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1)
- 2023(8444)
- 2022(5952)
- 2021(4912)
- 2020(3724)
- 2019(7764)
- 2018(7717)
- 2017(15057)
- 2016(8046)
- 2015(8815)
- 2014(9043)
- 2013(8506)
- 2012(7317)
- 2011(6394)
- 2010(6298)
- 2009(5776)
- 2008(5703)
- 2007(5151)
- 2006(4470)
- 2005(4284)
- 学科
- 济(36871)
- 经济(36836)
- 业(27691)
- 管理(26228)
- 企(22377)
- 企业(22377)
- 业经(13523)
- 方法(12561)
- 中国(12163)
- 农(11178)
- 数学(10736)
- 数学方法(10620)
- 产业(9704)
- 信息(9046)
- 总论(8644)
- 信息产业(8585)
- 财(8106)
- 农业(7345)
- 学(7092)
- 银(7050)
- 银行(7039)
- 行(6781)
- 融(6713)
- 金融(6713)
- 供销(6700)
- 销(6700)
- 制(6642)
- 发(6282)
- 地方(6269)
- 贸(5698)
- 机构
- 学院(117838)
- 大学(117041)
- 济(48138)
- 经济(47234)
- 管理(44485)
- 研究(39989)
- 理学(38636)
- 理学院(38219)
- 管理学(37503)
- 管理学院(37278)
- 中国(29401)
- 科学(25104)
- 京(24236)
- 财(21718)
- 农(21111)
- 所(19900)
- 研究所(18338)
- 中心(18078)
- 业大(18026)
- 财经(17682)
- 江(17299)
- 农业(16644)
- 经(16155)
- 经济学(15581)
- 范(15064)
- 师范(14869)
- 院(14672)
- 北京(14574)
- 州(14147)
- 经济学院(14088)
- 基金
- 项目(83878)
- 科学(67040)
- 基金(62417)
- 研究(59360)
- 家(55485)
- 国家(55071)
- 科学基金(47657)
- 社会(40078)
- 社会科(38227)
- 社会科学(38220)
- 省(32624)
- 基金项目(31765)
- 自然(30210)
- 自然科(29626)
- 自然科学(29617)
- 自然科学基金(29111)
- 划(27144)
- 教育(26187)
- 资助(24488)
- 编号(23037)
- 重点(18887)
- 发(18355)
- 成果(18213)
- 国家社会(17941)
- 部(17551)
- 创(17433)
- 创新(16403)
- 性(16029)
- 科研(16006)
- 课题(15659)
共检索到16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而供应链数字化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促进供应链韧性,而信息渠道、产品竞争力渠道和内部控制渠道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存在成熟期企业、产业链下游和营商环境优势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但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也伴随着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损失。文章的结论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韧性是当前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但尚未有文献对此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文章在构建供应链韧性指标基础上,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解构供应链韧性后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且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更显著。从传导机制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和优化供需匹配两个渠道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境不确定性高、内部控制水平低企业,以及位于产业链下游和市场化水平低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助推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并未造成企业经济绩效损失,而是持续推动企业经济表现;“链主”企业和供应链政策在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韧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文章不仅为系统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璐 丛林 赵君彦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加大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陶锋 王欣然 徐扬 朱盼
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彩莲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供应链的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效果高于客户韧性;供应链韧性受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因素的影响突出,与企业年限和股权结构等因素的关联性不大;市场地位正向调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企业支撑层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韧性的影响更明显,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更显著;企业的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的提升均高于支撑层。本文得出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锻造流通企业供应链长板和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力补齐供应链短板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梦娜 李立亚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生存分析模型,从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供应链韧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国际化程度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考察供应链结构中的供应商复杂性和顾客复杂性对国际化程度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对126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而供应商复杂性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措施提高供应链抵御能力;顾客复杂性对供应链抵御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同时,两方面复杂性对供应链韧性中的恢复能力调节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供应链抵抗能力造成了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杨洪娜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供应商数据,从供应商配置与存货角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增加企业存货,多元的供应源与充足的存货储备有助于抵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供应链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提升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外部交易成本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打造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数字化的稳链作用更多体现在面临外部信息约束较高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使进口供应链多元化,分散进口供应链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韧性 进口供应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米尔卡米力·多力昆 赵振男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霞 许雅雯 徐永锋
打造富有韧性的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化在提高组织应对环境冲击的韧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供应链上企业间相互依赖,意味着企业数字化受到其所嵌入供应链网络中相依的其他组织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因此,只有链上企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才能有效发挥数字技术抵御外部冲击的效能。利用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定量测度数字化协同和供应链韧性,基于资源依赖和社会网络理论,从资源和关系整合的角度探讨数字化协同影响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协同指数不断提升;数字化协同显著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企业和行业特征的异质性比较表明,数字化协同对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竞争度较低行业、资源和技术密集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表明,资源整合在数字化协同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关系整合的中介作用不明显。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收入较为稳定、企业对数字化战略认同度高和政府补助力度较大的情境下,数字化协同促进供应链韧性增强的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东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能力提升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重要机制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蓉 吕静 王怡靓
党组织引领是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各级党组织网络是否在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与考察单一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的研究不同,文章提出党建生态群概念,探讨了党建生态群如何通过独特的信息渠道来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研究发现,党建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成生态群,上下级党组织的纵向关联通过政策信息传递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间党组织的横向关联通过非公开信息传递和技术信息溢出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上述“公转带动自转”的党建生态群的作用路径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社会网络中心度和供应链不同位置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以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他”作用;而以非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低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自身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己”作用;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以位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为主。文章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生态群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来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太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其核心是要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综合推进,同时也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的“双链联动”,全面优化金融服务。跳出产业认识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水清 刘伟
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背后的逻辑目前,全球产业政策更加注重安全和国家战略竞争力,全球产业结构正深度调整,各国更加强调先进制造业回流,争夺产业话语权和战略制高点,重视与战略盟友的合作以及纵向一体化穿透,来增加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产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源密集型产业。调研发现,当前外迁的绝大部分产业,都是对劳动力要素高度依赖且短期内不能以技术创新进行替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代工、加工、
关键词:
数字科技 供应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明堃 马冬妍 全胡洋 邱伏生
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贸摩擦引发全球供应链危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企业供应链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依托工信部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数字化供应链工作组和制造业供应链模式创新支撑等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