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9)
- 2023(3945)
- 2022(3418)
- 2021(3285)
- 2020(2745)
- 2019(6332)
- 2018(6603)
- 2017(11797)
- 2016(6726)
- 2015(7832)
- 2014(8220)
- 2013(7837)
- 2012(7259)
- 2011(6535)
- 2010(6742)
- 2009(6177)
- 2008(6387)
- 2007(5933)
- 2006(5364)
- 2005(4909)
- 学科
- 济(21317)
- 经济(21292)
- 管理(21132)
- 业(17323)
- 企(14746)
- 企业(14746)
- 方法(9023)
- 学(8232)
- 财(7894)
- 理论(6937)
- 农(6676)
- 数学(6590)
- 数学方法(6324)
- 业经(6180)
- 务(6170)
- 财务(6144)
- 财务管理(6117)
- 企业财务(5764)
- 土地(5485)
- 中国(5341)
- 制(4884)
- 教学(4855)
- 农业(4684)
- 和(4638)
- 资源(4635)
- 法(4434)
- 教育(4314)
- 信息(4169)
- 技术(3789)
- 工作(3604)
- 机构
- 学院(97563)
- 大学(96743)
- 管理(34853)
- 研究(30398)
- 理学(28211)
- 理学院(27812)
- 济(27349)
- 管理学(27003)
- 管理学院(26821)
- 经济(26318)
- 中国(25452)
- 京(22120)
- 科学(22079)
- 农(18701)
- 江(16923)
- 所(16796)
- 业大(16245)
- 财(15965)
- 中心(15534)
- 研究所(14806)
- 农业(14730)
- 州(14167)
- 范(14142)
- 北京(14124)
- 师范(14009)
- 技术(13552)
- 省(12653)
- 财经(12103)
- 院(11127)
- 师范大学(10870)
- 基金
- 项目(59342)
- 科学(44534)
- 研究(43260)
- 基金(40263)
- 家(36201)
- 国家(35889)
- 科学基金(29858)
- 省(23616)
- 社会(23249)
- 社会科(21707)
- 社会科学(21702)
- 基金项目(20824)
- 自然(20807)
- 编号(20590)
- 自然科(20272)
- 自然科学(20270)
- 教育(20244)
- 划(20159)
- 自然科学基金(19903)
- 成果(18293)
- 资助(17147)
- 课题(13391)
- 重点(13260)
- 项目编号(12878)
- 部(11803)
- 发(11524)
- 科研(11457)
- 计划(11328)
- 大学(11149)
- 年(11101)
共检索到15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英洁 房世波
【目的】由于山地地貌区的耕地分布破碎度大,仅应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山地耕地分布信息,如何提高应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山地耕地信息的精度是亟需研究的问题。【方法】本文在分析区域主要作物及其生育期随季节变化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与其他地物在植被覆盖时间序列变化上的区别,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将作物生长和耕作节律与多时相遥感结合的耕地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结果】应用该方法准确的提取了典型山地区四川省会理县的耕地分布信息。【结论】这种方法提取速度快,结果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满足耕地利用及管理中对耕地信息适时获取的要求,也可以应用于对历史耕地矢量数据中地块错分进行修正、更新漏分问题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窦益湘 赵庚星 田文新 张银辉
本文以县 (市区 )为基本单位 ,对山东省 7个县 (市区 )10个时相的耕地信息自动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 ,选择春季时相 ,TM 4 32波段合成 ,经几何校正和增强处理 ,通过交互的非监督分类提取耕地信息 ,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平均分类精度达到 98.17%。
关键词:
卫星遥感 耕地 信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晓鹤 潘瑜春 王堃 杨枫 黄文江
研究目的:探索耕地轮作模式空间格局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变化向量分析技术,分析多时相NDVI变化的大小、方向与耕地轮作模式的响应规律,构建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模型。研究结果:利用多时相NDVI信息进行变化向量分析,能有效地监测研究区耕地轮作模式空间格局;研究区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主,其次是春玉米、休闲—春玉米—冬小麦模式,露天菜地与大棚菜地所占比例较少;以野外实测样本进行精度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耕地轮作模式监测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0.36%,其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和春玉米一年一熟模式的监测精度最高,分别可达90%和85.71%。研究结论:多时相NDVI变化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建斌 王昀 张馨月 姜启樾 吴文斌
【目的】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的前后茬顺序的概括,反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物候特征,构建江汉平原地区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和种植模式谱,并实现该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提取。【方法】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支持下,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先验知识和不同种植模式所表现的物候差异,将植被指数变化过程和耕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进行图谱合一的表达,组成包含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以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例,将关键物候期植被指数的状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植被指数状态到种植模式的信息重映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有的物候知识进行物候特征挖掘,进行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谱的构建;进而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融合关键物候期影像和物候知识实现江汉平原种植模式的提取。