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2)
- 2023(6428)
- 2022(5377)
- 2021(5351)
- 2020(4413)
- 2019(10432)
- 2018(10747)
- 2017(20563)
- 2016(11429)
- 2015(12836)
- 2014(12675)
- 2013(12306)
- 2012(10993)
- 2011(9880)
- 2010(10194)
- 2009(9270)
- 2008(9010)
- 2007(8014)
- 2006(6778)
- 2005(5821)
- 学科
- 济(41919)
- 经济(41880)
- 管理(28059)
- 业(23950)
- 方法(19842)
- 企(18854)
- 企业(18854)
- 数学(17888)
- 数学方法(17367)
- 农(13049)
- 地方(10415)
- 环境(10410)
- 学(10200)
- 中国(9806)
- 业经(9322)
- 农业(8742)
- 理论(8214)
- 和(7322)
- 财(7221)
- 生态(7107)
- 划(6849)
- 制(6139)
- 资源(6066)
- 贸(6056)
- 贸易(6051)
- 教学(5877)
- 技术(5841)
- 易(5809)
- 融(5553)
- 金融(5549)
- 机构
- 学院(150678)
- 大学(148618)
- 管理(57198)
- 济(53045)
- 经济(51666)
- 研究(50196)
- 理学(49429)
- 理学院(48804)
- 管理学(47469)
- 管理学院(47210)
- 中国(37618)
- 科学(34506)
- 京(33354)
- 农(28257)
- 业大(26501)
- 所(25899)
- 研究所(23944)
- 中心(23717)
- 江(23371)
- 财(22896)
- 农业(22072)
- 范(21888)
- 师范(21721)
- 北京(21052)
- 院(18870)
- 州(18774)
- 财经(18191)
- 技术(17898)
- 师范大学(17430)
- 省(16458)
- 基金
- 项目(106662)
- 科学(82494)
- 研究(76528)
- 基金(74482)
- 家(66490)
- 国家(65992)
- 科学基金(55607)
- 社会(45412)
- 省(44104)
- 社会科(42869)
- 社会科学(42857)
- 基金项目(39821)
- 自然(37777)
- 划(37013)
- 自然科(36740)
- 自然科学(36735)
- 自然科学基金(36044)
- 教育(35572)
- 编号(32233)
- 资助(30994)
- 成果(25258)
- 重点(24484)
- 发(23225)
- 课题(22568)
- 创(21891)
- 部(21752)
- 计划(20624)
- 创新(20472)
- 科研(20465)
- 大学(19123)
共检索到217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海洋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执行1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引发的人与林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立足于文化整体观,探讨了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居民把森林资源、森林稻田、深水鱼塘和村寨建构纳入整体视野,统筹规划建构起来的稻田与森林和谐共存模式,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侗族 退耕还林 生计模式 脆弱环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鹏 黄河清 甄霖 鄢帮有 闫慧敏 姜鲁光
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受偿意愿和家庭生计。论文以鄱阳湖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农户受偿意愿数据,然后通过Logistic方法建立了农户受偿意愿与单位耕地产值之间的关系。根据目前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户意愿的分别以耕地、劳动力转移和生产结构调整为主要补偿对象的三种典型生态补偿模式。利用回归分析和年龄移算法,对湖区未来20 a三种生态补偿模式下的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总额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结构调整补偿模式较其他两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为高效利用国家补偿资金提供了有效途径,还能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性,为农业劳动力提供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芳 王仰麟 张镱锂 申元村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威胁,而该区又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农业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又同时满足当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发展地区循环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功能区划是重要前提。论文以该区典型农业县——宁夏盐池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与聚类分析模型,在地域区划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其社会、经济功能分异,探讨该县农业功能空间分异格局,结果划分为5个农业功能区,并提出实现各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生态建设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海洋 马洪斌 高翔 杨海鑫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当地侗族居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饱含的生态智慧确保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稳态延续。立足于文化整体观,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入手,探讨了侗族的传统观念、传统技术和社会组织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了侗族传统文化流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尊重与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有利于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延续。
关键词:
侗族 传统文化 生态环境 森林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波 周玲强
旅游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一直走在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重塑了旅游业运行模式,让旅游变得更加智慧。智慧旅游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优化旅游活动、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帮助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实现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智慧化。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争取用10年时间,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崔建华
加拿大和谐消费模式体现在投资与消费和谐、消费环境和谐、消费主体与自然环境和谐、消费结构和谐、消费主体之间和谐等五个方面。这一模式对我国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有三大启示:一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消费模式的思想基础;二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以及两者协调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消费模式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三是加拿大的和谐消费模式是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演进的色彩较浓,但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
和谐消费 消费模式 加拿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包战雄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林生态美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美和人—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美2大层次,并指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在森林景观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旅游者引导等方面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琪 刘健 余坤勇 张今朝 郑文英 陈樟昊
揭示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脆弱程度,对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功能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可能性干扰因子等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结合耦合度模型确定功能利用与生态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划分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叠区与景观游憩区等4个功能区,各区面积分别为631.01 hm2(37.10%),844.91 hm2(49.68%),219.90 hm2(12.93%)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万里 罗菊春
[期刊] 求索
[作者]
闫春华
在乡村产业遭遇发展困境的背景下,研究乡村生态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为例,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的较好处理、生产行为"嵌入"于生态之中以及村民的"共同经济利益意识"是生态农业得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乡村呈现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邻里互助等振兴样态。影响生态化发展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生态自觉的形成。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生态自觉意识,从而助力生态脆弱区乡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广东
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反倾销 反补贴 反规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华 唐敏 王石 王奕人
在国际碳交易体系日渐壮大的带动之下,中国政府也加快了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步伐。作为碳交易项目的一种,碳汇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改善林业融资环境,更能够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分析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模式,并指出碳汇交易市场的构建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准入标准化原则与交易信息透明原则,并不断完善市场要素。同时,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及融资机制的共同调节下,建立多项市场保障制度,使碳汇交易市场从制度、经济、生态及文化四方面充分得到保障,从而使整个碳汇市场高效、稳定地运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刘桂环 李岱 李荣生 郎一环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