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7)
- 2023(8305)
- 2022(7192)
- 2021(6238)
- 2020(5500)
- 2019(12742)
- 2018(12478)
- 2017(24623)
- 2016(13329)
- 2015(15321)
- 2014(15564)
- 2013(15811)
- 2012(15121)
- 2011(13960)
- 2010(14276)
- 2009(13637)
- 2008(13570)
- 2007(12453)
- 2006(10944)
- 2005(10037)
- 学科
- 济(82099)
- 经济(82030)
- 管理(37991)
- 业(35188)
- 方法(31643)
- 企(28561)
- 企业(28561)
- 数学(28046)
- 数学方法(27866)
- 地方(18930)
- 中国(16472)
- 农(16173)
- 财(15877)
- 学(15552)
- 业经(14192)
- 地方经济(13000)
- 制(11438)
- 贸(11337)
- 贸易(11334)
- 易(10888)
- 农业(10817)
- 和(10560)
- 环境(10097)
- 务(9774)
- 财务(9756)
- 财务管理(9729)
- 融(9420)
- 金融(9418)
- 企业财务(9211)
- 银(9071)
- 机构
- 大学(208507)
- 学院(207815)
- 济(97968)
- 经济(96101)
- 管理(77470)
- 研究(72713)
- 理学(66210)
- 理学院(65464)
- 管理学(64475)
- 管理学院(64077)
- 中国(54485)
- 京(43227)
- 科学(42797)
- 财(42536)
- 所(37746)
- 农(34080)
- 研究所(34031)
- 财经(33932)
- 中心(32575)
- 江(31914)
- 经济学(31793)
- 经(30532)
- 业大(29325)
- 经济学院(28473)
- 北京(27426)
- 农业(26730)
- 范(26664)
- 师范(26455)
- 院(25158)
- 财经大学(24807)
- 基金
- 项目(129350)
- 科学(101141)
- 研究(94858)
- 基金(93605)
- 家(80670)
- 国家(79990)
- 科学基金(67843)
- 社会(61865)
- 社会科(58569)
- 社会科学(58548)
- 省(50386)
- 基金项目(49284)
- 教育(43181)
- 划(41889)
- 自然(41881)
- 自然科(40832)
- 自然科学(40816)
- 自然科学基金(40104)
- 资助(38716)
- 编号(38288)
- 成果(31566)
- 发(29253)
- 部(29253)
- 重点(29252)
- 课题(26292)
- 创(26158)
- 国家社会(25736)
- 教育部(25229)
- 科研(24632)
- 人文(24624)
- 期刊
- 济(114640)
- 经济(114640)
- 研究(63994)
- 中国(37956)
- 财(34809)
- 学报(30787)
- 农(30480)
- 科学(28184)
- 管理(27680)
- 大学(23065)
- 学学(21916)
- 农业(20051)
- 经济研究(19401)
- 技术(18505)
- 融(18227)
- 金融(18227)
- 财经(18218)
- 教育(17403)
- 业经(16646)
- 经(15759)
- 问题(15118)
- 技术经济(13009)
- 统计(11728)
- 贸(11669)
- 业(10965)
- 商业(10691)
- 世界(10340)
- 策(10108)
- 理论(9832)
- 经济问题(9748)
共检索到31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延超
著作权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传统学者大都关注后者的经济学价值,对于前者,仅从人格保护层面进行探讨。本文则从全新的视角对精神权利进行经济学分析。笔者首先诠释精神权利的具体内涵以及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接着笔者运用经济学上的“激励论”对精神权利的经济学价值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上的效益—成本理论对精神权利中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收回权分别论述,论证上述权利是有效益的。
关键词:
精神权利 经济学 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学华
社会整体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虽然经济法学界在研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分歧很大,但是不同学者总结出的基本原则中大多都有关于效益或效率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具体用语上有所差别。社会整体效益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对“效益”及“效率”的语言学和经济学分析,因为“效益”及“效率”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中。社会整体效益原则对经济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法、反垄断法和宏观调控法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整体效益 效率 经济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章胜勇 李崇光
作为调节人们营养膳食结构的主要动、植物蛋白以及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 ,大豆在世界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中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上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国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转变。本文从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出发 ,在整合成本核算方法和指标的基础上 ,对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成本构成和效益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豆 比较优势 生产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考磊
当前会计界所界定和运用的公允价值实质上只是一个交易双方认可的价格,它既非价值,也谈不上公允,故其中的失误是显而易见的。文章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剖析公允价值的内涵、本质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使用"可接受价格"和"估计金额"取代"公允价值",并构建"可接受价格"和"估计金额"的运用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运行40年,就全局而言,相继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演变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是受压抑最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最低的地区,广大农民群众隐藏着很高的改革积极性,选择农村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迅速打开改革局面。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农村改革只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继农村第一阶段改革之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第二阶段改革,开辟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的通道,工业化、城镇化速度骤然加快。但是,由于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城乡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月华
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接着论述了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这个观点,认为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的体现,从宏观调控法领域、市场规制法领域、社会分配法领域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法领域等方面给予了论证和分析,接着从经济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环节研究和探讨了如何保障和实现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最后探讨了经济法价值取向与其他集中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剧增等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了低碳经济中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低碳技术进步、低碳需求的培育以及碳排放权、碳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各国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价值链升级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全球价值链 成本收益分析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沁悦
交易是市场活动的本质。经济的运行态势可由经济的活跃程度即经济交易的发生量来反应,此外整个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总量也是衡量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SARS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家宁 冯淑玲
(火用)是商品(火用)使用价值和稀缺性的统一。商品(火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使用价值,在市场中实现价值。通过分析商品(火用)的价值形成与实现过程可以解决热经济学中商品(火用)的计价、排弃(火用)损计价、过程(火用)损计价、(火用)经济评价参数等热经济学核心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改革以来,审批逐渐减少,评审却在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某些领域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评审优于审批,但评审组织者仍可在评审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评审组织者对评审的操纵程度越高,评审机制越接近计划经济中的审批。这种操纵在评审规则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均有体现。评审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评审对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并有可能引起评审对象的行为偏差。评审组织者偏离社会利益目标的操纵和评审对象为通过评审所做努力中的偏差,会使资源配置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因而,应控制通过评审分配资源的比例,尽可能地使评审规则科学化,并保持规则的相对稳定性,规范评审过程,增加评审的公开性,加强评审后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监督。
关键词:
评审 资源配置 激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业良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如何惩治以权谋私并最终消除党政机关以及其它权力机构内腐败现象的重大举措和制度性变革,持续成为全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仍有情节严重、数量惊人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 鉴于产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土壤和基础并未得到制度性的根除,惩治腐败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不断上升,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分配与竞争的公平性、保持政府清正廉洁形象的社会总成本变得愈加昂贵,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企望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净福利水平。
关键词:
反腐败 成本 贿赂 市民社会 制度性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建伟 李海伟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研究方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研究结果:土地征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社会选择,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配置土地资源,但需要满足一个经济条件(市场失灵)和三个法律要件(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正当程序)。研究结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土地征收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有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新龙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的地票交易开创了城乡土地流转的新路径。其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实现了复垦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三方利益主体的帕累托改进,但忽略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文章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利益分配,以发现地票交易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制度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地票交易 利益主体 博弈 制度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