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6)
2023(9300)
2022(7880)
2021(7349)
2020(5907)
2019(13564)
2018(13595)
2017(25547)
2016(13617)
2015(15410)
2014(15452)
2013(14987)
2012(14074)
2011(12898)
2010(13490)
2009(12201)
2008(12005)
2007(10897)
2006(9736)
2005(9121)
作者
(40637)
(33514)
(33505)
(31704)
(21494)
(16101)
(15230)
(13032)
(12800)
(12230)
(11403)
(11399)
(10858)
(10790)
(10335)
(10259)
(9958)
(9770)
(9678)
(9524)
(8495)
(8258)
(8227)
(7713)
(7665)
(7588)
(7541)
(7423)
(6827)
(6581)
学科
(65165)
经济(65117)
管理(34221)
(34072)
(26231)
企业(26231)
方法(24375)
数学(21256)
数学方法(20688)
中国(20065)
地方(19282)
(17906)
业经(15200)
农业(12152)
(11405)
(11392)
贸易(11380)
(11027)
银行(11014)
(10940)
(10938)
金融(10937)
理论(10905)
(10846)
地方经济(10746)
(10717)
(10180)
(10076)
技术(9449)
环境(9238)
机构
学院(195070)
大学(189009)
(78349)
经济(76533)
管理(71898)
研究(70431)
理学(60381)
理学院(59654)
管理学(58129)
管理学院(57781)
中国(54625)
科学(43551)
(42629)
(36529)
(34401)
研究所(32845)
(32731)
中心(32280)
(31001)
北京(27930)
业大(27873)
(27611)
师范(27329)
财经(26174)
(25891)
(25876)
农业(25293)
技术(23894)
(23429)
经济学(22498)
基金
项目(123481)
科学(96269)
研究(91902)
基金(85444)
(74454)
国家(73801)
科学基金(63023)
社会(55592)
社会科(52747)
社会科学(52736)
(51187)
基金项目(43954)
教育(42953)
(42082)
自然(40400)
自然科(39470)
自然科学(39463)
编号(38915)
自然科学基金(38681)
资助(36480)
(32343)
成果(31344)
重点(28385)
课题(28267)
发展(25851)
(25721)
(25558)
(25417)
创新(24010)
(23328)
期刊
(96259)
经济(96259)
研究(59468)
中国(46032)
(31633)
管理(29890)
教育(27681)
学报(27324)
科学(26964)
(25073)
农业(22203)
技术(21535)
大学(21105)
(20603)
金融(20603)
学学(19701)
业经(17805)
经济研究(15857)
财经(12139)
(12107)
问题(11610)
统计(11538)
(10549)
(10528)
技术经济(10513)
图书(10229)
商业(10103)
决策(9481)
资源(9353)
科技(9282)
共检索到311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建伟  
未来我国经济增速能否持续回升,取决于外部发展环境能否好转和国内调控政策的力度及其可持续性。模拟分析表明,只要国内财政支出力度和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就能超过8.5%,恢复快速增长状态。国内调控政策力度紧缩、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会导致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二次探底现象。要保持2010年经济较快增长,同时防止信贷规模过度扩张、抑制潜在金融风险,保持财政支出力度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是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最佳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冼国明  严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樊志刚  赵新杰  
私募基金发展已经对全球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全球私募基金发展历程、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私募基金市场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评价,提出以下观点:在私募基金的演化与国际化扩张进程中,私募基金经营范围的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仍是一个不对称的畸形市场,市场上尚缺乏真正意义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文同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已经趋好,证券市场日趋理性规范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不对称"和"不规范"的色彩将逐步减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逐渐成为中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紫莹  
中国与墨西哥双方经贸往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渐密切,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在双边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设立多个双边组织,为双方定期交流、深化合作架设桥梁,提供了机制保障,并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中墨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贸易方面,双方出口结构的互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紫莹  
中国与墨西哥双方经贸往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渐密切,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在双边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设立多个双边组织,为双方定期交流、深化合作架设桥梁,提供了机制保障,并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中墨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贸易方面,双方出口结构的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红波  王明利  王济民  
本文利用1961—2010年FAO数据,从畜禽出栏数量、畜产品产量、肉类结构和畜禽生产能力指标等方面分析了近50年来世界畜牧业生产发展变化情况,并分析世界畜产品消费特点和趋势;同时比较世界主要畜牧业国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方面的特点与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香  张琳翌  
准确预测机动车未来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机动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及信息不确定性等特点,将灰色预测模型与马尔可夫预测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建立新改进的GM-Markov预测模型,对机动车辆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实例验证,新改进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传统GM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机动车保有量,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作物起源与生产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地区分布、各品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并对转基因作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亚静  毕于运  唐华俊  
本文对我国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根据当前国内能源作物制取液体生物燃料的现状,对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望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进行交流,以寻求我国能源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金龙  王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关虚拟团队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结合国外最新的有关虚拟团队的文献资料,对国外虚拟团队理论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国外虚拟团队的未来研究方向,从而提出了对我国虚拟团队研究的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Martina Newell-McGloughlin  刘海军  
2013年,美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7 010万hm2,占全球种植面积(1.75亿hm2)的40%,主要转基因作物平均普及率近乎达到了90%。美国目前绝大多数被认证的生物技术作物都集中于改良农艺性状,其中尤其以抗生物逆境为主。在不远的将来,焦点仍会放在农艺性状特别是害虫的防治上,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及耕地利用等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在耐非生物逆境胁迫方面也越来越有兴趣。农业生物技术不仅帮助世界范围内的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地的生态状况,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技术的使用减少了耕作活动(这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了水土流失和燃料的消耗。先进的害虫控制技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小衡  
我国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经济未出现全面衰退、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未受到严重挑战、两岸经济关系平稳的前提下,台湾经济在中期内(5-10年左右)有保持年均4%-6%左右的中速增长的实力。同时,由于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第一大直接投资地,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两岸经济融合加深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实现两岸对话,其中,能否启动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是未来两岸关系中最值得关注变化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