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4)
- 2023(8976)
- 2022(7346)
- 2021(7280)
- 2020(5807)
- 2019(13461)
- 2018(13313)
- 2017(23143)
- 2016(13055)
- 2015(14651)
- 2014(14615)
- 2013(13774)
- 2012(13038)
- 2011(11893)
- 2010(11961)
- 2009(10805)
- 2008(10608)
- 2007(9468)
- 2006(8192)
- 2005(7598)
- 学科
- 济(45876)
- 经济(45827)
- 管理(33971)
- 业(32144)
- 企(27724)
- 企业(27724)
- 中国(23429)
- 教育(20923)
- 方法(18984)
- 技术(16782)
- 数学(15723)
- 数学方法(15602)
- 技术管理(11827)
- 农(11271)
- 理论(11259)
- 贸(10668)
- 贸易(10658)
- 易(10508)
- 业经(10474)
- 学(9776)
- 财(9694)
- 制(9045)
- 银(8815)
- 银行(8810)
- 行(8659)
- 融(8445)
- 金融(8444)
- 发(8317)
- 教学(7489)
- 策(7401)
- 机构
- 大学(179739)
- 学院(172672)
- 济(75272)
- 经济(73911)
- 研究(67267)
- 管理(61213)
- 理学(52475)
- 理学院(51773)
- 管理学(51127)
- 管理学院(50727)
- 中国(46872)
- 京(39921)
- 科学(35275)
- 范(33295)
- 师范(33167)
- 财(32934)
- 所(31952)
- 教育(31064)
- 研究所(29099)
- 中心(28537)
- 师范大学(27618)
- 北京(26919)
- 财经(26243)
- 江(25201)
- 经济学(24812)
- 经(24270)
- 院(24002)
- 经济学院(22279)
- 州(19821)
- 财经大学(19727)
- 基金
- 项目(111795)
- 研究(92831)
- 科学(92420)
- 基金(80930)
- 家(69198)
- 国家(68487)
- 社会(60642)
- 科学基金(58651)
- 社会科(57340)
- 社会科学(57333)
- 教育(49968)
- 省(41580)
- 基金项目(41341)
- 划(38072)
- 编号(37479)
- 成果(33877)
- 自然(33055)
- 自然科(32420)
- 自然科学(32414)
- 自然科学基金(31945)
- 资助(31625)
- 课题(29692)
- 创(29354)
- 部(28552)
- 重点(26681)
- 创新(26333)
- 教育部(25944)
- 发(25826)
- 国家社会(25388)
- 年(24498)
共检索到276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涌
"莫言"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莫言圆满地实现了从"教育之不幸"到"文学之辉煌"的转换:小学生莫言的课外阅读欲从语文教师的"教育宽容"和"教学睿智"中获得井喷式的释放、其言语表现意识得到深度唤醒;辍学离校后,不期然与自然主义教育邂逅,伴随着感官的愉悦而获得身心自然的成长与满足;"后学生时期",莫言自觉守护文学创作的"才气"与言语表现的个性。"莫言"对创新中国教育文化观的启迪是:教育固然需要通过门类齐全、循序渐进的文化课程来奠定每个个体生命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化所必要的文化积淀,但其最终宗旨并不在于用某种适应既往社会的文化范型来高度"同化"千差万异的鲜活个体,而是要"异化"人———使每...
