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0)
2023(11196)
2022(9910)
2021(9321)
2020(7690)
2019(17923)
2018(17772)
2017(34489)
2016(18436)
2015(20851)
2014(20525)
2013(20370)
2012(18506)
2011(16560)
2010(16372)
2009(14653)
2008(14038)
2007(11978)
2006(10397)
2005(8875)
作者
(52114)
(43470)
(42998)
(40861)
(27777)
(20820)
(19499)
(17061)
(16442)
(15331)
(14901)
(14493)
(13606)
(13586)
(13248)
(13241)
(12985)
(12908)
(12323)
(12164)
(10680)
(10407)
(10302)
(9832)
(9717)
(9483)
(9462)
(9450)
(8581)
(8480)
学科
(72755)
经济(72669)
管理(52041)
(50526)
(42018)
企业(42018)
方法(35788)
数学(31186)
数学方法(30881)
(19467)
中国(18729)
(18676)
(18336)
贸易(18331)
(17945)
(15885)
业经(15832)
地方(14252)
农业(12945)
(12723)
技术(12193)
理论(11879)
(11799)
环境(11556)
(11394)
(10865)
财务(10806)
财务管理(10783)
(10290)
企业财务(10166)
机构
大学(260255)
学院(256749)
管理(106713)
(103131)
经济(101008)
理学(93774)
理学院(92753)
管理学(91214)
管理学院(90763)
研究(83816)
中国(60200)
(54870)
科学(52486)
(45700)
(40997)
(39289)
业大(38957)
研究所(37776)
中心(37759)
财经(37676)
(35149)
(34490)
北京(34343)
(33918)
师范(33634)
经济学(31241)
农业(30799)
(30736)
(28645)
经济学院(28500)
基金
项目(185323)
科学(146296)
基金(136027)
研究(135519)
(118849)
国家(117586)
科学基金(101321)
社会(85835)
社会科(81365)
社会科学(81343)
基金项目(73108)
(71169)
自然(66319)
自然科(64772)
自然科学(64759)
自然科学基金(63609)
教育(61608)
(59982)
资助(55759)
编号(54801)
成果(43611)
(41255)
重点(40777)
(38758)
(38608)
课题(36724)
创新(35926)
教育部(35654)
科研(35521)
国家社会(35353)
期刊
(105834)
经济(105834)
研究(74862)
中国(43748)
学报(41363)
科学(38009)
管理(37693)
(35379)
(32805)
大学(31377)
学学(29436)
教育(27713)
农业(25386)
技术(21035)
(18238)
金融(18238)
财经(17590)
业经(17226)
经济研究(17217)
图书(15015)
(14909)
问题(14280)
科技(13310)
(13166)
理论(13106)
技术经济(12188)
实践(12158)
(12158)
(12152)
(11479)
共检索到361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群勇  徐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数据,研究了家庭内部幸福感存在的溢出效应以及溢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幸福感存在基于家庭联结的同群效应;家庭成员感到更幸福,个体越感到幸福。同时,健康和教育存在情境效应;家庭成员越不健康,个体越感到不幸福;家庭成员教育水平越高,个体越感到幸福。此外,情境效应存在城乡和收入差异:健康的情境效应在乡村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间更为显著,而高等教育的情境效应在城镇和高收入家庭更为显著。这意味着提升居民健康和教育不仅对个体还对整个家庭幸福感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军伟   谢锟   唐娇   惠青山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全球经济的低迷,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资质过剩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资质过剩感受到了学者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将资质过剩感的结果聚焦于工作领域,对员工家庭的影响缺乏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考察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家庭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员工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273名员工及其配偶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挫败感与心理困扰,从而诱发工作-家庭冲突,最终导致员工的贬损配偶行为。另外,上述中介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员工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越高,上述中介效应越弱。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资质过剩感的结果变量和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也为组织缓解员工资质过剩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晓  白长虹  
目前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普遍借用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这种借用将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局限于情感要素,而忽视了旅游体验的价值和意义。借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使得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化和术语使用存在模糊和混淆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借助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对现有国外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研究发现,早期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者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欠缺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的深入挖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意识到直接借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开始转向从实现主义视角理解旅游者幸福感。这一研究转向不仅引发了学界对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反思和拓展,还为未来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永明  张静  
本文利用2014年西部城郊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概率模型分析了居民的家庭资本、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资本的三个维度——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家庭关系的融洽程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两个维度——业余休闲和身体健康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住房满意度的同时,也应及时了解舆情,尽可能满足居民对业余休闲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并多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融洽家庭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李丁  
