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1)
2023(9240)
2022(8395)
2021(8109)
2020(6783)
2019(16029)
2018(16099)
2017(31667)
2016(17396)
2015(19878)
2014(20009)
2013(19845)
2012(18149)
2011(16246)
2010(16212)
2009(14671)
2008(14343)
2007(12482)
2006(11110)
2005(9783)
作者
(50171)
(41122)
(40906)
(39148)
(26359)
(19817)
(18719)
(16330)
(15795)
(14811)
(14295)
(13763)
(12945)
(12943)
(12688)
(12587)
(12340)
(12338)
(11744)
(11623)
(10236)
(10191)
(9956)
(9413)
(9240)
(9227)
(9153)
(9084)
(8273)
(8116)
学科
(67173)
经济(67087)
管理(51169)
(48587)
(40931)
企业(40931)
方法(31760)
数学(27181)
数学方法(26807)
(18664)
中国(17690)
(17412)
(15215)
业经(15101)
地方(14079)
(12618)
农业(12336)
理论(12262)
(11935)
贸易(11931)
(11577)
(11531)
(11421)
财务(11354)
财务管理(11330)
技术(10978)
企业财务(10723)
环境(10539)
教育(10250)
(10166)
机构
大学(246137)
学院(244895)
管理(101011)
(93221)
经济(90958)
理学(87541)
理学院(86608)
管理学(85107)
管理学院(84681)
研究(79354)
中国(58661)
(52959)
科学(50378)
(43222)
(40019)
(37062)
业大(36427)
研究所(36284)
中心(35963)
(35257)
财经(34752)
北京(33928)
(33217)
师范(32968)
(31440)
(29333)
农业(28802)
(28733)
师范大学(26637)
经济学(26364)
基金
项目(167514)
科学(131055)
研究(124904)
基金(120088)
(103571)
国家(102656)
科学基金(88285)
社会(75975)
社会科(71805)
社会科学(71783)
(65734)
基金项目(64714)
自然(58137)
教育(57578)
自然科(56731)
自然科学(56721)
自然科学基金(55673)
(55302)
编号(52502)
资助(49988)
成果(43305)
重点(36971)
(36887)
课题(35836)
(35086)
(34593)
项目编号(32448)
创新(32091)
科研(31890)
教育部(31739)
期刊
(103280)
经济(103280)
研究(73792)
中国(43219)
学报(37220)
管理(36348)
科学(34819)
(33992)
(31849)
教育(30506)
大学(28031)
学学(26041)
农业(23732)
技术(21556)
(20120)
金融(20120)
业经(17349)
财经(16258)
经济研究(15165)
图书(14994)
问题(13948)
(13680)
理论(13618)
实践(12607)
(12607)
科技(12067)
技术经济(11807)
现代(11276)
(11138)
情报(10876)
共检索到35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淑江  
择校问题是公共产品提供中蒂伯特选择问题的一种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学生和家庭的选择权力 ,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家庭和学生能否对学校进行有效选择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学生关于学校的信息是否充分 ,以及学校和家庭之间是否存在交易的关系专用性等因素。目前对于中国而言 ,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大消除 ,家庭、学生与学校之间交易的专用性关系很弱 ,大大降低了家庭择校的交易费用 ,由于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市场交易失灵不存在 ,所以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权力是有效率的。同时 ,这也不会妨碍教育公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辉  
新自由主义思潮催生了自由择校的教育改革。但自由择校并非各国学校招生的惟一模式,限制择校甚至是较多国家的政策选择。私立学校在公立学校竞争中承担着减压阀的作用。无论自由择校还是限制择校,基本着眼点都在于保证教育的基本平等。基于学生居住地划分学校招生区域的模式,确实存在着先天的不平等。自由择校虽然是对家长权利的肯定,但能否改善学习质量并惠及所有学生,促进教育平等目前尚无定论。我国择校问题的最终解决当然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但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不公平。强化学校分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教育政策的当务之急和明智之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松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制度。由于初中教育优质资源相对的紧缺,所以,为子女选择优质学校成为毕业班家长关注的焦点。奥数原本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学习项目,现在则成了众多学生进入优质学校的敲门砖。全民奥数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加沉重,而且产生一大批厌恶学习的小学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董辉  卢乃桂  
环顾全球,择校在一些国家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在另一些国家则体现为一项变革"政策"。近年来,国外择校研究继续向着"广"与"深"的方向发展,这既拓宽了我们观察全球择校现象的视野,也深化了我们对西方国家择校政策的认识。本文基于近三年来国外择校研究的最新文献,从择校"现象"的动因、择校"政策"的设计和成效方面,描绘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图景,并思考相关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何善亮  
理论上,“择校”行为则更多地表达出教育内在的公平与效率的张力;实践中,“择校热”反映了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既需要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坦然接受“择校”行为,又需要人们努力探索当下“择校”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从宏观上深刻反思我国教育政策传统,研究借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经验,积极开展“择校”改革的实验研究,促使我国基础教育的政策抉择具有适度的远瞻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邱小健  
