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5)
2023(10769)
2022(9038)
2021(8335)
2020(7084)
2019(15820)
2018(15730)
2017(28384)
2016(16527)
2015(18506)
2014(18348)
2013(17354)
2012(16021)
2011(14428)
2010(14460)
2009(13092)
2008(12657)
2007(11225)
2006(9787)
2005(8628)
作者
(51609)
(43164)
(43071)
(40434)
(27296)
(20989)
(19388)
(17224)
(16617)
(15284)
(14843)
(14571)
(14286)
(13794)
(13784)
(13336)
(13239)
(12798)
(12609)
(12324)
(11275)
(10754)
(10659)
(9932)
(9926)
(9697)
(9678)
(9337)
(9087)
(8876)
学科
(58435)
经济(58362)
管理(42469)
(39878)
(31545)
企业(31545)
方法(29031)
数学(26171)
数学方法(25701)
(17285)
中国(16394)
(15756)
(14720)
理论(12270)
业经(12100)
(12057)
(11601)
贸易(11598)
(11290)
农业(11173)
地方(10448)
技术(9663)
(9468)
银行(9408)
(9274)
教育(9146)
(9126)
金融(9117)
(9002)
环境(8935)
机构
学院(227323)
大学(226696)
研究(83835)
(83673)
经济(81765)
管理(80796)
理学(70356)
理学院(69474)
管理学(67488)
管理学院(67132)
中国(60030)
科学(58024)
(55595)
(49523)
(45913)
农业(44634)
业大(44605)
研究所(42572)
中心(37521)
(36272)
(35030)
北京(30982)
(30711)
技术(29967)
(29834)
师范(29250)
(28931)
财经(28927)
农业大学(28879)
(27809)
基金
项目(162808)
科学(124704)
基金(114798)
研究(109053)
(106006)
国家(105107)
科学基金(86733)
(66851)
社会(65493)
社会科(61788)
社会科学(61769)
自然(60608)
基金项目(60108)
自然科(59270)
自然科学(59245)
自然科学基金(58182)
(57151)
教育(52789)
资助(48238)
编号(43082)
重点(38077)
计划(34589)
(34420)
(34318)
(34259)
成果(33998)
课题(32419)
科研(32402)
创新(31983)
科技(31439)
期刊
(86422)
经济(86422)
研究(60671)
学报(51876)
中国(50527)
(49357)
科学(41773)
大学(37122)
学学(35365)
农业(33613)
教育(31943)
管理(29218)
(26960)
技术(20831)
(18866)
(17482)
金融(17482)
业大(15619)
经济研究(14948)
业经(14866)
财经(13786)
(13651)
农业大学(12991)
科技(12431)
统计(12219)
(11846)
问题(11339)
林业(11325)
(11121)
职业(10314)
共检索到334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以每花药产生的胚状体个数表示)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材料不同单株间胚产量亦有差异。培养基成分中,大量元素以NLN为最佳,1/2MS和1/2B5培养基上亦可形成少量胚状体;培养基的pH以5.8为佳,提高pH至6.8和7.8,显著不利于胚状体形成和发育;不同材料要求的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也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勇  刘红雨  曾正宜  
以网室生长的油菜为供体材料,对10个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系)的游离小孢子进行了离体胚状体诱导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分期播种对胚状体形成无明显不利影响,并能延长供花期;生长在田间的植株花蕾比温室内生长植株的单核期花蕾的外部形态短0.5~1.0mm。在相同条件下,杂交品种和组培品系来源的小孢子诱导成胚率最好;前期低温冷冻处理能促进小孢子分化和提高品种的成胚率。小孢子悬浮阶段加入草酸能筛选出抗(耐)菌核病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傅丽霞  瞿波  
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蔗糖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小胚状体增大和形态的影响。在NLN培养基中,分别附加2,4-D、IAA、6-BA、Zt和GA3对小胚状体的进一步增大作用不大,用不含激素的NLN培养基效果最好。蔗糖浓度对小胚状体生长和发育影响显著,挽救球形、心形和畸形小胚,用含13%蔗糖和NLN培养基效果最佳,挽救鱼雷形小胚,蔗糖浓度可降至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刘后利  
1992年和1993年对田间的1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属种间杂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培养,并对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和激素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建立田间植株的小孢子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NLN、KR和K三种培养基均可使小孢子形成胚状体,但从产胚率和胚状体的质量看,以NLN最佳。在所有的处理中,10%蔗糖没有诱导出胚状体,13%蔗糖是有效的。在两年的试验中,0.01~0.1 mg·L~(-1)2,4-D对某些品种(系)的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2,4-D与BA组配使用效果更好。0.05~0.5 mg·L~(-1)NAA与0.01~0.05 mg·L~(-1)BA组合未表现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文  刘雪平  傅廷栋  涂金星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高田义人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张锦芳  张德发  夏凊  石化娟  蒋俊  蒋梁材  
