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1)
2023(5443)
2022(4476)
2021(4025)
2020(3325)
2019(7294)
2018(6804)
2017(12643)
2016(6988)
2015(7262)
2014(6912)
2013(6684)
2012(5994)
2011(5256)
2010(4925)
2009(4517)
2008(4286)
2007(3579)
2006(2926)
2005(2388)
作者
(22392)
(18965)
(18693)
(17432)
(11873)
(9291)
(8178)
(7472)
(7126)
(6521)
(6358)
(6080)
(6009)
(5962)
(5813)
(5805)
(5691)
(5637)
(5398)
(5353)
(4983)
(4602)
(4318)
(4307)
(4258)
(4090)
(4082)
(4021)
(3955)
(3756)
学科
(26098)
经济(26068)
(19313)
管理(19055)
(14488)
企业(14488)
方法(13408)
数学(12377)
数学方法(12276)
(8082)
(7101)
(6730)
贸易(6730)
(6576)
(6455)
中国(6243)
业经(5793)
农业(5701)
技术(4813)
环境(4737)
(4529)
财务(4528)
财务管理(4523)
企业财务(4327)
地方(4070)
(4012)
产业(3984)
(3765)
(3650)
银行(3613)
机构
大学(98368)
学院(97551)
(39905)
经济(39356)
管理(37496)
研究(35138)
理学(33996)
理学院(33590)
管理学(32953)
管理学院(32807)
(26921)
科学(25233)
中国(24999)
农业(21978)
业大(21760)
(19897)
(18895)
研究所(17974)
中心(16045)
(15749)
农业大学(15016)
财经(13629)
(12920)
(12803)
(12651)
经济学(12397)
北京(11757)
(11719)
科学院(11664)
经济学院(11505)
基金
项目(77022)
科学(60074)
基金(58040)
(55002)
国家(54574)
研究(47111)
科学基金(45332)
自然(32247)
社会(31930)
基金项目(31618)
自然科(31559)
自然科学(31545)
自然科学基金(31021)
社会科(30432)
社会科学(30424)
(29872)
(26325)
资助(22417)
教育(20532)
重点(17875)
计划(17568)
(16580)
(16364)
(16221)
编号(15999)
科研(15949)
科技(15609)
创新(15589)
(15403)
国家社会(14162)
期刊
(34816)
经济(34816)
学报(24942)
(22901)
研究(22312)
科学(20165)
大学(17331)
学学(17013)
农业(15656)
中国(14675)
管理(11102)
(10928)
(8812)
业大(7689)
经济研究(6856)
农业大学(6618)
(6429)
金融(6429)
业经(6424)
财经(6247)
(6179)
科技(5921)
技术(5336)
(5281)
问题(5138)
商业(5119)
林业(5007)
资源(4979)
中国农业(4874)
(4603)
共检索到125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丽霞  任桂林  李秀芬  吕佳佳  吴双  王铭  赵慧颖  
【目的】分析1971-2014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基于最低气温的低温指数(cold day index,CDI)演变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揭示作物生长期低温冷害机理、甄别关键致灾因子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气象资料和3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和水稻单产资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构建作物生长期内(05-21-09-30)CDI的计算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CDI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并分析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1-2014年,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平均CDI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5d/10年。20世纪70年代为低温事件高发期,80-90年代相对稳定,21世纪以来平原区CDI持续减少,而山区无变化或呈回升趋势。(2)研究期内,研究区CDI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趋势,CDI由北向南、由山区向平原逐渐下降。CDI的气候变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呈现西高东低特征。(3)在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89%站点的CDI与玉米、水稻单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低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不同区域CDI引起作物产量的下降幅度不同,CDI每增加1d,产量下降92.9~695.5kg/hm2。【结论】CDI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显著负效应,其对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半山区玉米、水稻影响较大,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重于玉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张会民  李慧  孙楠  
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发展趋向及其调控对策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点,文章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作物产量所采用的方法和参数,重点阐述如何表征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壤地力贡献率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静  王秀清  辛贤  吴文斌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975~2008年间作物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一季稻、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首先,作物生长期内气温升高对粮食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粮食单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气温升高能够增加高纬度地区春小麦和玉米单产。其次,作物生长期内降水增加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粮食品种而异,虽然对西北地区春小麦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却对华南地区冬小麦单产具有负向影响。最后,作物生长期内日照增加主要通过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影响粮食单产,平均日照时数增加对华南地区冬小麦单产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东北地区春小麦单产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南镇武  梁斌  陈延玲  刘树堂  刘锦涛  
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配施氮肥对非石灰性潮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探索其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以始于_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田间原位-离子交换树脂法(ISC-IERB)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非石灰性潮土全氮、矿质氮、净氮矿化量、冬小麦或夏玉米吸氮量和产量,且在同一有机肥(氮肥)水平下,均随氮肥(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_2N_2)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分别为6 803,_1_1 935 kg/hM_2;长期施肥使夏玉米季土壤氮净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治安  赵秉强  袁亮  Hwat Bing-So  
