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9)
2023(9640)
2022(8086)
2021(7417)
2020(6205)
2019(13700)
2018(13821)
2017(25448)
2016(14218)
2015(16170)
2014(16414)
2013(15628)
2012(14640)
2011(13327)
2010(13508)
2009(12909)
2008(12853)
2007(11977)
2006(10630)
2005(9888)
作者
(42835)
(35847)
(35734)
(33955)
(22803)
(17171)
(16305)
(13904)
(13635)
(12881)
(12309)
(12246)
(11679)
(11526)
(11348)
(11152)
(10763)
(10664)
(10463)
(10343)
(9079)
(8805)
(8699)
(8264)
(8241)
(8070)
(7921)
(7770)
(7333)
(7297)
学科
(51540)
经济(51436)
管理(47026)
(37354)
(32259)
企业(32259)
中国(18197)
方法(17708)
(16435)
(15632)
数学(14224)
数学方法(13949)
(13397)
(13166)
业经(12581)
(12257)
理论(11025)
地方(10921)
(9938)
银行(9911)
环境(9668)
(9465)
(9331)
金融(9324)
(9253)
财务(9212)
财务管理(9186)
(9076)
体制(9028)
(8792)
机构
大学(207762)
学院(206019)
(76541)
经济(74368)
管理(74341)
研究(72396)
理学(62486)
理学院(61685)
管理学(60428)
管理学院(60048)
中国(54469)
(45766)
科学(45516)
(40063)
(37039)
(35447)
(33518)
中心(33362)
研究所(33228)
业大(30720)
财经(30504)
北京(28656)
(28564)
师范(28212)
农业(27867)
(27442)
(26750)
(26548)
(23728)
技术(23538)
基金
项目(135522)
科学(106296)
研究(98189)
基金(97606)
(85986)
国家(85290)
科学基金(72693)
社会(62308)
社会科(58766)
社会科学(58755)
(52940)
基金项目(51143)
自然(47087)
自然科(45950)
自然科学(45935)
教育(45583)
自然科学基金(45081)
(44965)
编号(39832)
资助(39272)
成果(34312)
重点(30612)
(29686)
(29183)
课题(28779)
(28043)
(27644)
创新(25993)
国家社会(25883)
教育部(25250)
期刊
(91940)
经济(91940)
研究(62736)
中国(48798)
学报(36292)
(33165)
(32837)
科学(31717)
管理(29390)
大学(27268)
教育(26945)
学学(25591)
农业(21780)
(18819)
金融(18819)
技术(17745)
财经(15734)
业经(14388)
(13611)
经济研究(13395)
问题(13208)
(11406)
图书(11392)
(10975)
科技(9842)
(9640)
现代(9493)
业大(9363)
理论(9290)
(9055)
共检索到32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管永康  祁天娇  
作为遗产包容性保护的重要环节,传统线下公众参与模式参与途径少、地域限制大、人员组织难的弊端逐渐显露。在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荷兰积极搭建在线参与平台,“网络公众”作为新主体参与到了城市遗产保护实践中,使跨越时空的普遍联系成为可能。文章选取荷兰9个在线参与平台为案例,通过线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探索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在线参与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叙事”通过“叙事编码-叙事解码-设计专题”的逻辑,将碎片化的个人叙事材料转化为系统性的遗产保护参照,实现了遗产认知的集体表达;“数字制图”基于“参与-转译-传播-反馈”的循环运作机制,为遗产空间记忆呈现提供了路径。(2)“数字祛魅”与“政策转向”让网络公众参与的技术阻碍趋于消解、参与权利逐步明确,保障了在线参与机制的民主性与公平性。(3)中国可以从“网络公众”参与引导、参与路径、参与正义三个层面学习荷兰的经验,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参与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详  常婧超  
文章从当代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逻辑已从以二维扩张为表征的增量开发转换为以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存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由上海里弄构成的遗产社区选作观察对象,通过剖析遗产社区的基层治理议题和空间发展问题,尝试从社区建设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探讨遗产社区治理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首先,将遗产社区置于上海社区建设运动中进行分析,指出遗产社区面临的3大问题并未在这场运动中得以解决。然后,尝试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并通过梳理公共参与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在上海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下有限度的公众参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在对上海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社区共同利益的公众参与方式。最后,提出面向遗产社区3大问题的公众参与渠道构建方式,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需要在均衡各方权益并发挥各方作用的基础上重新组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琳  曹磊  霍艳虹  
公众参与是世界遗产运河在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文章以英国、加拿大两国世界遗产运河为研究对象,对遗产公众参与理念的发展过程与遗产运河语境下的公众参与人群特征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并通过分析两国遗产运河地方管理体系与参与机制,总结出权力下放、垂直管理两项公众参与管理制度与单向告知、咨询、参与合作3项具体参与机制;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英、加两国公众参与理论、实践对我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借鉴经验与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葛晓云  周伟  范黎  
