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4)
- 2023(11021)
- 2022(9990)
- 2021(9579)
- 2020(7914)
- 2019(18479)
- 2018(18749)
- 2017(35447)
- 2016(19651)
- 2015(22432)
- 2014(22882)
- 2013(22254)
- 2012(20193)
- 2011(18065)
- 2010(17998)
- 2009(16178)
- 2008(15809)
- 2007(13712)
- 2006(11864)
- 2005(10360)
- 学科
- 济(72132)
- 经济(72041)
- 管理(55496)
- 业(51396)
- 企(43455)
- 企业(43455)
- 方法(34574)
- 数学(29307)
- 数学方法(28795)
- 农(19628)
- 中国(18426)
- 财(18327)
- 学(17951)
- 业经(16555)
- 地方(15934)
- 理论(14840)
- 农业(13196)
- 和(12895)
- 制(12894)
- 贸(12386)
- 贸易(12376)
- 务(12295)
- 财务(12219)
- 财务管理(12182)
- 易(11974)
- 技术(11802)
- 教育(11787)
- 环境(11586)
- 企业财务(11454)
- 银(10394)
- 机构
- 学院(271278)
- 大学(270778)
- 管理(107546)
- 济(96890)
- 经济(94339)
- 理学(92989)
- 理学院(91921)
- 管理学(90024)
- 管理学院(89560)
- 研究(86531)
- 中国(64143)
- 京(58591)
- 科学(57462)
- 财(44850)
- 所(43999)
- 农(43252)
- 业大(42113)
- 江(40498)
- 研究所(40110)
- 中心(39884)
- 范(37205)
- 北京(37020)
- 师范(36857)
- 财经(36074)
- 农业(33903)
- 州(33561)
- 经(32561)
- 技术(31969)
- 院(31923)
- 师范大学(29536)
- 基金
- 项目(186611)
- 科学(144477)
- 研究(137388)
- 基金(131781)
- 家(114712)
- 国家(113719)
- 科学基金(97156)
- 社会(81474)
- 社会科(76900)
- 社会科学(76877)
- 省(74489)
- 基金项目(70445)
- 自然(64965)
- 教育(63905)
- 自然科(63394)
- 自然科学(63383)
- 划(62559)
- 自然科学基金(62186)
- 编号(58469)
- 资助(55042)
- 成果(47684)
- 重点(41491)
- 课题(40516)
- 部(39725)
- 发(39032)
- 创(38443)
- 项目编号(36042)
- 科研(35869)
- 创新(35708)
- 大学(35019)
- 期刊
- 济(107823)
- 经济(107823)
- 研究(77653)
- 中国(52093)
- 学报(44574)
- 科学(39929)
- 管理(39324)
- 农(39170)
- 教育(36513)
- 财(34116)
- 大学(33236)
- 学学(30935)
- 农业(27634)
- 技术(25684)
- 融(20020)
- 金融(20020)
- 业经(18690)
- 图书(18099)
- 财经(16065)
- 经济研究(15981)
- 理论(14125)
- 业(13948)
- 问题(13635)
- 科技(13624)
- 经(13555)
- 实践(13358)
- 践(13358)
- 版(13102)
- 技术经济(12842)
- 现代(12427)
共检索到392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维亮 郭新宇 赵春江 王传宇 肖伯祥
根系是作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由于土壤的观测阻碍,根系三维形态的认知与表达成为作物根系深入研究的瓶颈。三维数字化、可视化是研究和认知作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方法,研究具有表征根系长相长势及土壤中水分、养分等物质对作物根系构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维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作物根系构型探测手段、三维重构与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破坏性探测与原位探测两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根系构型三维探测的方法。破坏性探测主要包括直接挖掘法、土块保护挖掘清洗法和平板扫描图像分析法,破坏性探测方法在获取全局或局部根系拓扑结构与平面几何构型参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原位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中安置观察装置法、地面穿透雷达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 李宗南 张楠 谢静 贺立源
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是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实测数据的信息获取与重建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按三维信息获取原理及工作方式进行分类,并就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同时针对作物建模精度评价问题,将现有评价方法归纳成2类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方法融合、多参数反演、工作模式和工作范围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实测数据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方法的发展动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余周 王一钊 高茹茜 刘逸凡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影响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根系作为作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直接决定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根系构型在植物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目前根系构型在调控小麦抗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根向性生长,特别是根向重力性生长对植物根系结构的塑造作用,重点总结了目前挖掘到参与根系向重力性生长的相关基因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并阐述了根向性生长调控的根系构型是如何介导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除了根向性生长,根系的发育过程也参与了对植物根系构型的调控,并决定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进一步综述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如何通过调控根系发育来改变根系形态,包括增加根长、调控侧根数量和根毛密度等,来增强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和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同时,系统总结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参与调控作物(尤其是小麦)根系发育的相关基因。此外,根系作为植物地下部分,其构型的解析一直是本领域研究难点,阻碍了对根系结构与植物耐旱性关系的进一步解析,因此,本文也归纳了目前可用于小麦根系二维结构和三维结构表型分析的技术。这些技术可测量和分析小麦根系的长度、密度、生长方向和形态等参数,为深入理解根系构型与小麦抗旱性关系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展望了改良根系结构在小麦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如何挖掘更多潜在的小麦根系构型调控基因,及解析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讨论。综上所述,小麦根系结构与小麦抗旱性关系密切,随着测序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小麦根系结构调控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未来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牛铮 卫亚星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水质量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它往往会受可收集到观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在过去的30年中,遥感技术已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了多方面有效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常被直接用于探测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沉积,通过辨别土壤侵蚀的总体特征,可以区分土壤侵蚀区域,再根据经验评估土壤侵蚀强度,获得探测结果。本文介绍了可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多种卫星和传感器及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侵蚀特征,土壤侵蚀区域和土壤侵蚀沉积的实例。