关键词:
“莫言” 文化符号 创新教育文化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陆爱华 徐周双
大学校园散落着丰富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是兼具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德育价值等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表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重视文化符号的德育价值,但是对其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存在着教育者的文化符号意识淡薄、文化符号闲置浪费、过度利用和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本理念的基础,以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为理想模式的基本理念;以所指功能和隐性教育为基本原则;以提高高校文化符号质量、优化高校文化符号结构、改善高校文化符号环境等途径实现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文化符号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涌
本文以PIS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蕴含教育价值观的前瞻性、发展性和战略性特征,并阐述其评价观的目的、内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并反思了中国关于教育目的这一传统命题在面对全球化时代时所表现出的滞后性,强调教育创新的深度内涵应是确立超越性未来观和个人能力本位观。
关键词:
PISA 价值观 评价观 教育创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建国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广告符号 消费主义文化 批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邢立
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与品牌这一符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品牌符号的塑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品牌的塑造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本文就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与品牌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品牌 品牌符号 消费文化 符号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
现代设计对于传统艺术的参照和学习并不是盲目的因袭,而是对传统元素当中的一些积极因素进行吸取,从而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语言。设计者要充分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不仅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才能够以传统的文化元素结合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传统文化符号 民族特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雨
文化塑造着人脑,人脑也建构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文化、脑与教育的关系拓展了新的领域。对"文化中的脑"与"脑中的文化"的关注已经推动了人类学的新分支——"神经人类学"的诞生。在人类学的启迪下,中国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文化族群中儿童学习的内在机制的理解,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实践和推动教育公平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教育神经科学 人类学 文化 神经人类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与成功经验,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特别是中国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与生动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与国际比较中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教育治理模式与实践的优势与特色。我自己非常有幸地历经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并以其内在融通和整体运化为学理骨架。基于“天人合一”观和生成论教学哲学“人文一体”观梳理中国教育文化基因,概有四种类型范畴:本原范畴“天、道、人”,确定人与教育存在的本源与归宿;基础范畴“生、性”,确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潜能范畴“诚、德”,构成教育发现并化育人的内在潜能的合理性基础;操作性范畴“文、学、和、化、事”,展现独特的中国教育思想方法。不同类型基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逐层内外融通的整体结构。其内在逻辑可从“道法势术”四个层面分析:道层面“天、道、人”整体形化并借助于其他层面基因而证成自身的持存与意蕴;法层面“生、性”彰显证明道层面的基因,对其他基因发挥基础性支撑规范作用;势层面“诚、德”基于并反馈于道法层面基因,又助推并受助于术层面基因的展开和沉淀;术层面“文、学、和、化、事”彰显并回馈道法势逐层基因,构成中国教育的一般方法论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超
犹太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独特文化思想、教育体系和历史传统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代富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犹太人。文化群体范畴下的犹太人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各国教育界工作者甚至广大家长的广泛关注。犹太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又存在相似的信仰观念和文化习俗,两种文化对个人成长和教育体系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黄兆旦、阿米·德罗尔(Ami Dror)合著的《养育下一代创新者:犹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一书,分享了笔者在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氛围中的十个成长和创业实践经历,还简要阐述了数位犹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聂春艳 汪涛 魏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混搭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消费者的反应却各异。本研究基于空间隐喻的视角,以恐惧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混搭的不同文化符号在垂直空间的相对上下位置是否以及将会对消费者态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文化符号之间是否存在实体交叉,当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外国文化在上而母国文化在下,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的评价将明显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母国文化在上而外国文化在下,其中,感知文化威胁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但当处于上方的文化符号明显小于处于下方的文化符号时,上述主效应将不会存在。本研究率先从空间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混搭的文化符号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影响,不仅是对现有的文化混搭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或营销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刚
经典诗文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从知识信息的角度去剖析、解构,应该聚焦文化符号,带领学生从文化层面去解读、感悟和建构。1.萃取。古典诗文的文化意象非常丰富,我们要有意识提取这些意象,引导学生特别关注这些特殊的字词,在知识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感悟中进行赏析和品味,体会它们的特殊意蕴。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丁香结》这类课文时,要依托“月”“梅花”“丁香结”这些文化意象展开阅读,体悟具体事物所寄托的特殊情感,进而感受作者此时此地那份不同寻常的人生情怀。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化意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毅,孙玉
美国技术创新法及对我们的启迪宋毅孙玉美国技术创新法始订于1980年,被称为《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并经参众两院通过后实施生效。1986年,对该法进行了修订,改称为《1986年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美国技术创新法的制订旨在促进美国的技术创新,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