【目的】研究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方法】以在山东禹城连续22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栽培制度,分别设置①无肥对照,②常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③常量有机肥,④常量化肥,⑤高量有机肥,⑥高量化肥,共6个施肥处理。【结果】在作物产量方面,试验之初的8~10年间表现为化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优于有机肥,而在夏玉米上则表现出相反结果,有机无机结合处理大部分年份作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处理产量逐渐趋于一致;22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表现出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许皞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维持田块尺度粮食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肥料处理与多种稳定性指数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稳定性。【结果】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P2K2、N2K2和N2P2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N2P2K2处理的25.5%、34.5%、43.3%和83.2%;玉米产量分别为42.3%、52.7%、70.6%和76.2%;不施氮肥,土壤氮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到59%,第2年为43%,此后稳定在40%左右;不施磷肥,土壤磷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至72%,第3年为55%,之后保持在55%左右;不施钾肥,土壤钾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永林  唐华俊  李小平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道中  花可可  郭志彬  
【目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生产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无机肥与牛粪、猪粪和小麦秸秆长期配合施用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培肥改良砂姜黑土、提升砂姜黑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2年建立在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牛粪、猪粪、秸秆等不同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土壤容重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评价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结果】长期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大豆产量持续下降,平均年降低分别为39.0和70.9 kg·hm-2,25年后产量在极低水平波动。单施无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小麦产量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晓光  刘志娟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张会民  张文菊  高静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态势及其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主要长期试验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700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的玉米和小麦产量总体上表现为极显著(P<0.05)下降趋势,年下降量分别为110.9和33.4kg·hm-2,而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用化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量分别为90.9、48.5和25.3kg·hm-2。化肥配施有机肥,3种作物的产量随时间没有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李书田  何萍  
【目的】研究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进行连续13年的施钾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处理之间表现为:NPK+St>NPK>NP+St>NP,施钾处理的作物产量与NP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轮作制度下玉米的施钾效应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的土壤钾素损耗严重,除NPK+St处理外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NP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耕层土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含量,且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婷  荀卫兵  张瑞福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禹池  冯文强  秦鱼生  曾祥忠  周相玉  王昌全  涂仕华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肥连续免耕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5~15和15~30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对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化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都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产量,而磷肥只能增加小麦产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覆盖还田比单施化肥每季每公顷至少能节约6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国印  茹淑华  孙世友  王凌  耿暖  陈贵今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造成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变化,为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褐土土壤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氮肥的处理,明显增加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环境风险。多年连续不施用磷肥或钾肥,土壤磷或钾的耗竭严重。氮磷、氮磷钾、氮磷钾锰锌配合处理冬小麦籽粒可以获得较高产量。氮磷钾和氮磷钾锰锌配合夏玉米籽粒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无论从产量还是保持土壤肥力,以及保护环境方面,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或氮磷钾锰锌配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克刚  张学斌  吴政卿  龚惠英  汪立刚  
在潮土、褐土、砂姜黑土 3种土壤上 ,分别自 1980和 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 0~ 2 0 ,2 0~ 4 0 ,4 0~ 60 ,60~ 80 ,80~ 10 0cm 5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 ,然后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施肥处理、单施氮处理、氮磷配施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 ,NO- 3 -N累积量以砂姜黑土为最多 ,潮土次之 ,褐土最少。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不仅与施氮量有关 ,而且还与土壤类型有直接关系。不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