关键词:
遥感 土壤侵蚀 探测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恺 Heijungs Reinout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三维模型 进展 改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江 陆声链 郭新宇 杜建军 温维亮 苗腾
数字植物围绕农林植物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多维信息高效感知和认知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农林植物-环境3D数字化、高通量信息获取、情景感知、信息融合、结构和功能模拟、数字化设计和精准管理决策等数字农业的关键性、基础性以及共性理论和技术问题。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数字化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学者从植物组织、器官、植株和群体等不同尺度,或者从植物根系和地上部等不同视角,围绕植物形态结构的参数测量、几何结构解析、三维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建模,以及三维植物模型真实感展现等需要,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在组织尺度方面,随着MRI、CT、显微成像等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使得利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浩年
至于鱼群的方位和深度,则是借助换能器辐射声束的方位角来测定。典型的单波束机械扫描渔用声纳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发射机、接收机、指示器、电源和换能器动作控制等五大部分组成。这类渔用声纳的缺点是:搜索水域速度慢;漏测区域大;目标的跟踪和判断困难,如果目标较小,则往往不能再次记录,而且渔船在航行、鱼群在游动,所以对目标跟踪的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对映象的判读也需积累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思垚 方娅婷 鲁剑巍
根系分泌物是作物与土壤交流的主要媒介,对于土壤养分活化、作物养分吸收、作物生长等均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根系分泌物与作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的根系分泌物来实现种间促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本文归纳总结了根系分泌物的分类、功能及对土壤养分(氮、磷、钾和铁)的活化、作物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讨论了有关作物应对养分胁迫的不同机制,并提出研究展望:一是加强根系分泌物的鉴定手段,实现根系分泌物组分的原位无损伤鉴定和分析;二是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进一步揭示根系分泌物所介导的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根土界面生物互作过程;三是加强验证根系分泌物影响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目标基因和微生物的功能定位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达到有效改善植物健康的目的;四是推进研究成果向科技应用转化的进程,利用仿生学原理将有益的根系分泌物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钱世炯 赵明岩 陈浩克 梁喜凤 魏艳红
为实现菠萝自动化刺眼去除作业,提出一种菠萝螺旋去刺轨迹搜寻算法。首先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菠萝表面的点云数据;再利用Otsu方法确定最佳图像二值化阈值,提取菠萝刺眼点云,并通过DBSCAN聚类算法,将菠萝刺眼点云分成不同组别,提取菠萝刺眼信息;然后提出轨迹搜寻算法,通过计算匹配代价方式解决轨迹搜寻中刺眼缺失及偏移问题;最后根据所寻轨迹规划去刺终端路径,实现菠萝螺旋去刺。实验结果表明:每个螺旋条上平均刺眼数量为11.1,平均遗漏刺眼数为0.53,去刺轨迹搜寻质量较高;刺眼完全去除率为98%,不完全去除率为1.39%,平均耗时41.7s,去眼效率高、效果良好;刺眼偏心距均值的平均值为0.57 mm,刺眼过切深度均值的平均值为2.63 mm,整体误差较小。刺眼去除精度能满足自动化去眼作业要求,可为菠萝自动去除刺眼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永清 黄嘉涛
本文在对顾客价值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顾客价值的测项库;并利用EFA和CFA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影响顾客价值的品牌质量、自我形象、社会认同、品牌体验和感知价格五个因子,最终证实了五因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顾客价值 结构维度 探测性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诗吉 周立旻 郑祥民
太阳总辐照度(TSI)变化是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TSI的监测与重建是研究太阳活动驱动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回顾了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的TSI监测历程及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和地外天体信息重建TSI的研究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现有的地基平台和卫星平台TSI监测资料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中TSI的变化幅度很小,不足以引起各种记录中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但太阳物理领域迄今尚未完全解译TSI变化的物理过程,加之TSI监测资料所限,难以判定其过去或未来的变幅,需整合现有3种主要的数据合成方法,并继续坚持TSI长期监测。此外,还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地外天体信息反演等新方法重建过去太阳活动所造成的TSI变化,以获得长周期TSI变化序列。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丛力
简要介绍国内外各种介质中的草酸及其盐类的检测方法 ,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对酶法检测进行了专门的分析报道 ,对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草酸 草酸盐 酶法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纪华 李存军 刘良云 黄文江 赵春江
当前中国对优质农作物有巨大需求,部分优质农作物产品供不应求或依赖进口。通过监测作物生长过程而进行调优栽培,优化作物分类收获、分级收购加工体制,提高作物品质监控水平是保证作物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品质信息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多种作物的品质遥感监测预报研究最新进展,归纳了作物品质遥感监测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作物品质遥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作物 品质 遥感 监测预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爽 张锦水
将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结合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农作物提取,及时、准确地获取作物播种面积信息,对于制定国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变化检测方法特点出发,从硬变化检测方法 (HCD)和软检测方法 (SCD)等2个方面入手,以近几十年国内外重要成果为基础,首先,总述了各自的应用领域;接着分别对HCD和SCD各自的方法分类,方法特点、方法适用性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认为:硬变化检测方法 (HCD),侧重于硬变化区域的信息提取,其排他性的二值结果 (0,1)对于中、低分辨率影像,尤其是在作物破碎种植区的识别结果误差较大;而软变化检测方法 (SC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