本试验对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恢复系(NER)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甘蓝型油菜NEA不育胞质恢复系(NER)胚产量差异显著,即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基因型的差异是造成胚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提高小孢子胚发生能力试验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6-BA和NAA有利于小孢子胚的发生;固液双层培养优于液体单层培养;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碱加倍处理小孢子胚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在诱导直接成苗前对子叶型胚进行12h/12h弱光照1~2 d、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A等处理能提高小孢子胚成苗率。建立了一套新胞质不育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优化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小孢子产胚率鉴定,并以11种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供体材料,在武汉田间,分别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分离培养小孢子,研究基因型、生态条件、开花时间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及秋水仙碱处理的加倍效果,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孢子再生苗的DNA含量鉴定其倍性,并种植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及不同基因型间产胚率差异很大,西宁春播种植产胚率显著高于武汉秋播种植;大田条件下,初花期分离的小孢子产胚率显著高于盛花期。不同基因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苗的自然加倍率也有差异,变异幅度为8.62%~20.88%。用50 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可以显著增加二倍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AndrzejWojciechowski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可有效地克服合子后的发育障碍获得种间杂种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琳  张雪梅  李旭锋  罗鹏  蓝泽蘧  
用茎尖培养方法建立了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蓝花子(RaphanussativusL.var.raphanistroidesMakino)杂种F1代无性系并长期保存。对长期保存后的田间栽培植株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这些植株与甘蓝型油菜×蓝花子杂种F1代无明显差异。说明茎尖培养方法保存这一油菜育种材料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宏军  肖钢  谭太龙  李栒  官春云  
【目的】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后代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对M2代中获得的高油酸材料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利用0.5%、1.0%和1.5%共3个EMS浓度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分析检测M1和M2代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克隆高油酸突变体05-4和对照材料FAD2基因,对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浓度为1.5%时处理M2代发现了一株高油酸植株(油酸含量71%);序列分析表明,高油酸材料FAD2A基因第614位碱基A突变成G导致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FAD2B基因第59位碱基A突变成C导致天冬酰胺变成苏氨酸,在第722位碱基A突变成T导致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结论】采用浓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郑用琏  傅廷栋  
通过BSA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45A的育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98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与可育基因连锁的2个RAPD标记UBC158-600、UBC187-600,其遗传图距分别为9.564cM(LOD,21.495)、17.700cM(LOD,13.24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婷  董振生  张搏  高永祥  段海峰  黄伟男  董军刚  
对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Ogu CMS)13个恢复材料(1575R)进行Ogu CMS恢复基因Rfo及其旁侧特异性标记分子水平鉴定,为鉴定有别于国外恢复系提供依据。用Rfo特异性分子标记、5个Rfo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缩短的萝卜片段的芸薹属Ogura恢复系(SRF系)特异性标记对1575R的13个恢复材料进行检测,检测以甘蓝型油菜Ogu CMS的4个不育材料和4个保持材料为对照,检测结果与国外同类的恢复材料RRH1、R113、R2000、SRF系和NW1717做比较鉴定。1575R的13个恢复材料都含有Ogu CMS的恢复基因Rfo,而缺少了RRH1、R113、R2000共有的标记B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彦涛  李殿荣  杨淑慎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通过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