文章从家庭权力地位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入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开展的北京市夫妻配对抽样调查资料来考察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家庭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男性职业地位相对越高,夫妻双方幸福感越强,婆媳关系越好的趋势。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来看,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互效应仅仅存在于对丈夫幸福感的影响上。妻子职业地位相对丈夫更高的家庭,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都显著更低,婆媳关系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显著更差,妻子休闲娱乐满意度的下降和丈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的降低等因素都会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欣  程振锋  王国成  
旅游业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提升国民幸福感。基于体验价值这一全新视角,聚焦旅游的微观家庭团体,采用准自然实验样本和具有大数据关联分析特点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成员幸福感的重要组成要素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家庭旅游过程中,旅游体验通过感官及功能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等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旅游参与行为显著影响着家庭成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结论明晰了旅游体验因素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机理,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小文   戴言   伯乐  
数字经济时代,倡导良性消费以提升居民消费幸福感与我国刺激内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息息相关。文章以液态社会理论为基础将消费主义内化为情感化、社交型、奢侈型与过度化消费四个维度,综合运用324份结构化访谈问卷数据,聚焦Z世代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展开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追求精致生活而消费的愉悦增益易被与之相应的经济压力抵消,消费主义对Z世代主观幸福感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结构效应,即情感化消费与社交型消费以价值效应刺激Z世代主观幸福感提升,奢侈型与过度化消费以地位效应抑制主观幸福感;同时过度化消费还存在正U型幸福效应。文章以经济学范式融合心理分析探究消费主义的渗透机制,为青年群体幸福感研究贡献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马汴京  
中国离婚率连年快速攀升引发了广泛关注,但鲜有文献定量评估离婚对个体主观福利的影响。文章首次采用追踪数据(CFPS)定量评估了离婚对个体主观福利的冲击及其动态演变,为理解中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提供了一个新观察视角。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后,离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短暂的负向冲击。按自评收入分为5个阶层,离婚当年人们遭受的幸福感损失,相当于从中等阶层下滑到最低阶层。离婚对幸福感不存在长期影响,离婚者与从未离婚者之间的幸福感落差在离婚3年后即基本消失;是否再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男女、城乡、不同教育水平、有无子女等不同群组幸福感受离婚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均呈现出共同动态演变趋势。考虑到离婚个体在离婚前夕的幸福感水平,应该已经低于其他已婚者,那么离婚应该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离异者幸福感恢复迅速表明在遭受巨大打击后,其心理上表现出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国离婚主观成本相对较低,或是离婚率高企的重要原因。应该审慎地看待离婚对幸福感没有长期影响的结论,该结论不应被视为支持乃至鼓励中国居民离婚的经验证据。本研究仅显示:一个离过婚的人,也可以像常人一样幸福快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小文  戴言  伯乐  
数字经济时代,倡导良性消费以提升居民消费幸福感与我国刺激内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息息相关。文章以液态社会理论为基础将消费主义内化为情感化、社交型、奢侈型与过度化消费四个维度,综合运用324份结构化访谈问卷数据,聚焦Z世代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展开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追求精致生活而消费的愉悦增益易被与之相应的经济压力抵消,消费主义对Z世代主观幸福感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结构效应,即情感化消费与社交型消费以价值效应刺激Z世代主观幸福感提升,奢侈型与过度化消费以地位效应抑制主观幸福感;同时过度化消费还存在正U型幸福效应。文章以经济学范式融合心理分析探究消费主义的渗透机制,为青年群体幸福感研究贡献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海湘  魏敏  许锐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为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收入差距降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带来了幸福感的提升,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本文测度了31个省市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居民幸福感的微观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降低收入差距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溢出效应的重要机制。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在青年人群体以及中西部区域更显著。本文从幸福感的视角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和人群溢出效应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笑莲  
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文章对某高校16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7个维度高于一般水平,2个维度为一般水平,1个维度低于一般水平。(2)性别、学历学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婚姻状况及已育者家中是否有人帮忙,这5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10个维度无显著差异。年龄、教龄、职称职务、睡眠时长、子女数量、最小子女年龄,这6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部分维度上差异显著。(3)工作家庭冲突及其部分方向和形式与主观幸福感及其6个维度显著负相关,与其他4个维度相关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刘宇涵  于明哲  
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 2010—2020年六次抽样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了衡量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首次考察了家庭债务扩张对商业银行、实体企业和地方政府跨部门风险溢出路径与风险生成机理。结果发现:第一,家庭债务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推高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偿债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对银行坏账风险冲击最大,家庭房产持有行为发挥了中介作用;第二,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抑制了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其中,债务收入比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最大,而家庭债务对一般性消费的挤出发挥了中介效应;第三,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对银行和实体企业的交互作用发挥了间接影响。家庭债务的收入效应短期会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但在长期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效应下降、风险效应上升,最终导致地方政府长期偿债能力被削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