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
- 2023(1720)
- 2022(1432)
- 2021(1356)
- 2020(1255)
- 2019(2666)
- 2018(2678)
- 2017(5359)
- 2016(2587)
- 2015(2553)
- 2014(2068)
- 2013(1893)
- 2012(1496)
- 2011(1271)
- 2010(1039)
- 2009(1027)
- 2008(995)
- 2007(855)
- 2006(777)
- 2005(707)
- 学科
- 济(7437)
- 经济(7418)
- 业(7006)
- 管理(6106)
- 企(5643)
- 企业(5643)
- 业经(3207)
- 财(3163)
- 中国(3150)
- 贸(2739)
- 贸易(2737)
- 农(2727)
- 银(2725)
- 银行(2725)
- 易(2720)
- 行(2649)
- 融(2643)
- 金融(2642)
- 产业(2349)
- 信息(2224)
- 方法(2127)
- 总论(2116)
- 信息产业(2111)
- 电子(2111)
- 制(2086)
- 网上(2019)
- 网上贸易(2019)
- 务(1892)
- 财务(1890)
- 财务管理(1887)
- 机构
- 大学(26792)
- 学院(26672)
- 济(11612)
- 经济(11404)
- 管理(10856)
- 理学(9479)
- 理学院(9382)
- 管理学(9266)
- 管理学院(9209)
- 研究(7965)
- 中国(7549)
- 财(6605)
- 京(5518)
- 财经(5183)
- 经(4859)
- 中心(4664)
- 财经大学(3986)
- 科学(3956)
- 经济学(3924)
- 江(3849)
- 农(3634)
- 经济学院(3616)
- 北京(3432)
- 商学(3359)
- 所(3336)
- 商学院(3329)
- 范(3184)
- 师范(3147)
- 业大(3090)
- 人民(3030)
共检索到4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明阳 张益
本文利用CLASS2016数据从城乡、区域、居住类型等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分维度来看,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对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模型(GMM)处理,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能够提高其获得的代际支持水平。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效应在提高老年人代际支持水平上存在。互联网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提高了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本文还发现,女性、独居老年人和东部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容易提升代际支持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老年人 代际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明阳 张益
本文利用CLASS2016数据从城乡、区域、居住类型等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分维度来看,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对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模型(GMM)处理,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能够提高其获得的代际支持水平。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效应在提高老年人代际支持水平上存在。互联网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提高了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本文还发现,女性、独居老年人和东部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容易提升代际支持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老年人 代际支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采用Probit和工具变量法,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与农地转出期限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长期转出农地,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得到一致的结果;互联网使用促进农地长期转出的路径有二种,一是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转出户非农就业的失业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二是降低因转入方违约行为导致的农地流转违约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互联网使用对农地长期转出影响具有异质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在使用互联网后,其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会相对更高。结合当前农户在农地流转期限决策中面临有效信息缺乏的现实,丰富并完善互联网相关专业平台的信息提供,并加强平台服务宣传以吸引、服务更多农户;提高低教育程度农户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使其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从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采用Probit和工具变量法,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与农地转出期限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长期转出农地,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得到一致的结果;互联网使用促进农地长期转出的路径有二种,一是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转出户非农就业的失业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二是降低因转入方违约行为导致的农地流转违约风险来促进农地长期转出;互联网使用对农地长期转出影响具有异质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在使用互联网后,其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会相对更高。结合当前农户在农地流转期限决策中面临有效信息缺乏的现实,丰富并完善互联网相关专业平台的信息提供,并加强平台服务宣传以吸引、服务更多农户;提高低教育程度农户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使其有效信息获取渠道从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翟琼 宗启龙
农户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更好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条件限制,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农户创业行为,从创业发生和过程两个维度拓展农户创业行为分析思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农地转出和农户创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究互联网使用是否为破解农户创业困境的契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函数形式设定和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农地转出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发现农地转出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中介因子;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认为,加大加快农村“新基建”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宣传、引导、培训等为一体的农户互联网使用推进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与农户创业行为深度融合的指导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使用促进农户创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户创业行为 农地转出 教育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罗叶圣
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存在鲜明的内部差异,不同互联网使用方式对老年人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从类型学视角切入,使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中国老年人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对其社会适应水平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水平,提升程度因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类型而异;全面型老年人从互联网使用中受益最多,社交-新闻型老年人受益最少,但与社交型和社交-文娱型老年人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接入互联网的老年人中,互联网使用类型层次与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之间存在“J形”关系;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能够更多地受益于互联网使用。应结合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精准施策,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信息素养,以推动数字包容老龄社会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嘉杨 陈春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经济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年龄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全年龄段老年人经济参与均有抑制作用,仅对低龄老年人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促进作用;性别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男性政治参与的正向影响高于女性,对女性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和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高于男性;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趋势,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增趋势。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退休后的高收入水平会强化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社会网络和文化资本影响城市老年人政治参与,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影响其志愿参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互联网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际影响,提高积极老龄化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肇然 胡安安 黄丽华
