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1)
- 2023(18988)
- 2022(15983)
- 2021(14640)
- 2020(12716)
- 2019(28720)
- 2018(28393)
- 2017(54415)
- 2016(29870)
- 2015(33096)
- 2014(32935)
- 2013(32803)
- 2012(30364)
- 2011(27279)
- 2010(27399)
- 2009(25530)
- 2008(25698)
- 2007(23368)
- 2006(20332)
- 2005(18149)
- 学科
- 济(123786)
- 经济(123627)
- 业(107719)
- 管理(92384)
- 企(88953)
- 企业(88953)
- 方法(58229)
- 农(49542)
- 数学(48479)
- 数学方法(47868)
- 财(38021)
- 业经(35036)
- 农业(32660)
- 中国(30124)
- 学(26347)
- 务(25804)
- 财务(25757)
- 财务管理(25705)
- 贸(25671)
- 贸易(25665)
- 制(25183)
- 易(25054)
- 企业财务(24406)
- 技术(22065)
- 地方(21096)
- 理论(20331)
- 和(20049)
- 策(19317)
- 银(18546)
- 划(18503)
- 机构
- 学院(437026)
- 大学(433135)
- 济(176998)
- 经济(173548)
- 管理(167778)
- 研究(145892)
- 理学(145352)
- 理学院(143743)
- 管理学(141027)
- 管理学院(140257)
- 中国(112286)
- 农(95465)
- 科学(94598)
- 京(90826)
- 财(81472)
- 所(76622)
- 农业(74981)
- 业大(74482)
- 研究所(69936)
- 中心(67873)
- 江(67188)
- 财经(65173)
- 经(59288)
- 北京(55879)
- 经济学(53898)
- 范(53416)
- 师范(52674)
- 州(52525)
- 院(51825)
- 经济学院(49009)
- 基金
- 项目(296501)
- 科学(232646)
- 基金(217062)
- 研究(206197)
- 家(193349)
- 国家(191666)
- 科学基金(163042)
- 社会(131403)
- 社会科(124347)
- 社会科学(124309)
- 省(117336)
- 基金项目(115130)
- 自然(109861)
- 自然科(107407)
- 自然科学(107368)
- 自然科学基金(105504)
- 划(98795)
- 教育(94040)
- 资助(89054)
- 编号(80849)
- 重点(67306)
- 部(65065)
- 成果(64079)
- 发(63525)
- 创(63103)
- 创新(58633)
- 科研(58325)
- 业(57660)
- 计划(57227)
- 课题(55807)
- 期刊
- 济(195647)
- 经济(195647)
- 研究(117958)
- 农(91454)
- 中国(80514)
- 学报(79567)
- 科学(71002)
- 财(65927)
- 管理(62333)
- 农业(61606)
- 大学(59148)
- 学学(56789)
- 融(40201)
- 金融(40201)
- 技术(36939)
- 业经(36631)
- 教育(35990)
- 业(33118)
- 财经(32428)
- 经济研究(29929)
- 经(27862)
- 问题(26624)
- 版(24439)
- 技术经济(22672)
- 业大(21489)
- 贸(20981)
- 统计(20858)
- 科技(20599)
- 世界(20472)
- 商业(19808)
共检索到638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王砚
运用中国30个省份1990~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作物多样性视角,采用CDI和d等作物多样性指数,考察了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多样性与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中国非优势作物(比较优势较弱)多样性偏高,对农业产值产生抑制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减少1.5%;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正向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增加1.3%。而区域优势作物多样性的增加对农业面源污染有较大的抑制效应,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减少1.5%;作物多样性对种植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指数的提高有负面影响;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减少作物多样性种植有利于农业产值的提高;当自然灾害较严重时,作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因此各区域要立足于本省的资源禀赋条件,减少比较优势较弱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增加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以提高农业收入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绿色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伟 杨璐嘉 姜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关键词:
低碳 农业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驰 张晔 李苗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文章基于新疆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测算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随后使用Theil指数分解和GMS邓氏关联模型对新疆农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北疆、东疆、南疆的效率得分均值分别为0. 943、1. 059、0. 854;新疆农业生产效率Theil指数呈上升趋势; 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中区域内差异逐年下降,区域间差异逐年上升,区域内差异中北疆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最大; GMS邓氏关联模型得出的外部影响因素排序为城市化水平差异、人口密度差异、财政支出分权差异、产业结构差异、教育水平差异。[结论]调整农业财政分配比重,积极引进高新生产技术;增强区域内外互动,挖掘区域潜力,高效率地区进行辐射带动,扩大农业产业目标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永娟 张颖
文章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方法,整理出林业生产的物质消耗规模,在此基础上对物质消耗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之前直接物质输入规模呈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林业生产过程的废气和粉尘排放呈现总体上涨,废气排放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能源消耗产生的CO2量。相对无效年份的投入产出冗余变量提示,林业发展中存在过度投入和产值不足。林业发展于2016年实现物质投入规模减量,并实现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因此林业生产应保持开源节流、降低排放、提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生态文明程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薇
