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8)
- 2023(19004)
- 2022(15941)
- 2021(14806)
- 2020(12423)
- 2019(28095)
- 2018(27754)
- 2017(53055)
- 2016(29082)
- 2015(32185)
- 2014(31848)
- 2013(31866)
- 2012(29244)
- 2011(26298)
- 2010(26304)
- 2009(24386)
- 2008(24331)
- 2007(21541)
- 2006(19222)
- 2005(17261)
- 学科
- 济(124861)
- 经济(124728)
- 业(105978)
- 管理(96295)
- 企(93685)
- 企业(93685)
- 方法(52604)
- 数学(42310)
- 数学方法(41918)
- 农(36870)
- 业经(36167)
- 财(35429)
- 中国(33695)
- 地方(27512)
- 农业(25913)
- 务(25462)
- 财务(25381)
- 财务管理(25351)
- 企业财务(24102)
- 学(24015)
- 制(23128)
- 技术(22659)
- 贸(22562)
- 贸易(22547)
- 易(21850)
- 和(21460)
- 理论(21389)
- 划(19100)
- 环境(18964)
- 银(18585)
- 机构
- 学院(417509)
- 大学(414347)
- 济(168476)
- 管理(166357)
- 经济(165044)
- 理学(143128)
- 理学院(141537)
- 研究(140949)
- 管理学(139287)
- 管理学院(138545)
- 中国(106827)
- 京(89532)
- 科学(88350)
- 财(77075)
- 农(76572)
- 所(72159)
- 业大(65770)
- 研究所(65589)
- 中心(62985)
- 江(62837)
- 财经(61408)
- 农业(60278)
- 北京(56597)
- 经(55847)
- 范(52907)
- 师范(52303)
- 院(51001)
- 州(50633)
- 经济学(49482)
- 财经大学(45392)
- 基金
- 项目(280819)
- 科学(220608)
- 基金(203105)
- 研究(201810)
- 家(178644)
- 国家(177047)
- 科学基金(151954)
- 社会(127556)
- 社会科(120901)
- 社会科学(120870)
- 省(111198)
- 基金项目(107775)
- 自然(100329)
- 自然科(98015)
- 自然科学(97988)
- 自然科学基金(96274)
- 划(93068)
- 教育(91701)
- 资助(83439)
- 编号(81377)
- 成果(64518)
- 重点(62900)
- 发(62691)
- 部(60719)
- 创(60116)
- 课题(56146)
- 创新(55573)
- 科研(53631)
- 业(53340)
- 国家社会(52025)
- 期刊
- 济(190730)
- 经济(190730)
- 研究(121905)
- 中国(82175)
- 农(70207)
- 学报(68967)
- 管理(65265)
- 科学(62943)
- 财(60783)
- 大学(51650)
- 学学(49032)
- 农业(48259)
- 教育(44013)
- 融(37466)
- 金融(37466)
- 技术(36980)
- 业经(33976)
- 财经(30348)
- 经济研究(29920)
- 业(27349)
- 经(26060)
- 问题(24854)
- 技术经济(21932)
- 科技(20836)
- 商业(20232)
- 现代(19884)
- 版(19803)
- 图书(18883)
- 理论(18561)
- 贸(18278)
共检索到62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志芳 曹世敏 丰娇弟
社会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关系资本是社会资本的组成维度,影响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探讨企业获取并利用供应链关系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以2010—2019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固定效应法分析供应链关系资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关系资本对企业营运能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营运能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供应链关系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环境中有效地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耀东 徐素波
在数字技术与供应链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厘清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的内在机理是深入推进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前提,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作为一项外生冲击事件,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信息赋能、营运赋能与创新赋能是供应链数字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非国有企业及规模较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不仅能够重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价值创造逻辑,还能够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轶娟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供应链智慧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智慧转型能够显著驱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区域供应链智慧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影响作用明显高于西部和东部区域,城镇地区供应链智慧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增作用明显强于乡村地区;消费升级具有显著中介效应,供应链智慧转型具有促进消费升级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效应;供应链智慧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影响面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文传浩 曾艳梅 李益 苏旭阳
文章以2019—2022年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两条路径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供应链集中度高、供应链效率高的企业中,供应链金融促进“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晶
本文基于数字化、韧性、创新和绿色四个维度,在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7-2021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会通过提升流通业管理效率、组织效率和运行效率赋能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正向赋能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先天的要素资源优势和数字化赋能使得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继而对东部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强的正向赋能作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控制变量中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最强,人口密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仝鹏 王珂
文章在构建2011—2021年30个省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探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高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地区,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飞 李腾 刘晗
