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7)
- 2023(16083)
- 2022(14022)
- 2021(13340)
- 2020(11154)
- 2019(25572)
- 2018(25467)
- 2017(50031)
- 2016(27000)
- 2015(30296)
- 2014(30306)
- 2013(29614)
- 2012(27351)
- 2011(24530)
- 2010(24500)
- 2009(22410)
- 2008(21424)
- 2007(18918)
- 2006(16740)
- 2005(14250)
- 学科
- 济(108105)
- 经济(107986)
- 业(80209)
- 管理(75549)
- 企(57946)
- 企业(57946)
- 农(50318)
- 方法(48465)
- 数学(42728)
- 数学方法(42137)
- 农业(33323)
- 中国(27111)
- 财(26811)
- 业经(26810)
- 地方(23415)
- 学(21552)
- 制(20319)
- 贸(19301)
- 贸易(19294)
- 易(18780)
- 策(17336)
- 技术(17065)
- 环境(16758)
- 理论(16462)
- 务(16408)
- 财务(16334)
- 财务管理(16301)
- 和(15653)
- 银(15456)
- 企业财务(15449)
- 机构
- 学院(377356)
- 大学(373563)
- 管理(153462)
- 济(151687)
- 经济(148368)
- 理学(133827)
- 理学院(132437)
- 管理学(130064)
- 管理学院(129385)
- 研究(123230)
- 中国(93200)
- 京(77829)
- 科学(76862)
- 农(75871)
- 财(67217)
- 业大(61731)
- 所(60915)
- 中心(58661)
- 农业(58360)
- 江(56033)
- 研究所(55628)
- 财经(53994)
- 范(49612)
- 经(49415)
- 师范(49205)
- 北京(48145)
- 州(44937)
- 院(44315)
- 经济学(43872)
- 经济管理(41692)
- 基金
- 项目(263684)
- 科学(207953)
- 研究(194589)
- 基金(191244)
- 家(165735)
- 国家(164298)
- 科学基金(142076)
- 社会(122120)
- 社会科(115425)
- 社会科学(115394)
- 省(104425)
- 基金项目(101989)
- 自然(92783)
- 自然科(90588)
- 自然科学(90565)
- 教育(88921)
- 自然科学基金(88912)
- 划(86606)
- 编号(81405)
- 资助(78144)
- 成果(64576)
- 部(58415)
- 重点(58404)
- 发(56714)
- 课题(54577)
- 创(54502)
- 创新(50804)
- 科研(50308)
- 教育部(49797)
- 国家社会(49481)
- 期刊
- 济(166939)
- 经济(166939)
- 研究(106742)
- 农(75310)
- 中国(70309)
- 学报(58832)
- 科学(54776)
- 管理(52305)
- 农业(51489)
- 财(48908)
- 大学(45568)
- 学学(43148)
- 教育(39798)
- 融(35010)
- 金融(35010)
- 技术(33223)
- 业经(32992)
- 财经(24926)
- 业(24347)
- 经济研究(24038)
- 问题(22924)
- 经(21191)
- 图书(19140)
- 版(18882)
- 科技(18158)
- 技术经济(18088)
- 资源(18059)
- 理论(17914)
- 现代(16999)
- 实践(16554)
共检索到545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廷武 张童朝 何可 张俊飚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廷武 张童朝 何可 张俊飚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与处罚措施却对农民还田意愿呈负向影响,现有的奖惩机制有待完善。据此,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绿色化理念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综合福利认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奖惩政策瞄准精度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并推进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效率水平与实践进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尚燕 张俊飚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2)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因素,在土地规模短期不能扩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结论:应从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广秸秆还田的耕作技术手段。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赵永清 唐步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严重地危害了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苏和安徽两省农户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集中研究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通过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农户选择农作物秸秆的处置方式受到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生产经营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处置方式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忠好 崔红梅
当前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采用露天焚烧或者随意丢弃的方式,并由此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在对农民秸秆利用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南通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利用行为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秸秆利用行为受农民个体特征、技术、风险、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费用负担、政府支持、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秸秆利用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要促使农民合理利用秸秆,就需要围绕有效降低费用负担、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
农民行为 秸秆利用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盖豪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农户是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从农户视角来评价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并诊断其可能的障碍因子,可为提高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提供决策依据。从秸秆还田服务过程和秸秆还田服务结果两个阶段、农户经济人属性和社会人属性两个方面构建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冀、鲁、皖、鄂四省农户的问卷调查,评价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山东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为"优秀",河北省的绩效水平"一般",湖北省和安徽省绩效水平"较差"。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农户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结果的评价,其次是还田过程阶段的评价;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的主要因子为还田服务后社会发展情况、耕地病虫害情况、还田政策补贴及还田后耕地熵情的评价。为此,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绩效水平,加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宣传推广,积极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还田后配套化设施及服务供给,应是当前政策关注的重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喻洁
