113)
- 2012(25869)
- 2011(22746)
- 2010(22607)
- 2009(20902)
- 2008(20381)
- 2007(18080)
- 2006(15655)
- 2005(13803)
- 学科
- 济(116094)
- 经济(115973)
- 业(103850)
- 管理(94182)
- 企(92794)
- 企业(92794)
- 方法(53323)
- 数学(44027)
- 数学方法(43331)
- 业经(36486)
- 农(34694)
- 财(33483)
- 中国(30345)
- 农业(24296)
- 务(24275)
- 财务(24203)
- 财务管理(24171)
- 技术(23128)
- 企业财务(22921)
- 理论(21006)
- 制(20958)
- 地方(19968)
- 贸(19828)
- 贸易(19815)
- 易(19304)
- 学(19228)
- 和(19060)
- 划(18781)
- 策(17848)
- 环境(17657)
- 机构
- 学院(386602)
- 大学(380163)
- 济(158229)
- 管理(157365)
- 经济(155302)
- 理学(136624)
- 理学院(135265)
- 管理学(132652)
- 管理学院(131948)
- 研究(120750)
- 中国(93892)
- 京(78997)
- 科学(75324)
- 财(71281)
- 农(67943)
- 业大(60261)
- 所(59293)
- 江(57426)
- 财经(57364)
- 中心(56682)
- 研究所(54046)
- 农业(53706)
- 经(52342)
- 北京(48496)
- 经济学(47715)
- 范(45573)
- 州(45377)
- 师范(44984)
- 院(44317)
- 经济学院(43235)
- 基金
- 项目(267417)
- 科学(212897)
- 基金(196447)
- 研究(190760)
- 家(172603)
- 国家(171152)
- 科学基金(149339)
- 社会(123461)
- 社会科(117307)
- 社会科学(117275)
- 省(106437)
- 基金项目(103317)
- 自然(98669)
- 自然科(96585)
- 自然科学(96562)
- 自然科学基金(94883)
- 划(88439)
- 教育(87723)
- 资助(79744)
- 编号(75445)
- 创(60286)
- 重点(60002)
- 成果(57860)
- 部(57542)
- 发(57505)
- 创新(55723)
- 国家社会(51865)
- 业(51710)
- 课题(51428)
- 科研(51422)
- 期刊
- 济(168737)
- 经济(168737)
- 研究(102991)
- 中国(73023)
- 管理(63643)
- 农(61919)
- 学报(60134)
- 财(58035)
- 科学(56559)
- 大学(46391)
- 学学(44223)
- 农业(42338)
- 技术(37840)
- 教育(36429)
- 融(32725)
- 金融(32725)
- 业经(30663)
- 财经(27982)
- 经济研究(27340)
- 业(25861)
- 经(24155)
- 问题(22070)
- 技术经济(21547)
- 统计(19675)
- 科技(19371)
- 策(19177)
- 商业(18725)
- 版(18655)
- 现代(18213)
- 财会(17489)
共检索到556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蕾 马远
2018年《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供应链数字化的落地与实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为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双重差分法和调节中介模型,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水平,经过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横向上,供应链数字化有助于规模较大、国有、经营能力较强、股权结构存在关联的企业提高其持续绿色创新水平,纵向上,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非重污染行业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试点政策的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在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拓宽微观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在持续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为政府加快供应链智慧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赵雅淇
供应链数字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潜在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以2013—2021年中国1 64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较强区域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基础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多层次需求;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效应,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完善相关环境规制,构建数字经济下企业前瞻性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赵雅淇
供应链数字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潜在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以2013—2021年中国1 64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较强区域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基础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多层次需求;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效应,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完善相关环境规制,构建数字经济下企业前瞻性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明明 申明浩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化同群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并通过加剧行业竞争实现;企业管理者能力抑制数字化同群效应对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效应,而融资约束会放大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江峰 秦伟旺 郝斌
节俭式创新作为一种资源约束情境下的新型创新范式,可以避免企业对生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促进企业价值创新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尽管节俭式创新的实践与相关研究已经积极开展,但对其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基于长三角区域224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组织绿色文化通过绿色供应链学习(绿色供应商学习和绿色客户学习)作用于节俭式创新的中介机制,以及绿色组织认同对该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绿色文化正向显著影响企业节俭式创新;绿色供应商学习、绿色客户学习在组织绿色文化与企业节俭式创新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绿色供应商学习、绿色客户学习在组织绿色文化和节俭式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组织文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以及组织认同理论在企业开展节俭式创新中的运用,弥补了节俭式创新内部形成机制研究的不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艳娇 毛春梅
“双碳”目标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2011—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从环保投入视角,采用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分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过度环境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扭曲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促使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适度的环境目标约束正向调节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度的环境目标约束促使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保投入、企业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会强化政府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因此,应积极推进环境事权和管理权结构性改革,完善环境事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巍 孙晴晴 张和平 王满四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供应链,供应链数字化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析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供应链数字化可以通过创新赋能和管理赋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第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第三,通过对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污染属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融资约束低的企业、内部控制高的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中相对更好。结论明晰了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并且为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实现绿色创新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绿色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供应链数字化 企业绿色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海建 胡化广 张树山 孙磊
