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6)
- 2023(3426)
- 2022(2656)
- 2021(2602)
- 2020(1897)
- 2019(4227)
- 2018(4125)
- 2017(6946)
- 2016(4056)
- 2015(4760)
- 2014(4622)
- 2013(4199)
- 2012(3762)
- 2011(3367)
- 2010(3624)
- 2009(3161)
- 2008(3192)
- 2007(2808)
- 2006(2388)
- 2005(2274)
- 学科
- 济(10702)
- 经济(10688)
- 教学(9575)
- 管理(8523)
- 理论(7154)
- 学(7087)
- 业(6990)
- 企(6632)
- 企业(6632)
- 学法(6145)
- 教学法(6145)
- 教育(5638)
- 学理(4306)
- 学理论(4306)
- 中国(3419)
- 方法(3161)
- 财(3084)
- 业经(2885)
- 经济学(2818)
- 和(2547)
- 农(2385)
- 政治(2385)
- 思想(2384)
- 务(2348)
- 财务(2347)
- 财务管理(2347)
- 组织(2295)
- 企业财务(2223)
- 研究(2180)
- 数学(2058)
- 机构
- 学院(52612)
- 大学(52500)
- 研究(16222)
- 济(14830)
- 管理(14752)
- 经济(14315)
- 理学(12201)
- 理学院(11993)
- 管理学(11620)
- 管理学院(11496)
- 京(11236)
- 范(11122)
- 中国(11032)
- 师范(10970)
- 科学(10376)
- 教育(9656)
- 江(9298)
- 技术(9154)
- 职业(8867)
- 师范大学(8811)
- 所(7712)
- 中心(7642)
- 财(7642)
- 州(7485)
- 北京(7344)
- 研究所(6984)
- 技术学院(6424)
- 职业技术(6304)
- 农(6294)
- 业大(6046)
共检索到84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当前理论界对于生成性教学的理论阐释存在一种囿于方法技术的误区,缺乏对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之理论品性的体察,是一种狭隘的理论构建范式,难以发挥生成性教学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作用及价值。透析生成性教学囿于方法技术所遭遇的现实困境,阐释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可能价值,探寻生成性教学哲学的实践路向,是走出生成性教学技术方法化理解的局限,从更深层面体认其应有理论品性和价值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教学哲学 价值 实践路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教学哲学 现代性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宏喜 程良宏
作为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秉持从"预成"到"生成"的教学目的论、从"教成"到"学成"的教学关系论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讲授"结合互补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动态性、情境性特征是其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确立的实践基础,囿于方法技术的生成性教学观在实践中的技术主义倾向是生成性教学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进行理论构建的内在诱因,对预成论思维和控制性教学文化的理性批判和理论超越是时代赋予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理论使命。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教学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培森 叶波
教学学术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视角和实践举措。探讨教学作为学术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路径,是教学学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基于实践哲学的立场,教学是大学教师对其所处教学世界整体把握的实践活动,具有实践之知,并蕴含学术品性。学科教学知识、反身相向和行为改进分别构成了教学学术的知识表征、思维表征与成果表征。以教学生命力提升为取向,以课程教学行为改进为核心,在多元主体的视域融合中改进大学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学术可能性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学学术 实践哲学 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程良宏
既有研究对生成性教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其结果仍有使生成性教学沦为预成论的现实危险。笔者以为,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其根本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真正成为达成师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教学哲学 预成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星宇
解释学框架下教学是多极循环互动的过程,本质属性是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教学的本质是在多极互动中转变经验而不是传递经验。其策略为:有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追问原因:让"理由"看得见,促进学生的前结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认知学徒:让老师的思维"看"得见,促进教师理解与讲授的互动;让学生相互的教: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让学生自己促进自己的前结构与内容的互动。
关键词:
解释学 生成性教学 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醒东
人们在理解和把握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彻底主义精神,是推动知识生产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哲学的精神气质。秉持该种精神气质,围绕影响人发展的现实存在,以教育学的立场来理解世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哲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对教育问题持续思考的过程,帮助实现对自我及社会存在的教育性觉解。在坚持对哲学精神与教育视界的理解基础上,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弊端,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不只是突破既有知识框架、理论体系及学科边界,丰富教育哲学的教学内容,更在于将存在本身及周身事物的理解作为教育观念建构的核心,引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生活 教学形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丽瑜 张广君
"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对当代学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中的博约问题在本体论上具有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在价值论上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而言,合理定位博约关系,深化发展"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有助于澄清并回归教学存在的终极关怀,从基础理论层面推动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发展,回应时代呼唤。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乐平
为了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我校人文与行政学院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下面是部分教师的发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敬威 于伟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本质而凝练的,体现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纵观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其内涵从哲学层面上分别指向了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从认识论维度揭示了学科重要思想和观念;从方法论维度凸显了学科灵魂精髓;从价值论维度阐释了学科人文意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把握问题、情境和活动三个实践向度,以问题为引擎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创新;以情境为体验场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以活动为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导向的实践化学习。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整体性、统领性和逆向性三个原则,以整体性和联系性确定单元主题;以统领性和核心性突出大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以逆向性强化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广文 陈笃彬
课堂教学以现成的知识为中介,采取"教师—知识—学生"的逻辑结构展开。其前提性假设是:学生掌握知识以后就可以成为像知识创造者那样的人或者成为一个用知识去改变生活的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单向度的灌输、无意义的呈现、机械化的训练等强迫性的教学无处不在。这些课堂行为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因为真正的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学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在空间上具有一体性,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是生成的而非铸成的。教学的本质就在于生成,没有生成,教学的前提性假设就会落空,而生活世界就是教学的生成之域。
关键词:
教学 生成性 生活世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晓英 勾占锋 唐绍洪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培养职业道德的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是所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三种哲学观的视角出发,探究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客体关系及实践教学的本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直接决定教学活动优劣成败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养成,需要教师参照教学实践智慧的表现和实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和实施时的行为反应和意识状态。借助基于实践哲学视角和现象学方法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实践智慧的实质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深刻、完整而具体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过程的合理、动态把握。
关键词:
教学实践智慧 学科素养 实践哲学 现象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