荷兰地处北海沿岸的莱茵河、默兹河和斯海尔德河河口,总面积约4.1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701.84万(2016),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作为欧洲重要的农业区,荷兰农业用地超过土地总面积的60%,同时由于工业化程度高,自然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荷兰几乎没有自然的栖息地,湿地破碎化严重,无法维持重要的植物和动物生存和生活。对此,荷兰通过建立生态网络,将原先零散、破碎的自然区域连接起来发挥生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明林  邱膑扬  
鉴于目前在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切实强化政府在其中的作为。而在政府的各种作为中,制度作为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政府与制度的关系分析,政府制度作为的涵义及其重要性的探讨,政府制度作为的制度体系的讨论,认为在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要强化政府的制度作为,应从制度构建的队伍、制度体系、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一聪  张兴国  
当下世界经济快速分裂与整合,影响文化格局日新月异,通过时空背景的叙述对于文化遗产类型提出了"城市空间遗产"的概念,并从新定义了城市空间遗产的文化类属与意义。通过实例解析深化与清晰了概念,试图提出从时空格局的演变中找寻城市空间遗产的存在价值,并从当下社会现象透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保护模式,从而达到城市空间遗产从"概念—实体"的多维度保护与展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洁  王量量  
通过对西安回坊城市遗产的保护更新进程(1997-2007)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城市更新中,借鉴社会学方法对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阐述了由政府积极推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研究机构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合作的互动参与式遗产保护开发模式与良性的决策平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灿强  陈良彪  张永勋  
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等特征决定了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社区、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日本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多方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各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方参与的实现形式,包括政府补贴、认证制度、"认养"模式、志愿者制度、企业与社区参与等。当前,中国已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需进一步借鉴日本的多方参与机制的经验,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主导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惠益分享机制,创新多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坦  常江  
公众在使用新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能够感知多媒体的社交娱乐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成本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媒体感知价值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意愿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媒体三个维度的感知价值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态度,感知社交娱乐价值还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意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坦  常江  
将内容的新颖性、交流的互动性两个新媒体特性变量纳入技术接受原始模型(TAM)中,构建了新媒体特性与建筑遗产保护参与意愿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内容新颖性显著影响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新媒体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积极参与态度;新媒体交流的互动性显著影响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新媒体的感知易用性与积极参与态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明林  刘旺  
目前,加强遗产资源的保护,促进遗产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及旅游发展,主要应由政府作为;在分析影响政府作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政府作为效能的主要措施,并指出政府应在制度、组织、公务员(职务)等3个方面加强作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明林  陈向红  
分析在遗产旅游发展及资源保护中政府组织作为的内涵,包括相关组织机构、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作用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与组织行为不力,提出在遗产旅游发展及资源保护中政府应从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以名正言顺地实施管理等五个方面加强组织作为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一、二战以来荷兰公司雇员参与制的发展1950年,荷兰颁布了第一个《工厂委员会法》(WorksCouncilAct),按照此法规定,雇员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可以建立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人选由雇员选举产生,它代表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维护雇员的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庆  
城市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构建完善的整体性保护体系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在对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论的流行原因加以剖析、对城市遗产保护演化进程细致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遗产整体性保障体系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现阶段我国强化城市遗产保护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