供应链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供应链数字化能否推动绿色发展?文章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视为准自然实验,以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经过稳健性检验和排除替代性解释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创新效应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产业链两端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机制检验表明,供应链数字化通过促进绿色供应链集成和强化外部治理效力,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从过程视角来看,在促进绿色创新产出的同时,供应链数字化还降低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本,表明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由效率驱动而非要素驱动。从结果视角来看,供应链数字化的绿色创新效应实现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统一。文章的结论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欣然 陶锋
当前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主体的溢出效应。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和供应商逐一匹配的供应链条和企业绿色技术与数字技术专利大数据,首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特别是当上游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国有性质、知识存量较为丰富,或其所在行业市场竞争度较高、需求量较大、污染密集度较高时,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创新的牵引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上游企业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创新能力,进而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向溢出效应的影响下,上游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提升;不仅对企业策略性创新产生“挤出效应”,而且对实质性创新产生“杠杆效应”;但在现有阶段,上游企业绿色创新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的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环节,还未深入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源头预防阶段。文章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金花 徐琳霖 胡健
环境问题是影响我国生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而积极释放环境履责信号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则是企业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特别是在互联网传媒带来的网络舆论效应凸现的当下,媒介公众的外部舆论压力已成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新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环境责任视角,探究公众、媒介外部舆论压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作用机制,引入环保投资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相应理论模型,并以2012—2018年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关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媒介关注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公众关注与媒介关注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且在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环境责任在媒介关注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环保投资强化了媒介关注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削弱了公众关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丽 陈腾鹏
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署。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分别通过“新基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内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为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城市治理相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与低碳环保型技术相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节能减排等各环节的渗透,支持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头部企业成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头羊;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缓解企业信息约束问题,通过智慧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具备绿色研发条件的企业流动;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试点范围内各城市智慧化转型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广培 苏世彬
绿色创新效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与中长期环境改善潜力。运用Super-SBM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沪深A股200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绿色创新整体效率存在先扬后抑的倒“U”型曲线关系;供应链不同维度的集成对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供应商集成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U”型关系,与绿色技术研发效率不存在显著关系;客户集成与绿色技术研发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广培 苏世彬
绿色创新效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与中长期环境改善潜力。运用Super-SBM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沪深A股200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绿色创新整体效率存在先扬后抑的倒“U”型曲线关系;供应链不同维度的集成对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供应商集成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U”型关系,与绿色技术研发效率不存在显著关系;客户集成与绿色技术研发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易珈西
文章选取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年报数据,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能力、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独立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能力、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则会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水平低、治理能力强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独立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敬 陈良华 叶涛
基于文本分析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政府环境关注度和组织冗余资源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得益于降低绿色代理成本和提升绿色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供应商绿色创新——基于供应链关联视角
S-O-R视角下业务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知识基和可持续导向的作用
国有股权参与、吸收能力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资本治理效能提升的视角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
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实证研究——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数字化转型、绿色供应链与企业环境绩效——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
企业绿色创新投资的平滑机制研究——基于供应链集成的调节作用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跨界创新能否实现与用户价值共创?——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