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失地农民个人和集体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得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大致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通过对613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本文对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得出结论: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积累不够、集体社会资本十分薄弱。因此,政府应正确引导失地农民不断积累个体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对失地农民集体社会资本的投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廷武 何可 崔蜜蜜 张俊飚
农民对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福利响应,事关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效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利用390份来自湖北稻区的农户调查问卷、运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实证分析并揭示了农民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福利响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福利效应在农民中的响应程度不高,对经济福利、生态福利、健康福利响应程度较高的农民比例分别为16.7%、34.9%、45.6%。Heckman Selection model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影响经济福利响应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生态福利响应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交通便利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艳 颜廷武 李崇光
[目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合理有效的政策激励方式,为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安徽、山东两个省份354位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92. 94%的受访农民愿意接受补偿;农民年龄、块均面积、当地是否有秸秆收购企业以及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价值认知对其受偿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1)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秸秆资源化利用成本以及农民受偿意愿制定补贴标准;(2)完善和落实秸秆资源化利用激励的配套政策措施;(3)创新培训与宣传方法,提高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知识水平及政策认知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雪靖 杨永健 周诗丹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利用现状进行估算。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巨大,但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严重,综合利用效益低等问题,并且成为新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本文提出制定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污权,秸秆的收购中引入农业保险等政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科艳 陈利根 刘珍珍
本文基于苏、鲁、黑三个粮食主产区的1024个水稻、小麦及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兼业化程度等农户禀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都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及秸秆利用核查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在作物间存在差异。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采取差异的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短期内继续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和效果核查,长期则应提高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加强补贴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持续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技术采纳 政策因素 作物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红彦 王萍 王亚静
[目的]对全国秸秆堆沤肥料化利用量、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农户秸秆直接燃用量、秸秆新型产业化利用量进行系统估算,并结合问题分析和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水平的策略,以期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全国秸秆离田利用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1) 2015年,全国秸秆离田利用总量为3. 46亿t,占全国秸秆已利用量的47. 99%;(2)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 69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48. 84%;(3)全国秸秆堆肥利用量约为1 400万t,其中工厂化堆肥利用秸秆量约为400万t;(4)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约为2 000万~2 400万t,农户直接燃用秸秆量约为0. 85亿t;(5)全国秸秆新能源、工厂化堆肥、原料化等新型产业利用量约为0. 48亿~0. 52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12. 24%~13. 37%。[结论]未来,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应建立新型的农牧结合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组合施肥制度,打造以废弃秸秆为主要消纳对象的秸秆产业化体系,并努力提高秸秆打包离田机械作业质量和秸秆新型产业高值化利用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舒娟 张兵
秸秆资源化、商品化是当前我国将低碳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产业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农户行为是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对农户出售秸秆决策行为进行分析表明,市场条件、农户当前处置秸秆的方式、政府政策、同伴行为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出售秸秆的决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帅 高春雨 毕于运 王亚静 赵丽 邵敬淼
[目的]为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热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近3年来我国24省61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方案,基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64.0,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支持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培训、项目补助、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当前政策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户和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政策支持对象与政策实施对象主体错位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方式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过密、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缺乏创新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的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水平较低,存在政策支持清晰度低、操作性差、同质化强的问题。[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水平,从政策工具上应加快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多种政策工具协调运用,从政策实施上应及时调整补贴项目与补贴主体的时序匹配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