[目的 /意义]在老龄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同时到来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一方面可以为开发老年服务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 /过程]基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讨论研究中涉及的互联网服务内容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价值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述评。[结果 /结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对提升生活幸福感、降低孤独感、提高社区归属感以及增强认知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在使用动机和接受因素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关键词:
老年人 互联网 信息技术 使用行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蓝英 夏晓红 文萃
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使用,为“互联网+医疗”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方便调查法线下收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目前“互联网+医疗”使用情况的差异以及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有“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的比较少。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有显著性影响(P<0.05),电子健康素养每增加1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概率是不使用的1.192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互联网+医疗”优势能够正向预测老年人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电子健康素养均值、“互联网+医疗”优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分别增加0.817和0.463分;而“互联网+医疗”劣势负向预测“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互联网+医疗”劣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便减少0.539分。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提升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规避“互联网+医疗”劣势、完善有关法律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方能促进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意愿,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于乐荣 张亮华 廖阳欣
由于互联网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群体上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普及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差距缩小效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2018年三期的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普及对农村社区(村庄)平均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内使用互联网家庭的占比提高不仅能显著提升平均家庭收入水平,而且会显著降低家庭收入基尼系数,验证了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当普及程度小于0.4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随着互联网使用率提高由正转负的趋势),当普及程度大于0.4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普及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劳动力技能等群体改善效应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当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着重提高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可及性,推动互联网与农村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功效,有效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成波 曹妤 George.W.Leeson 淦宇杰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西部三个省市的812份老年人调查数据,旨在分析比较互联网使用与社会支持对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和社会支持对其抑郁状况的发生具有抑制减弱作用,其中互联网使用所发挥的抑制减弱作用更大。
关键词:
网络支持 家庭支持 抑郁 城市老年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信用贷款既无抵押物也无保证人要求,其对银行利益的保证程度相对最小,而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呢?基于此,本文选取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事务所规模的大小来衡量审计质量,探求审计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信用贷款。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企业获得的信用贷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经"十大"审计的上市公司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信用贷款。从经济后果来看,只有经"十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在取得信用贷款后才可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
关键词:
信用贷款 产权 金融发展 非效率投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吕宁 徐玲玲 朱志胜
更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议题,也是衡量老年群体健康福祉的关键指标。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于网络增益效应的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可归结为成就型、怡情型、娱乐型、闲散型4种基本类型,且以娱乐型和闲散型为主。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城市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使用互联网的城市老年人拥有更高的休闲频率与更多的休闲品类,并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体参与成就型与怡情型等发展型的休闲活动。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与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社会资本进而促进休闲生活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来自东部地区及相对低龄和低经济社会地位的城市老年人从互联网使用中获得了更高质量的休闲生活。研究成果对深入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和开发老年休闲消费市场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勍勍 左美云 刘满成
我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及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性问题之一。如何让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既是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实践课题。本文主要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领域中的期望确认理论为基础,结合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特征分析,提出了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持续使用模型。论文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讨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迎 刘海二 高见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难题提供了可选路径,本文从基本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融资可获得性、是否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三个维度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解决金融普惠问题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普惠 手机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