 本文通过对择校的供给与需求、择校制度成因等几个问题的论证,阐述了择校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有效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于天津市解决“择校问题”的调查研究●“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围绕解决“择校问题”的主线,分别于1997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对天津、北京两市“民办学校”、“转制学校”、“薄弱学校”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对于天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育红  
一、问题的提出 择校现象是近年来按照义务教育法实行就近入学而产生的新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收费,但屡禁不止。对这一现象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从现实出发,认为通过择校可以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投入教育,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对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从理性的观念出发,认为择校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也有悖于教育的宗旨,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应坚决取缔。对于这些研究和观点,笔者认为每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都没能分析择校产生的内在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晓东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利益、教育精神、社会融合三者的冲突。本文基于社会调查,就公众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态度以及对招生改革的主张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接受非完美方案、制订次优制度、扩大优质教育机会、不断加强与公众的对话、收敛社会择校偏好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乃桂  董辉  
近三十年来,以"全球化"和"个体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为择校的缘起提供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驱力。由国际视野观之,西方国家政策驱动下的择校依然争议缠身,改革尚未"兑现"其诱人的政策承诺;就中国大陆而言,改革开放所开启的社会转型也为择校的出现提供了适宜环境,尽管国家政策始终对其严加规限,但由于学校教育"隐形市场"的存在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缺陷,中小学择校依然普遍,而"就近入学"与"禁止择校"的政策干预始终显得乏力。为此,以深入的政策研究来支持政策实践尤显必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咏梅  卢珂  薛海平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先佐  
择校,就是家长愿意以较高的经济代价,换取子女进入重点中小学就读的机会。换言之,择校,就是使“钱”做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让“钱”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使之“多花钱便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是近几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也是颇为引起非议的一个问题。持非议同志的主要观点是:普通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当是免费的、无偿的,而择校是有悖于“免费教育”原则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关键是对“免费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群力  陆铭  
基于全国性的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更高的家庭收入、父母更多的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均增加了给中小学教师拜年的概率,而由拜年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又增加了子女择校的机会。本文说明,家庭可以通过投资于社会网络增强资源的获取能力,这由代际间社会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来实现,从而减少代际的社会流动性(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湘萍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美国择校研究进行梳理与简要评论,通过综述研究发现,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公共选择理论、民营化理论、教育选择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美国择校研究注重研究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而非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些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择校研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务农  
在场和参与是伯格曼用来衡量"聚焦实践"的基本标准,聚焦实践又是衡量技术是否对人造成异化的关键范畴。因此,"在场的参与"既可以用来分析教育技术、技术信息对教育的异化机制,也可以作为重建教育技术运用伦理的基本尺度。本文主要以伯格曼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认识为基础,分别从技术和信息两方面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在线教学可能面临的伦理危机,然后从网络教学空间教学主体在场参与的内涵、信息和技术的伦理中立性以及教学主体的目的和态度三方面讨论了在线教学的伦理尺度及实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