基于201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政府补贴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绩效共同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产业发展的不同周期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形成期和成长期产业中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影响并不显著,这种差异还体现在企业产权性质上。应从优化资金配置视角提升政府补贴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永钢 张晓彤 郭静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企业ESG责任履行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责任履行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对国有企业、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在经过稳健性以及内生性检验之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声誉两个途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还考察了数字金融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企业ESG责任履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调节效应比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环境和社会层面责任的履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琳 方园 汪长英
基于“双碳”目标背景,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言,ESG表现对成长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对成熟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衰退期,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削弱了。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不佳的地区,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文章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研究ESG表现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丰富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深化了对ESG理念价值效应的理论认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文 谭学想
以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得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加强对农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信用风险管控,做好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预警、应急及贷后监控工作,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团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明贵 范秋蓉 于明
文章选用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组织资本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滞后影响且二者为倒U形关系,当研发投入强度小于13.57%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当研发投入强度大于13.57%时,则会抑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组织资本在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倒U形曲线关系中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一方面高组织资本会使倒U形曲线拐点左移,使曲线形态更加平缓,说明高组织资本能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成果转化率和产出率,减缓研发投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波动性;另一方面高组织资本会使倒U形曲线整体水平上升,优化研发投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陈哲
依据2009—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国企混改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供应链协作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国企混改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供应链协作,包括协同供应链创新和增强供应链信任,在国企混改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更高、地区市场分割程度更低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鉴于此,应继续推进分类混改以提升政策成效,发挥供应链协作的积极意义,促进供应链企业的联动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苑泽明 黄灿 刘甲
本文针对市场激励型碳规制能否助力企业联动协作而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这一现实问题,引入供应链联盟变量,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会促进形成供应链联盟的控排企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作用具有沿供应链上下游的双向溢出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会推动控排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与控排企业相关联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可分为技术、信息、信用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协同供应链创新、提升供应链信息效率、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供应链联盟中的控排企业议价能力更强、媒体关注更高时,碳排放权交易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更明显的激励效果。目前仅有部分控排企业率先跨越碳规制的“波特拐点”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式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供应链联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中观环境。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有的放矢开放碳市场,在稳链强链背景下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同时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溢出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企业也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文本分析方法,文章构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并指出中国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当前会计业绩评价存在的若干缺陷,包括不够微观、不够宏观、不够及时、不够长期等,制约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提出改进会计业绩评价的若干建议:通过要求企业报告更加微观、更加及时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要求企业报告更加宏观、更加长期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引导企业从整个生态圈系统和更加长期主义视野进行管理决策,从而促进中国企业成为更加负责任、更加可持续的经济主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粮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对既定决策选择主动创造型执行而非被动适应型执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我国的制度环境为背景,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同事关系是如何通过员工行为意愿选择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以及非正式制度对同事关系的引导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内部以义为上的同事关系,通常会影响员工对既定决策选择主动创造型执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现会更好;企业内部以利为上的同事关系,通常会影响企业员工对既定决策选择被动适应型执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性表现会更好。而且,非正式制度越完善,越容易造就工作奉献型员工或是通过人际促进来实现道德面子类型的员工,企业内部越容易形成以义为上的同事关系。研究结论对如何从非正式制度视角引导同事关系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