采用基于知识概率编码的方法,对关键物候期的植被指数状态进行定量表达。【结果】构建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发现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由8种种植模式构成:春单季、夏单季、春夏双季、夏秋双季、双季稻、经济作物、鱼塘、苗木或撂荒。提出的种植模式谱及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种植模式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种植模式,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江汉平原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显著的夏秋双季扩张,以及春夏双季和夏单季减少的趋势。【结论】种植模式谱全面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的总体特征,提升了耕地利用方式监测的准确度,丰富了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内涵。本文方法得到的种植模式分布图可以作为作物制图的基础底图数据,也是种植强度制图的重要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华茂 曾良修 喻歌农 刘鼎昌
通过对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地区1991年底耕地资源本底值调查和1992、1993和1994三个年度的耕地变化情况以及非农建设占地状况的监测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重点农区大面积耕地资源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的遥感技术方法,解决了采用常规调查方法速度慢、耗费高、大面积调查难以完成和不便于重复监测等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该调查方法中的几项有关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述华 李召良 王长耀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综合陆地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建立的区域干旱遥感监测评价指标。本研究利用1982—2001年NOAA AVHRR资料计算了全国20年间各旬WDI,提出基于WDI判断农田受旱及受旱成灾的标准,结合土地覆盖分类提取的耕地范围,提取我国1982—2001年间各年份受旱和受旱成灾耕地面积。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农田受旱面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遥感获取的农田受旱成灾面积与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是快速有效获取干旱成灾范围和成灾面积的方法。
关键词:
水分亏缺指数 遥感 耕地 旱灾 受旱成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逸竹 李晴 吴文斌
[目的]区域尺度的灌溉耕地空间分布信息是相关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中国的灌溉农业面积居全球第二位,但目前灌溉空间分布制图相对缺乏,且多依赖人工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灌溉耕地制图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对我国灌溉耕地特征参量研究不足、难以描述灌溉耕地优势特征的空间差异性的缺陷,更好指导未来灌溉耕地制图。[方法]文章以高精度遥感产品作为真值,在对已有研究选用的分类参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年降水、高程、坡度、地表水分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类型特征参量的代表,通过单变量特征选择算法Select K Best,对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灌溉/雨养耕地的优势参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优势特征类别呈现较大的地域差异,一些新特征被发现较常用的参量更有效;不同地区所呈现的特征优势原因各异。耕地基础禀赋、地理条件和灌溉结果三者互相关联,共同影响灌溉耕地空间信息提取的精度。[结论]耕地基础禀赋和灌溉结果最终归因于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未来灌溉耕地制图中需要优先重点考虑的特征参量。
关键词:
遥感制图 灌溉 耕地 特征选择 中国北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权方 许纪承 陈媛媛 李家永 王新生
利用遥感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有效获取包括居民地在内的地表信息是促使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所在,也是遥感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已有"空间分辨率越高,遥感分类精度也越高"的共性认识,但是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同对于城镇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地信息提取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无明确答案。本文首先以同一区域不同空间分辨率的4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定性探讨居民地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然后以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影像ALOS和TM为实验对象,对这两种影像上城镇和乡村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基于10m-ALOS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较30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伐伐 李卫忠 卢柳叶 康乐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的优劣,为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结合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和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为主要技术,对陕西佛坪长角坝乡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传统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面向对象分类法的总精度达到90.67%,较结合纹理特征的SVM法提高了8.34%,而与最大似然分类法相比提高了近20.32%,克服了其他分类方法存在的同谱异物现象及分类结果中地物破碎等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结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法不仅达到了提取土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雨 林辉 臧卓 严恩萍 东启亮
