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3)
- 2023(3396)
- 2022(2759)
- 2021(2699)
- 2020(2371)
- 2019(5205)
- 2018(4998)
- 2017(9988)
- 2016(4957)
- 2015(5556)
- 2014(5560)
- 2013(5372)
- 2012(4706)
- 2011(4234)
- 2010(4218)
- 2009(4061)
- 2008(3983)
- 2007(3627)
- 2006(3123)
- 2005(2975)
- 学科
- 业(22781)
- 管理(20573)
- 企(18698)
- 企业(18698)
- 济(18134)
- 经济(18106)
- 险(10677)
- 保险(10586)
- 方法(10192)
- 数学(8903)
- 数学方法(8820)
- 中国(6995)
- 销(6905)
- 供销(6902)
- 银(6287)
- 银行(6284)
- 行(5934)
- 财(5768)
- 制(5616)
- 融(5090)
- 金融(5089)
- 业经(4640)
- 各种(4399)
- 类型(4263)
- 种类(4259)
- 各种类型(4255)
- 贸(4193)
- 贸易(4189)
- 务(4164)
- 财务(4144)
- 机构
- 大学(73208)
- 学院(71961)
- 管理(33547)
- 济(29406)
- 经济(28778)
- 理学(28720)
- 理学院(28458)
- 管理学(27959)
- 管理学院(27832)
- 中国(19627)
- 研究(18426)
- 财(16419)
- 京(14674)
- 财经(12836)
- 经(11731)
- 科学(10745)
- 江(10212)
- 中心(10097)
- 财经大学(9891)
- 北京(9288)
- 业大(9115)
- 商学(8927)
- 商学院(8840)
- 农(8765)
- 融(8602)
- 经济学(8579)
- 州(8494)
- 金融(8442)
- 所(8237)
- 经济管理(7938)
- 基金
- 项目(48513)
- 科学(40182)
- 基金(38606)
- 研究(33243)
- 家(32944)
- 国家(32717)
- 科学基金(30260)
- 社会(23381)
- 社会科(22103)
- 社会科学(22097)
- 自然(21183)
- 自然科(20845)
- 自然科学(20842)
- 自然科学基金(20509)
- 基金项目(20217)
- 省(17749)
- 资助(16458)
- 教育(15398)
- 划(14869)
- 编号(12600)
- 部(10919)
- 创(10207)
- 教育部(9948)
- 重点(9930)
- 人文(9875)
- 国家社会(9679)
- 科研(9533)
- 创新(9523)
- 成果(9386)
- 大学(9170)
共检索到106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蓓 王玉霞
基于供应网络企业间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联系强度的两个维度——结构强度和关系强度,探讨制造商供应商间联系强度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影响机制,并将依赖不对称作为调节变量引入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的假设关系模型。研究发现,联系强度与企业间风险分担具有倒U型关系;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关系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对联系的结构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说明,企业间保持适度的联系强度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担,适度的信任、互惠对依赖不对称对关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的调节效应具有
关键词:
联系强度 风险分担 依赖不对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蓓 王玉霞
基于供应网络企业间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联系强度的两个维度——结构强度和关系强度,探讨制造商供应商间联系强度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影响机制,并将依赖不对称作为调节变量引入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的假设关系模型。研究发现,联系强度与企业间风险分担具有倒U型关系;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关系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对联系的结构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说明,企业间保持适度的联系强度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担,适度的信任、互惠对依赖不对称对关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的调节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结构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不受依赖不对称调节作用的干扰,即结构强度对风险分担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联系强度 风险分担 依赖不对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郜钰格 谢永平 杨艳萍
聚焦于微观层面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动态视角,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探索网络成员关系依赖对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动态性的影响,并考虑知识属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Wind数据库2010—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8期风险投资自我网络,采用组内估计法和LSDV方法对1 715个自我网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网络成员关系依赖分别负向影响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增长性和多样性;(2)高水平知识深度与知识宽度会进一步加强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自我网络多样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并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知识宽度会削弱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自我网络增长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并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知识深度对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增长性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罗惠良
资本市场在金融系统中承担的横向风险分担,以及在新技术融资中所特有的风险分担功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资本市场内部,基于长期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经过长期不断的试验与筛选,资本市场自发演进生成层次结构,用于甄别和分散配置不同融资风险。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存在,资本市场才具备了存在的必要和层次演进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风险分担 信息不对称 多层次资本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诚 沈沁 杨柳明
文章以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信息不对称下,不同信用评价模式对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信用评级方式,即平台内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人放贷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贷款人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价格放贷主要取决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在相同条件下,贷款人更依赖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诚 沈沁 杨柳明
文章以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信息不对称下,不同信用评价模式对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信用评级方式,即平台内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人放贷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贷款人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价格放贷主要取决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在相同条件下,贷款人更依赖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胜 王冠琳
本文从分析网络购物情境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探讨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其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调研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最终通过实证检验的假设有:卖方信息披露程度与网络购物各维度感知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买方信息评估能力与网络购物各维度感知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对卖方和物流的信任度与网络购物各维度感知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各维度风险的感知对其网络购买意愿有负面影响。据此,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桓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购物观念和购物方式,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不良后果是制约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各因素与网购消费风险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网购风险重要度评价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相关度、重要性评价进行了测评和对比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这对提高电子商务服务的成功率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璇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电商行业发展时间短、发展基础薄弱,商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出,加之缺乏完善的网络购物风险防控体系,因此极大地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网购风险维度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分析对于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控体系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不对称 风险维度 消费权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璇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电商行业发展时间短、发展基础薄弱,商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出,加之缺乏完善的网络购物风险防控体系,因此极大地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网购风险维度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分析对于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控体系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不对称 风险维度 消费权益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顾海峰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通过运用数理金融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现代金融学中的定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金融机理问题,为我国信用担保业的科学运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地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用担保 风险 成因 治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展军
文章认为,源企业强制性影响战略的使用与目标企业的分配公平感知、程序公平感知均负相关;非强制性影响战略的使用与目标企业的分配公平感知、程序公平感知均正相关。目标企业的依赖不对称对这些关系会产生调节效应:依赖不对称分别负向调节强制性影响战略的使用与目标企业分配公平感知、程序公平感知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依赖不对称正向调节源企业非强制性影响战略的使用与目标企业分配公平感知、程序公平感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睿
中美贸易存在着不对称依赖,中国不仅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还依赖美国的中间产品,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和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这种不对称依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两国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中美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分工,降低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美元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也是中美贸易的不对称性依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结构 非对称依赖 技术禀赋朗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星耀 廖隽安 钱丽萍
本研究主要探讨相互依赖不对称如何影响弱势方对强势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感知以及关系绩效,考察这两个路径效果随着第三方变量(强势方专用性投资、明确的合同、沟通、私人关系、弱势方参与)作用会有何变化,通过4S店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发现第三方变量可显著弱化、抵销,甚至扭转依赖不对称对关系质量的负面影响,降低强势方的风险,使其最大程度受其利少受其害,此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中有效运营的依赖不对称企业案例。文末针对依赖不对称下的渠道关系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董向荣
中韩建交20年,两个曾经敌对的国家发展了全方位的双边联系,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远高于中国经济对韩国的依赖度,属于典型的不对称性依赖。相互依赖限制了中韩经济领域矛盾的升级,但可能引发韩国对中国的警惕,埋下进一步冲突的隐患。韩国担忧不对称依赖可能成为中国的权力资源,于己不利,试图通过与欧美签署FTA等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在既定贸易条件下,韩国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可能已经接近或达到峰值。在新政府的带领下,中韩经济关系向何处去,值得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