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4)
- 2023(10882)
- 2022(9763)
- 2021(9306)
- 2020(7833)
- 2019(18051)
- 2018(17962)
- 2017(34534)
- 2016(18923)
- 2015(21452)
- 2014(21413)
- 2013(21060)
- 2012(19501)
- 2011(17384)
- 2010(17292)
- 2009(15687)
- 2008(15371)
- 2007(13110)
- 2006(11524)
- 2005(10113)
- 学科
- 济(73913)
- 经济(73813)
- 管理(52295)
- 业(49919)
- 企(41695)
- 企业(41695)
- 方法(34214)
- 数学(29245)
- 数学方法(28878)
- 农(19516)
- 中国(19067)
- 学(18933)
- 财(17262)
- 业经(16110)
- 地方(15718)
- 贸(13108)
- 贸易(13101)
- 农业(13081)
- 理论(12979)
- 易(12700)
- 和(12694)
- 制(12260)
- 环境(11528)
- 技术(11456)
- 教育(11106)
- 务(10631)
- 融(10620)
- 金融(10619)
- 财务(10568)
- 财务管理(10542)
- 机构
- 大学(268409)
- 学院(264458)
- 管理(106257)
- 济(100856)
- 经济(98550)
- 理学(92401)
- 理学院(91317)
- 研究(89952)
- 管理学(89648)
- 管理学院(89172)
- 中国(64459)
- 科学(58039)
- 京(58035)
- 所(45389)
- 财(45288)
- 农(43388)
- 研究所(41778)
- 业大(41634)
- 中心(40195)
- 江(38750)
- 北京(36837)
- 财经(36718)
- 范(36507)
- 师范(36153)
- 农业(33992)
- 经(33435)
- 院(32815)
- 州(30848)
- 师范大学(29499)
- 经济学(29276)
- 基金
- 项目(186788)
- 科学(145799)
- 研究(135670)
- 基金(134710)
- 家(118517)
- 国家(117241)
- 科学基金(99800)
- 社会(83327)
- 社会科(78682)
- 社会科学(78658)
- 省(72521)
- 基金项目(72192)
- 自然(66315)
- 自然科(64736)
- 自然科学(64720)
- 自然科学基金(63551)
- 教育(61840)
- 划(61547)
- 资助(55793)
- 编号(55373)
- 成果(45111)
- 重点(41592)
- 部(40822)
- 发(39194)
- 创(38468)
- 课题(38071)
- 科研(35904)
- 创新(35814)
- 大学(34733)
- 教育部(34700)
- 期刊
- 济(109685)
- 经济(109685)
- 研究(78251)
- 中国(47573)
- 学报(45817)
- 科学(41219)
- 农(39078)
- 管理(38645)
- 大学(34380)
- 财(32814)
- 学学(32185)
- 教育(31396)
- 农业(27487)
- 技术(22253)
- 融(20028)
- 金融(20028)
- 业经(17426)
- 财经(17402)
- 经济研究(16973)
- 图书(16193)
- 经(14742)
- 业(14473)
- 问题(14252)
- 科技(14042)
- 理论(13494)
- 版(12924)
- 实践(12506)
- 践(12506)
- 技术经济(12211)
- 资源(11908)
共检索到382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
中日文学虽然同属东方文化圈,而且日本文学从古至今深受中国文学影响,表面看上去十分相似、相近,但是,两国的文学观念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表?在“三言二拍”与“好色物”的文学作品里,同时也影响了两国作家的经历与命运。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比较 婚恋观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若茜
“三言二拍”与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之文化比较──以中日市民道德意识异同为中心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王若茜中国明清市民道德意识与日本江户叮人(市民)道德意识是在十五六世纪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制约下形成的。中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三言二拍”和“浮世草子”真实地描绘了中日古代市民世界的生活和内心精神 ,表现了市民的果报论和天命观的宗教意识。果报论与天命观在中日市民阶层的伦理观上起到了扶世助化的主要作用 ,同时 ,也是中日市民阶层面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消极因素。
关键词:
浮世草子 “三言二拍 果报论 天命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洁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肯定、对自由人格重视遥相呼应,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创作目的上,他们都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或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意义、价值取向的关注,西方是指向宗教,而中国则是指向史学。鲁宾逊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体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写人物,这些作品围绕其文化内核在人物形象、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琳
突破以往文学作品的局限,生动展示众多商人的商业经营理念及其经营活动,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其通过对商人们思想和心理状态、商业经营原则与策略、社会意识和关怀等多方面内蕴的深刻揭示,反映出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商人们在经营观念上日趋成熟、理性,而这正是此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时至今日,"三言""二拍"塑造的各式鲜活、丰满的商人群像,及其凸显的商人经营之道的丰富内涵,仍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发展及商人活动的宝贵资料,有着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商人 经营之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
