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4)
2023(19328)
2022(16710)
2021(15663)
2020(13216)
2019(30621)
2018(30640)
2017(59081)
2016(32132)
2015(35931)
2014(36006)
2013(35270)
2012(32505)
2011(29419)
2010(29731)
2009(27333)
2008(27156)
2007(23598)
2006(21069)
2005(18904)
作者
(92283)
(76714)
(76172)
(72862)
(48894)
(36777)
(34661)
(29825)
(29223)
(27463)
(26079)
(25992)
(24594)
(24253)
(23776)
(23694)
(22845)
(22520)
(22106)
(22043)
(19023)
(18830)
(18575)
(17574)
(17109)
(17077)
(17048)
(16826)
(15662)
(15114)
学科
(128757)
经济(128581)
管理(95153)
(87421)
(72830)
企业(72830)
方法(58458)
数学(51134)
数学方法(50459)
中国(36962)
(36521)
(33688)
(29931)
业经(28028)
(27175)
地方(24066)
(23217)
贸易(23205)
(22529)
(22299)
银行(22247)
(22104)
财务(22014)
财务管理(21959)
农业(21906)
(21206)
(20938)
金融(20934)
理论(20874)
企业财务(20873)
机构
大学(457745)
学院(452922)
(182558)
经济(178549)
管理(176391)
研究(153535)
理学(151996)
理学院(150277)
管理学(147526)
管理学院(146668)
中国(116023)
(98104)
科学(93746)
(90080)
(76808)
(72703)
财经(70937)
中心(69528)
研究所(69461)
(67183)
业大(67052)
(64523)
北京(62146)
(59650)
师范(59073)
农业(56829)
(56249)
经济学(56085)
(53931)
财经大学(52931)
基金
项目(305561)
科学(240389)
基金(222836)
研究(221765)
(194771)
国家(193237)
科学基金(165718)
社会(140313)
社会科(133010)
社会科学(132977)
基金项目(117653)
(117385)
自然(108312)
自然科(105795)
自然科学(105766)
自然科学基金(103845)
教育(102606)
(99854)
资助(92376)
编号(89696)
成果(73799)
重点(68477)
(68063)
(63938)
(62878)
课题(61903)
创新(58785)
教育部(58535)
科研(58508)
国家社会(58050)
期刊
(198919)
经济(198919)
研究(137897)
中国(88870)
学报(72446)
(69962)
科学(66159)
管理(65848)
(64843)
大学(55595)
学学(52111)
教育(50697)
农业(43629)
(43225)
金融(43225)
技术(38660)
财经(35296)
经济研究(31860)
业经(31602)
(30223)
问题(27606)
(22478)
图书(22295)
理论(22113)
(21266)
统计(21152)
(21096)
技术经济(20877)
科技(20561)
现代(20029)
共检索到675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政府垄断供地制度确立后,我国许多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给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而住宅用地供给量的下降会导致住房供给弹性的降低。本文通过构建和估计新建住房供给的结构式模型测度了我国20个主要城市供地制度变革前后的住房供给弹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个城市的平均住房供给弹性由2001-2005年间的3.25下降到2006-2011年间的0.51。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现行住宅用地供给制度、增加住房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芸  彭千芮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冀申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动了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们有必要研究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及区域差异,为制定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对1998~2010年各省份房价及相关数据,建立了固定影响变系数和变截距模型,对中国及各省份的住房供给价格弹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主要由土地供给、房地产行业竞争环境以及潜在住房需求等因素决定。最后,我们对各区域的房地产调控重点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项勇  陈兰  庞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有供求关系、土地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经济政策等。选择了35个城市,对其经济实力、生活质量、城市品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数据搜集整理,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城市价值与房地产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价值与房地产价格正相关且符合二次函数模型,影响城市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生活质量,城市价值综合得分最高的东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进进   顾爽  
针对城市数字变革对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作用,结合数字生态系统与动态能力理论,采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分析2018—2021年我国32个城市的数据,结果显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依赖于技术、制度、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综合互动,高绩效政务服务依赖于地区特定的策略选择,东部地区应强化技术创新和政策试验,中西部地区则需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强调理念驱动制度与技术的双轮运转对于政务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激活西部地区数智潜力的政策建议,为城市数字变革及政务服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卓丽洪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民航客运市场产生影响,对民航需求侧的研判有利于民航企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价策略,合理安排运力投放,推动民航客运市场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4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民航客运需求的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交叉速度弹性,并研究铁路发展指标和高铁频率对民航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民航客运需求受铁路加权平均速度和加权平均价格影响显著。(2)在800千米内的航线市场中,民航对铁路的价格和速度富有弹性;在铁路和民航竞争较为激烈的800-1500千米航线内,民航票价对需求的影响关系最显著,此距离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最高,铁路频率对客运需求影响显著。(3)在800-1500千米航线内,铁路加权平均速度和价格对民航需求价格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在短途航线市场引入低成本航空公司竞争机制;在中途航线市场增加航班服务频次,提高供给水平;发展空铁联运,扩大民航客流覆盖范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学良  
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试图从需求层面,如货币、利率、人口等角度来解释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现象,但目前从供给层面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文献则相对不足。尤其是中国的诸多城市大都享有相似的人口结构轨迹、经济周期、货币和利率等因素,但最终不同城市的房价表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利用住房供给弹性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们估计了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分别的和加总的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发现中国的总住房供给价格弹性为2.65,明显小于用美国大都会数据估计得到的约7.3,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能力明显小于美国市场;其次,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弹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每单位土地经济密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祥  曹佳斌  
本文基于105市2009-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商业/住宅地价与工业地价的差距越大,城市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越快。其原因在于,我国地方政府在以土地为政策工具推动本地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采取"两手"供地策略,即一方面通过压低工业地价尽可能多地吸引工业企业入驻当地,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扩张带来城市商业活动及人口规模的增加,对商住用地的需求随之上升,此时,政府抬高商住用地价格以实现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本文还发现,两手供地策略对城市工业部门的正向效应在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更为明显;这种策略的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祥  曹佳斌  
本文基于105市2009-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商业/住宅地价与工业地价的差距越大,城市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越快。其原因在于,我国地方政府在以土地为政策工具推动本地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采取"两手"供地策略,即一方面通过压低工业地价尽可能多地吸引工业企业入驻当地,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扩张带来城市商业活动及人口规模的增加,对商住用地的需求随之上升,此时,政府抬高商住用地价格以实现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本文还发现,两手供地策略对城市工业部门的正向效应在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更为明显;这种策略的存在可能导致基于市场力量驱动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受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淑云  唐将伟  
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影响人口流动和城镇化选择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公共服务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房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公共服务不均等导致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高房价城市、中房价城市、低房价城市之间比东、中、西部之间更加明显。这说明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所导致的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在空间上的错配在不同城市之间比在东、中、西部之间更为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是不同城市房价呈现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淑云  唐将伟  
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影响人口流动和城镇化选择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公共服务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房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公共服务不均等导致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高房价城市、中房价城市、低房价城市之间比东、中、西部之间更加明显。这说明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所导致的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在空间上的错配在不同城市之间比在东、中、西部之间更为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是不同城市房价呈现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飞宇  赵爱清  
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选取了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全面回归分析了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在城市间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60%以上的城市处于"高—高"型和"低—低"型的空间集群中。在此基础上,空间自相关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不同地区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种类和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上需及时加强对某些新污染源的关注,同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