选择31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投入产出作为基本视角,将不良贷款作为"坏"产出(非期望产出),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分别从动态和静态对运行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静态运行效率基本保持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M型"趋势,但未考虑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会带来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值的低估。而农村商业银行动态运行效率在Malquist-Luenberger指数和Malquist指数上各农村商业银行的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安立仁 师萍 岳宏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增长效率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对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平均水平为0.758,仍有24.2%的提升空间;从分省来看,除云南和青海处于生产前沿以外,其余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国平 刘黎明 付永虎 袁承程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杰新 唐德才 吉中会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环境规制有效省市在布局上表现出较强的东部、西部"双边效应",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效省市逐渐转为无效,直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规制又重新变为有效,而东部沿海一直处于有效状态;从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两极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规制有效省份越来越多,"两极效应"又逐渐减弱;由变异系数检测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差异程度仍然较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开东 俞立平 霍妍
基于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非期望产出效率模型测度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显著,资源利用率最高。协同创新对科技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负,资源利用率最低。地区间科技绩效并不均衡,东部地区科技绩效总体较高。在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是一种非期望产出。必须处理好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购买技术之间的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2005-2015年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刻画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总体被高估,说明经济活动的非期望产出确实降低了实际经济价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2005-2010年,生态效率类型整体呈现"进化"特征;2010-2015年,整体呈现暂时性"退化"特征;可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驱动力转换有关。(3)各地区生态效率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存在省际差异性和非均衡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琴
审计对象的遴选决定着如何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对象遴选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负面效益以及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为了解决有限的国家审计资源与日益扩大的审计业务之间的矛盾,提高国家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整合SBM-Undesirable模型和信息熵的原理建立了国家审计对象遴选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同时通过经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经济主体的规模反映经济主体的风险,不仅能更全面地度量经济主体,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识别审计对象的效率和风险、增强审计对象遴选过程的科学性、提高遴选工作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李恒川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文章结合LMDI分解方法,构建了我国产业系统的熵变理论,用2000~2011年我国产业部门的数据对产业系统非期望产出率熵变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方面验证了产业系统非期望产出率熵变理论,另一方面解释了对我国产业系统非期望产出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劳动力投入、原材料投入和中间部门技术进步,为指导产业减排目标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佳伟 王美强
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阶段视角,考虑非期望中间产出在两个子阶段的转化情况,创新性地构建具有非期望中间产出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中间产出网络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全局及阶段生态效率整体偏低,考察期内全局生态效率均有效的省份仅占13.3%,省际间生态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中国生态效率空间格局与经济空间格局类似,阶段生态效率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内陆阶梯式递减的趋势;全国总体、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全局生态效率不存在明显的收敛特征,省际间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景波
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提高能源效率是减轻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各地市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分析,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较低但不断提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2008年前后整体效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上,各地市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地域位置无明显相关性,高效率地市能源结构比较合理,而低效率地市产业结构和能耗比例明显不合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佳伟 王美强
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阶段视角,考虑非期望中间产出在两个子阶段的转化情况,创新性地构建具有非期望中间产出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中间产出网络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全局及阶段生态效率整体偏低,考察期内全局生态效率均有效的省份仅占13.3%,省际间生态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中国生态效率空间格局与经济空间格局类似,阶段生态效率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内陆阶梯式递减的趋势;全国总体、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全局生态效率不存在明显的收敛特征,省际间生态效率差距在不断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