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1)
- 2023(13769)
- 2022(11070)
- 2021(10039)
- 2020(8311)
- 2019(18162)
- 2018(18165)
- 2017(34533)
- 2016(19043)
- 2015(20916)
- 2014(20671)
- 2013(20308)
- 2012(18071)
- 2011(15877)
- 2010(16126)
- 2009(15085)
- 2008(15214)
- 2007(13830)
- 2006(12417)
- 2005(11139)
- 学科
- 业(87908)
- 济(79888)
- 经济(79780)
- 企(70501)
- 企业(70501)
- 管理(65207)
- 农(46394)
- 方法(32617)
- 农业(30933)
- 业经(30671)
- 财(25304)
- 数学(24749)
- 数学方法(24617)
- 中国(20880)
- 务(18626)
- 财务(18610)
- 财务管理(18597)
- 企业财务(17647)
- 技术(17588)
- 制(16913)
- 划(15541)
- 环境(15273)
- 策(15225)
- 贸(14559)
- 贸易(14553)
- 和(14412)
- 地方(14229)
- 理论(14207)
- 易(14191)
- 学(14113)
- 机构
- 学院(277687)
- 大学(265453)
- 济(116092)
- 经济(114120)
- 管理(109659)
- 理学(95035)
- 理学院(94136)
- 管理学(92806)
- 管理学院(92348)
- 研究(88598)
- 中国(69983)
- 农(68757)
- 科学(56320)
- 京(54781)
- 农业(52979)
- 财(50515)
- 业大(50406)
- 所(45347)
- 江(43106)
- 研究所(41400)
- 中心(41247)
- 财经(40665)
- 经(37048)
- 经济学(34280)
- 州(33557)
- 农业大学(33440)
- 北京(33346)
- 经济管理(32665)
- 范(31894)
- 师范(31491)
- 基金
- 项目(188383)
- 科学(148578)
- 基金(136683)
- 研究(134998)
- 家(120831)
- 国家(119628)
- 科学基金(102983)
- 社会(88378)
- 社会科(83482)
- 社会科学(83456)
- 省(77528)
- 基金项目(73963)
- 自然(66985)
- 自然科(65365)
- 自然科学(65342)
- 自然科学基金(64249)
- 划(62634)
- 教育(59882)
- 编号(53965)
- 资助(53051)
- 业(43228)
- 重点(42353)
- 发(42335)
- 创(42236)
- 部(40497)
- 成果(39938)
- 创新(38722)
- 农(36996)
- 国家社会(36755)
- 课题(36546)
- 期刊
- 济(136195)
- 经济(136195)
- 研究(71941)
- 农(70328)
- 中国(52212)
- 学报(47520)
- 农业(47213)
- 科学(43811)
- 管理(40641)
- 财(40301)
- 大学(36230)
- 学学(35323)
- 业经(30634)
- 融(26332)
- 金融(26332)
- 业(25270)
- 技术(24195)
- 教育(21162)
- 财经(19860)
- 经济研究(19414)
- 问题(18941)
- 经(17132)
- 版(15773)
- 技术经济(15252)
- 农村(14564)
- 村(14564)
- 世界(14519)
- 农业经济(14088)
- 商业(13996)
- 科技(13962)
共检索到40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孙倩
[目的]从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视角考察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污染和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以及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①作物种植专业化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值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增加1.6%,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01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提高0.009个单位;②作物种植多样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值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有负面效应,作物种植多样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72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降低0.699个单位;③当一般性农业技术水平高的时候,作物种植专业化对农业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低碳型农业技术水平高(大于临界值)的时候,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均有利于农业产值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碳排放的减排。[结论]各区域在积极研发高产激励型农业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低碳型农业技术的提高,并积极促进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适度降低作物种植多样化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友刚 张立垭
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对优质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转基因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小。另外,世界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速领先全球,粮食潜在需求将得到持续释放,转基因作物能满足短期粮食需求,但长期来看,世界还是需要更多优质非转基因食品。
关键词:
价格 每亩产值 现实需求 潜在需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杨志海
以作物种植横向专业化和纵向专业化为切入点,运用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1980—201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对农业化肥减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发现:(1)基础回归分析表明,作物种植横向专业化和纵向专业化均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对化肥的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作物种植纵向专业化或社会化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横向专业化对化肥的减量增效作用。(2)影响路径分析表明,作物种植横向专业化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进而增强了作物种植纵向专业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削减效应和利用效率的增效作用。但也应警惕,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以增强作物种植纵向专业化的减量效应可能存在临界水平。此外,当作物种植横向专业化和纵向专业化积极配合时,可能推移临界点的到来。据此,通过发展作物种植横向专业化,鼓励农户通过服务外包卷入农业的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实现农业领域化肥的减量增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驰
本文选取大豆、梗稻、玉米三种农作物,使用1994—2006年间若干代表年份的数据,通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作物种植效率与国际化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三种农作物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实证检验发现,农作物开放程度的提升确实会带来种植效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口优势的玉米,开放程度对种植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文章采用198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在分析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探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1981年相比,2015年中国省域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蔬菜、油料种植比例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豆种植比例在大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少数省份呈上升趋势;在粮食作物内部,小麦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玉米则呈增长趋势,水稻种植比例在部分省份呈下降趋势。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农产品集散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比例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蔬菜种植比例,但不利于传统粮棉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棉花种植比例。③除此之外,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补贴、化肥、灾害率均对作物种植比例的形成及变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竹 陈前恒
