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5)
- 2023(16313)
- 2022(14102)
- 2021(13237)
- 2020(11166)
- 2019(25639)
- 2018(25246)
- 2017(48822)
- 2016(26236)
- 2015(29654)
- 2014(29588)
- 2013(28814)
- 2012(26110)
- 2011(23486)
- 2010(23346)
- 2009(21319)
- 2008(20699)
- 2007(17714)
- 2006(15374)
- 2005(13212)
- 学科
- 济(102900)
- 经济(102746)
- 管理(78838)
- 业(74141)
- 企(62004)
- 企业(62004)
- 方法(49961)
- 数学(43239)
- 数学方法(42576)
- 农(28409)
- 财(27303)
- 中国(26267)
- 学(24058)
- 业经(23236)
- 农业(19137)
- 制(19101)
- 地方(18843)
- 理论(18333)
- 贸(17525)
- 贸易(17517)
- 务(17015)
- 易(17000)
- 财务(16926)
- 财务管理(16885)
- 和(16470)
- 技术(16214)
- 环境(16030)
- 企业财务(15995)
- 银(15322)
- 银行(15278)
- 机构
- 大学(374508)
- 学院(371269)
- 管理(149034)
- 济(144235)
- 经济(141131)
- 理学(130365)
- 理学院(128920)
- 管理学(126376)
- 管理学院(125697)
- 研究(120220)
- 中国(87989)
- 京(78763)
- 科学(76457)
- 财(65919)
- 所(59199)
- 农(58741)
- 业大(56985)
- 中心(54904)
- 研究所(54492)
- 财经(53740)
- 江(52246)
- 范(49795)
- 师范(49287)
- 北京(49056)
- 经(48998)
- 农业(46048)
- 院(44177)
- 经济学(43737)
- 州(42475)
- 财经大学(40301)
- 基金
- 项目(264122)
- 科学(208403)
- 基金(193172)
- 研究(191124)
- 家(168883)
- 国家(167530)
- 科学基金(144545)
- 社会(120626)
- 社会科(114161)
- 社会科学(114133)
- 基金项目(102625)
- 省(102081)
- 自然(95537)
- 自然科(93359)
- 自然科学(93333)
- 自然科学基金(91642)
- 教育(88480)
- 划(86783)
- 资助(79369)
- 编号(77292)
- 成果(61960)
- 重点(59097)
- 部(58236)
- 发(55135)
- 创(54688)
- 课题(52785)
- 创新(51061)
- 科研(50776)
- 教育部(50110)
- 国家社会(49689)
- 期刊
- 济(151635)
- 经济(151635)
- 研究(104345)
- 中国(64885)
- 学报(60684)
- 科学(55893)
- 管理(53907)
- 农(52671)
- 财(49986)
- 大学(46570)
- 学学(43823)
- 教育(40332)
- 农业(36595)
- 技术(33311)
- 融(27733)
- 金融(27733)
- 财经(25861)
- 业经(25486)
- 经济研究(24236)
- 经(22013)
- 问题(19711)
- 图书(18917)
- 业(18494)
- 版(18265)
- 科技(17931)
- 技术经济(17557)
- 理论(17421)
- 资源(16655)
- 现代(15987)
- 商业(15968)
共检索到520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颖 陈良华 马小勇
供应链收益分配驱动机理可以理解为分析、描述和趋动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收益分配的内在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具有多维度、动态性特征。但是,现有的供应链收益分配驱动机理体系,恰恰缺乏这种维度上的完整性和系统上的动态性,由此导致供应链收益分配驱动理论不够完整、平面化而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进而造成供应链收益分配理论体系,乃至整个供应链管理经常陷入一种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的困境。因此,总结、分析和归纳供应链收益分配的现实运作过程,映射出潜在的自利性、约束性以及多变性三个动力维度,构建起基本逻辑一致、能够涵盖整个供应链收益分配过程及其目标的驱动机理框架。同时,建立系统动力学趋动模型,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深入论证供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虹 刘震宇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跨组织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只有在收益分配过程中体现信息的价值,才能增加企业信息共享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结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协作的特点提出影响供应链企业间收益分配的三个因素,即投入成本、风险补偿、信息价值。在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间的收益分配。信息在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定量计算是目前探讨较少的问题,文章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层次分析法的递阶结构建立模糊AHP模型对信息价值进行模糊定量评价,提出了一种思路,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信息 电子商务 收益分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向阳 冯乔乔 王姝 陆楠 李芳
以经济订货批量为分析依据建立了单一农户与单一超市的供应链模型,利用博弈理论对比了两者非合作与合作下的供应链总利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双方以协商的订货批量为合作交易量时,整条供应链的收益要大于非合作状态下的收益。然后用Shapley值法对合作供应链收益进行分配,通过算例证明该方法可使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积极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更君 黄芳
针对Shapley值法在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分配因素考虑不全以及各分配因素随机性和模糊性强的缺点,本文利用云重心法修正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根据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传统的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系数、投入成本、努力程度以及信息对称水平4个分配修正因子,弥补了影响因素的缺失,并利用云重心法计算各联盟企业的收益修正值,云重心法能够解决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模糊性转换,极大地克服了Shapley值法自身的局限性。算例对比结果发现,改进的Shapley值法能更加合理的分配收益,有利于维持供应链融资联盟的稳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更君 黄芳
针对Shapley值法在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分配因素考虑不全以及各分配因素随机性和模糊性强的缺点,本文利用云重心法修正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根据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传统的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系数、投入成本、努力程度以及信息对称水平4个分配修正因子,弥补了影响因素的缺失,并利用云重心法计算各联盟企业的收益修正值,云重心法能够解决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模糊性转换,极大地克服了Shapley值法自身的局限性。算例对比结果发现,改进的Shapley值法能更加合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桂良军 赵志明 田志莹