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距离、马氏距离、最大似然、光谱角制图、光谱信息散度、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7种分类方法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森林信息提取。通过对信息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针对Hyperion影像信息提取的7种方法中,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马氏距离3种分类方法较适合森林信息的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67.39%、66.30%、62.68%;最大似然法在针叶林信息提取中的效果较好,其精度为67.31%;支持向量机法最适合提取阔叶林信息,其精度为80.19%,远远高于其它6种分类方法;运用马氏距离和神经网络法提取竹林信息精度最高,分别达到了84.21%和8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建文 陈永富 鞠洪波
利用张家口退耕区0.6m分辨率的快鸟(QuickBird)遥感影像,进行退耕区新造林地的长势监测。对快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运用高斯滤波进行图像增强,减少噪音,增强退耕地的树冠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信息提取技术,提取退耕还林地树冠信息,统计树冠面积,计算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率。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误差检验,由遥感数据自动提取的树冠面积平均误差为0.763m2,计算出的成活率精度为89.837%,为退耕还林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东 迟道才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点,采用中高分辨率的TM影像覆盖区为典型试验区,由试验区的水稻特征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分类规则,结合C4.5算法构建分类决策树,然后综合运用eMODIS时间序列NDVI、MOD12Q1、DEM及其派生的坡度数据进行决策树分类,以辽宁省为例对2009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适用,精度高于传统的监督分类、极大似然分类法;与统计数据相比,结果相对误差为5.04%,各地级市的遥感结果与同期的统计数据吻合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6,能较好地反映辽宁省水稻种植的空间分布状况。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飞 何隆华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稻面积和空间分布的调查是水稻监测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稻面积与空间分布调查具有大范围、实时性等传统调查不具备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基于多时相遥感进行水稻种植区提取的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按照传感器类型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利用不同时相分辨率的光学传感器的提取方法、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合成孔径雷达的提取方法以及两者的结合使用的方法,对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概括和举例.最后对目前的研究进行合理的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
遥感 水稻 光学传感器 合成孔径雷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峰 吴炳方 黄慧萍 李苗苗
耕地信息是重要的农业信息,是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基础。论文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了泰国的水稻种植区耕地信息。研究中以TM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考虑多光谱特征、紧密度和光滑度等几何特征,通过区域合并方法进行影像的多尺度分割,生成同质的影像对象多边形。然后选取影像中样地的光谱标准差、形状指数、对称度和密度作为耕地类别的识别特征,并采用模糊函数方法对各特征进行了定义。最后利用最相近匹配方法,对每个对象多边形进行类别判别。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同类别的合并和统计,得到耕地的分布和比例信息。通过野外实测样地和目视解译结果检验,耕地类别符合率为90.25%,面积相同率为90.25%,形状一致性为90%,最终...
关键词:
遥感 耕地信息 面向对象 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田 孙敏轩 孙强强 张平 孙丹峰
为切实保护耕地,基于遥感技术对不同耕地演化类型,包括不变耕地、新增耕地、撂荒耕地和退耕耕地进行识别和检测,以民勤县为例,采用2010和2015年2个年份的春、夏、初冬地物景观三季相特点的Landsat TM/OLI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依据不同耕地演化类型的季相变异规律和内部要素特征选取具有物理意义的端元丰度值、丰度值差值建立2年份混合决策树划分不同耕地演化类型。同时对比分析在2010和2015年各自决策树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后比较提取的耕地演化类型。结果表明:民勤县大部分耕地未发生变化,新增耕地在各个区域均有一定量的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下游;退耕耕地大面积分布在坝区;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沙漠绿洲过渡带。研究表明通过能够与地物先验知识关联的端元丰度值、特征端元丰度的差值建立决策树可以有效实现不同耕地演化类型的检测。误差矩阵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混合决策树耕地演化类型提取结果在总体精度上要高于分类后变化检测的结果。
关键词:
耕地 光谱混合分解 丰度值 决策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