中日市民的宗教意识是随着15世纪末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发达的。中日市民的宗教意识同属东方文化,表现着有别于中世纪西方市民的宗教意识的极为丰富的内涵。然而,中日市民宗教意识是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演变、发展的。从宏观上看,浑然一体,可是,从微观研究,将会发现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中日 市民 宗教意识 浮世草子 文化精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肖华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心淡淡 ,身处逆境斗争不息 ,痴于文学 ,执着一生。
关键词:
陕西 当代作家 重文济世 文学心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怀昭
在“工农兵”文学时期女作家的小说中,革命女干部/群众的关系表述常常成为知识女性身份建构的叙事支点,但不同时期的女作家对干群关系的书写存在差异。《我在霞村的时候》中“我”与贞贞由启蒙到感召的复杂情谊,揭示启蒙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过程。《百合花》以军民同盟的女性关系,表现战争年代中母性之爱与女性之爱的复杂集合与节制释放。《长长的流水》中以团结友爱的同志关系叠加干群关系,通过引导与被引导的良性互动,双双完成她们作为革命主体的建构。这表明女作家们面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微妙变化,努力调适自己在革命中的身份位置,重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的曲折心路。三个文本中关于干群关系的表述,动态化地呈现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与乡土社会关系的变更,亦凸显出知识分子经历的多重精神变迁。
关键词:
女作家 干群关系 身份建构 叙事嬗变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马丽 徐枞巍
在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工作家庭冲突和个体与组织工作家庭价值观量表对来自不同企业的203名员工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个体和组织工作家庭价值观的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匹配与两个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都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本文认为,在中国情景下要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社会层面要重塑社会价值观,形成政府、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共享新理念;政府层面要设计家庭友好型政策,在工作时间政策设计上由关注长度到关注弹性。在休假政策设计上要由促进女性就业到促进男女平等分担照顾家庭责任;企业层面要探索有效的弹性时间制、时间储蓄制、休假制等制度安排,实施员工支持政策、家庭福利政策等政策,同时还应培育良好的"工作—家庭平衡"的组织文化。
关键词:
国际比较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平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旭初
随着文艺政策的引导、消费文化的兴起,中国当代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资源的建设开始向市场化转型,并且开始了文学资本的运作。从宏观的"当代文学资源"建设层面上看,当代作家文学馆(纪念馆)作为文学资源中的延伸产品,无疑是文化资本运作的举措之一。当然,如何使当代作家文学馆(纪念馆)作为公共空间和社会文化平台,进一步服务文化建设,并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当代文学资源,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司方维
活跃在台湾文坛的豫籍迁台作家,不管是在大陆已经开始或到台湾后才开始文学创作,在大陆时即已接受了最初的文学启蒙。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故乡生活与所接受的中原文化熏陶,也以北方意象与文学精神两种形式刻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
关键词:
豫籍迁台作家 文学渊源 中原文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高玉琴
文学作品先依作家国籍分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高玉琴(广东教育学院图书馆,广州,510303)1合理性分析《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规定:在文学大类中,文学作品先依作家的国籍分,再按作品体裁分。将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先集中在一个大类中,增强了作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仁志
在近几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以“铁西三剑客”(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迅速崛起,其中“子一代”叙述视角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这些新生代东北作家以“子一代”的视角讲述着父辈的创伤记忆,呈现了一段历史性悲剧,其间蕴含着独特的叙述风格,这一独特的书写行为在当下的大众文化场域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启民
近年来,海外学界兴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论题,大陆学者需要从新的视野出发,重新重视代表了当代人民文艺内部“抒情传统”的周立波与“茶子花”作家群。周立波和“茶子花”作家群的创作遵从现实主义并带有浓郁的抒情情调,对历史的发展、生活的逻辑始终抱持着鲜明肯切的态度,坚持党的文件、政策与自己的经验积累相结合,热衷于书写重大现实题材,以表现时代脉搏与历史变迁为己任,并将对于历史的理解落实在对湖湘大地爱情故事的书写上面。“茶子花”作家群的“抒情”除了展现在其创作路径中,也落实为直接的表意形式,即抒情话语。事件情节、风物景致、人物性情等共同交织,一起呼应着小说的主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