供应链的收益分配问题,人们分析解决的思路是从内部入手,力图通过博弈、激励的方式来实现收益合理的分配。本文在分析当前供应链收益分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供应链外部出发,提出了建立第三方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客观公正性及权威性,来参与实现供应链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阐述了第三方参与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结合夏普利值法(Shapley)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分配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供应链 收益分配 第三方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秋芳 马健瑛 忻莉燕
针对供应链收益分配问题,在经典Shapley值法基础上,考虑影响供应链收益分配的风险暴露、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资产投入四修正个因子,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系数确定修正因子权重,通过TOPSIS来确定收益分配系数,从而构建了一个充分反映主客观信息的Shapley-RIEP模型。该模型不仅弥补了经典Shap-ley值法中考虑因子缺失的问题,还克服了修正模型里修正系数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弱点,并通过算例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沙金 王爱虎
考虑需求放大、订货及库存成本变动等因素,构建三级供应链在分散式、上游段、下游段及集成式VMI四种情况下的收益模型,通过仿真定量说明VMI对于上、下游企业收益及风险的不同影响,并得出结论:下游段VMI实施后,集成式VMI将成为激励相容,而上游段VMI的实施将阻碍集成式VMI的实现,证实了VMI的实施顺序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后采用Shapley值法分析各企业特征函数,确定Shapley值计算公式,进行收益分配,解决了收益与风险不对等所导致的VMI合作不稳定问题,促进集成式VMI的形成与长期稳定。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洁 赖礼邦
针对具有限制结盟结构特征的三级供应链合作创新联盟问题,分析了由单个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不同联盟系统下的收益情况,并运用图合作博弈的average tree solution(简称"A-T解")法对各成员的收益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所有成员参与供应链联盟时总收益最大,且A-T解分配法与Shapley值法相比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充分突出成员在合作联盟中的特殊地位(位置)及其重要性,该结论进一步通过比较不同级别结构下的供应链收益分配问题进行说明。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郑鑫 朱晓曦 马卫民
以合作博弈为基本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收益分配模型,不同合作方式下各合作联盟收益的特征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采取合作时,各合作联盟的收益均大于或等于各成员在不合作时各自的收益之和,文章验证了在三级闭环供应链收益分配模型中应用Shapley值法的可行性,说明构建的收益分配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然后运用Shapley值法求得三级闭环供应链收益分配的合理均衡解,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分析论证。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齐旭高 吕波 付强
针对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成员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建立了Shapely修正的收益分配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收益分配原则,在Shapely值基本模型基础上,将影响收益分配的投入创新资源贡献率、风险分摊系数、产品创新任务执行度和额外贡献度4个因素引入模型,并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修正后的Shapely值能够满足各方协同产品创新合作形成的条件,并且较好反映了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中各方价值创造的实际情况。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单而芳 吴美慧 吕文蓉 刘贺宇
本文以具有限制联盟结构的四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该供应链由单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构成。在具有限制联盟结构的条件下,对供应链上的参与者可能形成的八种创新联盟情形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Shapley值、位置值和AT解三种不同的收益分配方法对合作所产生的收益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均加入创新联盟时该供应链的总收益最大,且采用位置值进行联盟收益分配最能突出参与者在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因而该分配方法更具合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莺 李军
供应链联盟通过合作企业协调一致的行动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吸引企业组成供应链联盟的最大动因就是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联盟持久存在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考虑两竞争制造商通过共同零售商销售产品的两级供应链系统,文章分析了供应链成员各种可能的联盟形式,并采用Shapley值对联盟合作收益进行分配,在制造商同质的情况下,只有当两产品的需求替代率较低时,Shapley值对联盟才是稳定的。
关键词:
供应链 合作 Shapley值 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金德 李帮义 宋俊
文章基于收益共享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求解方法,在贴牌供应链中建立了委托企业和贴牌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型,得出二者为获得品牌溢价所愿意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品牌溢价在双方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鉴于双方的能力差异会对收益分配产生影响,分析了委托企业、贴牌企业和贴牌供应链的收益函数随品牌溢价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新发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毅 张平
研究了不同研发收益分配方法、投资溢出效应以及研发市场收益大小对供应链研发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程度及其关系机制,发现当联合研发所带来的收益较大时,研发成员的投入水平会显著提升,这时比较适合采取简洁易行的平均方法对收益进行分配,以更有效地促进供应链联合研发获得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