农业技术既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中国西北一个村庄连续5年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静态面板估计方法和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种植专业化程度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小农生产技术效率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适度专业化"种植能使小农生产技术使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然而,很多小农户的现有种植专业化程度远未达到"技术效率拐点"对应的专业化程度。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部分小农户的种植专业化程度以提高农业技术使用能力,进而增加小农户的产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焕军 闫岩 张新乐 邱政超 王楠 于微
[目的]尝试将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结果由行政单元发展为基于相对均质的地理网格单元,解决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提取的空间局限性问题,文章在大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与地块尺度的作物分类之间提出了作物种植结构单元概念,并构建了一种快速、低成本、准确的区域尺度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014年250m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产品构建时间序列曲线提取物候信息,在耕地物候分区基础上对各物候区进行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单元,利用光谱特征和NDVI指数构建特征空间,最终采用最邻近分类方法提取作物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焕军 闫岩 张新乐 邱政超 王楠 于微
[目的]尝试将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结果由行政单元发展为基于相对均质的地理网格单元,解决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提取的空间局限性问题,文章在大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与地块尺度的作物分类之间提出了作物种植结构单元概念,并构建了一种快速、低成本、准确的区域尺度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014年250m分辨率的植被指数产品构建时间序列曲线提取物候信息,在耕地物候分区基础上对各物候区进行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单元,利用光谱特征和NDVI指数构建特征空间,最终采用最邻近分类方法提取作物种植结构。[结果](1)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物候特征进行多尺度分割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取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单元;(2)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总体精度为95.70%;(3)黑龙江省2014年作物种植类型共有12种。其中,三江平原主要是水稻单一种植区、水稻混作区;松嫩平原以玉米单一种植区以及玉米-大豆混作区种植为主;西北部种植结构较复杂;东南部因地势等影响多种植玉米、大豆。[结论]利用物候数据进行种植结构提取可以有效划分农业区划,研究成果不仅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不同区域产量预测的基础,为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改进耕作制度以及引入和推广新产品等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斌 华静
本文基于北京、武汉和兰州3市郊区30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首先从转基因作物信息传递的角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转基因信息来源对农户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了农户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是否具有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转基因信息来源中相邻农户交流对农户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同时,与相邻农户的讨论频率对农户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信息讨论频率对农户种植意愿的直接效应为0.2358,对相邻农户影响的间接效应为0.0388。该间接效应表明,相邻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会影响农户自身的种植意愿,进一步验证了农户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呈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博 穆月英 侯玲玲
农户专业化和农业低碳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环节,研究农户专业化对农业低碳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分析了农户专业化对农业低碳化的影响。然后,根据2013年北京市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似不相关回归(SUR)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专业化与农业碳排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而农户专业化与农业产出和农业碳生产率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经验验证,说明农户专业化对农业低碳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葛世帅 高更和
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选取区位商、专业化指数和结构变化指数分析其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与结构变化,发现工业发达山区县:1在农业总体萎缩的过程中,农业转型发展明显,并且农业种植结构沿着更合理的方向调整。2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各乡镇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较大,乡镇层面的研究对土地生产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变化指数地域分异明显,总体呈现南大北小的态势。3农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较小的乡镇专业化指数较高。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专业化程度较高,部分农作物更专业化于一个乡镇。4地势较为平坦的浅山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表现为以优势农作物种植的下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上升为主;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则表现为优势农作物发生更替,导致较大结构变化,但对专业化程度影响不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暕 王玉斌 谭向勇
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产品生产面临很大冲击,如何发挥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按照各地的比较优势由市场安排生产,我国农业生产的格局必然呈现区域专业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农业部门生产总值和分品种两种指标的考察计算,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并针对我国目前专业化水平的状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专业化 比较优势 自生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前程 王月甜 迟文峰 秦良
【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表征了区域农作物的面积组成和空间布局状况。深入解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地面调查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获取了2015—2020年内蒙古黑土区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及结构特征数据,利用丰富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解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熵值法量化了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结果】(1)2015—2020年,内蒙古黑土区农作物种植类型以玉米、大豆、小麦为主,水稻、马铃薯及其他农作物占比较小。其中,玉米种植比例最大,各年占比均在50%以上。研究时段内,玉米和大豆种植比例均呈逐年增加态势,而小麦种植比例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种植结构类型较为丰富,2020年丰富度指数达66.67%。近半数旗县以单一玉米型种植为主,组合型种植结构的旗县较少。(3)生产价格指数和降水是影响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权重分别为0.457和0.350;气温、地形因素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较小。【结论】粮食价格和种植收益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意愿。因此,借助种植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种植收益进而激发农户种植意愿,可能是内蒙古黑土区实现“减玉米增大豆”种植结构调整及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