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0)
- 2023(7435)
- 2022(6114)
- 2021(6046)
- 2020(4919)
- 2019(11120)
- 2018(11233)
- 2017(19709)
- 2016(11217)
- 2015(13174)
- 2014(13126)
- 2013(12378)
- 2012(11670)
- 2011(10813)
- 2010(10700)
- 2009(9900)
- 2008(9527)
- 2007(8611)
- 2006(7529)
- 2005(6862)
- 学科
- 济(41044)
- 经济(40990)
- 管理(26677)
- 业(19357)
- 中国(16487)
- 方法(16367)
- 数学(14794)
- 数学方法(14712)
- 企(14001)
- 企业(14001)
- 农(11064)
- 贸(10574)
- 贸易(10566)
- 易(10409)
- 学(9935)
- 制(9893)
- 财(8584)
- 体(8236)
- 教育(7716)
- 银(7700)
- 银行(7684)
- 行(7520)
- 环境(7345)
- 融(7318)
- 金融(7311)
- 业经(7023)
- 农业(6779)
- 发(6589)
- 关系(6555)
- 理论(6501)
- 机构
- 大学(160006)
- 学院(153704)
- 济(66493)
- 经济(65143)
- 研究(61553)
- 管理(51435)
- 中国(47957)
- 理学(42936)
- 理学院(42371)
- 管理学(41554)
- 管理学院(41291)
- 京(36315)
- 科学(35957)
- 所(31468)
- 财(29843)
- 研究所(28813)
- 农(27600)
- 中心(26437)
- 北京(23727)
- 财经(23305)
- 范(22736)
- 业大(22696)
- 江(22651)
- 师范(22505)
- 院(22414)
- 农业(21909)
- 经济学(21661)
- 经(21505)
- 经济学院(19425)
- 科学院(18652)
- 基金
- 项目(101582)
- 科学(78932)
- 研究(76319)
- 基金(73191)
- 家(64830)
- 国家(64335)
- 科学基金(53121)
- 社会(48175)
- 社会科(45593)
- 社会科学(45582)
- 基金项目(37365)
- 省(36836)
- 教育(36042)
- 划(32626)
- 自然(32398)
- 自然科(31594)
- 自然科学(31579)
- 自然科学基金(31007)
- 资助(30544)
- 编号(30363)
- 成果(27221)
- 部(24045)
- 重点(23411)
- 课题(22709)
- 中国(22301)
- 发(21967)
- 国家社会(20848)
- 创(20469)
- 教育部(20308)
- 大学(20059)
共检索到248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远 任羽中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高校形成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又体现民族精神的建筑群,是重要的红色文物,是新中国集体记忆的具体物质载体。这批历史建筑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体现了歌颂民族独立和人民胜利的文化自信,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是重要的"当代遗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关键词:
中国成人教育文化 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章乐
集体记忆是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并非群体成员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工具所建构的关于群体过去的共同记忆,因此它不是关于过去的客观重现,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的重构。集体记忆不仅具有凝聚和认同的作用,还具有规范群体价值观和习惯、保存和丰富群体传统以及缓解个体和群体痛苦的作用。然而,集体记忆也涉及选择性遗忘和压迫等道德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道德问题,道德教育在发挥集体记忆的凝聚和认同作用时,还应通过对话建构“共享”的集体记忆,并培养学生集体记忆中的人类意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尚意 成志芬 夏侯明健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区上。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了权威性和非权威性记忆空间、集体和个人记忆空间的表达和传承,分析了这两种空间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案制定的参考意义和局限。文章用地理学的尺度转换理论解释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最后基于非表征理论,提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记忆活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打通权威记忆素材和个体记忆素材之间的界线,这样才能为个体记忆上升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习军 曹峰 李芬芬
建筑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目前国内建设活动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新建的现代城市千篇一律。如何改造这些历史建筑使其重生再利用,是如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青岛老城区某老别墅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为例,通过采用适宜性建筑设计与技术手段来改善建筑内生活环境品质,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建筑的改造再生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
城市记忆 历史建筑改造 节能技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张志远 王玏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霞 李云开 杨亮 冯小航
加强建党建国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的保护传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名城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新中国时期的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外延拓展的重要对象,将其保护传承有机纳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两办意见”题中应有之义,契合高质量城乡建设工作方向。从背景和对象、工作基础、价值和名录、保护传承举措四个方面初步探讨“新中国城市型工业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传承框架构建思路,以期为建设更加全面、系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添砖加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30年来,人居环境的巨大变迁一方面成就了中国城乡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史无前例的"乡愁"危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活化好维系地方情感的记忆场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共识。身边的学校、街道、文化宫、影院、车站、码头、粮站、集市、蚕室、村口等通常保留着丰富多样的集体记忆、邻里情感与传统精神,虽然这些记忆场所大多不能被列入国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申相德 李庆年
一、我国现阶段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融资渠道(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情况历史建筑的保护有着其显在和潜在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价值,通过对历史建筑及其地段的科学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可以充分展示其所蕴含的品位、价值和作用,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经济活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保护意识较早兴起,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黎子铭
中山市的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历史文化名城。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近现代城市建设历程和历史风貌保护实践,梳理了历史建筑保护历程,观察其建筑保护现状。结合对历史建筑管理中心的访谈,本文从评价标准、保护阻力、管理力度、资金保障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地在历史建筑保护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保护策略、管理机构、整体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当地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 历史风貌 回顾 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敏 汤虞秋 陶卓民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连续性。最后青果巷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的影响因素中主观因素"拥有青果巷的生活经历"、客观因素"主干道附近的建筑/事物"、中介因素"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了解青果巷历史街区"对居民的集体记忆影响最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卫飞 方世敏 阎友兵 马丽君
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红色旅游为什么能够传承红色记忆,以及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具体过程等基础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文化记忆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论证了红色记忆作为文化记忆、红色旅游作为仪式的理论合理性,明确了红色记忆传承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理论逻辑和动态过程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仪式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边界、融合发展和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红色旅游理论研究者从更普适性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论层次认识红色旅游与红色记忆之间的关系,为实践领域更好地开展红色旅游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红色记忆 红色旅游 文化记忆 互动仪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王鸣 江佳遥 沈婷婷
以杭州市小营巷历史街区为例,从城市记忆运行的四个主体要素即记忆者、记忆对象、记忆途径、记忆支撑基质出发,分析了城市记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及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更新与延续的有效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昌平 张晓君
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交融的灿烂文化,又是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民族民俗文化造就了特殊的城市文化和记忆,形成了丰富多彩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名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的消失和更替阻碍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城市改造质量、城市记忆保留与传承、城市记忆工程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针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法规标准、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子体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技术路径,并研究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
南岭四省 城市记忆 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