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
- 2023(1127)
- 2022(906)
- 2021(937)
- 2019(1907)
- 2018(1770)
- 2017(3876)
- 2016(1910)
- 2015(2259)
- 2014(2388)
- 2013(2348)
- 2012(2116)
- 2011(1944)
- 2010(1920)
- 2009(1869)
- 2008(2070)
- 2007(2010)
- 2006(1931)
- 2005(1933)
- 2004(1807)
- 学科
- 银(13849)
- 银行(13704)
- 行(12539)
- 制(10267)
- 业务(8713)
- 度(7759)
- 制度(7758)
- 银行制(7606)
- 济(6123)
- 经济(6117)
- 融(6115)
- 金融(6115)
- 业(3877)
- 企(3763)
- 企业(3763)
- 管理(3538)
- 方法(3358)
- 数学(2886)
- 数学方法(2877)
- 体(2627)
- 体制(2548)
- 中国(2136)
- 组织(1705)
- 业经(1598)
- 财(1490)
- 中国金融(1354)
- 贸(1338)
- 贸易(1330)
- 理论(1134)
- 易(1104)
- 机构
- 大学(24995)
- 学院(23926)
- 银(15908)
- 银行(15253)
- 中国(14671)
- 行(14136)
- 济(10989)
- 经济(10684)
- 管理(9448)
- 研究(7383)
- 融(7274)
- 财(7219)
- 金融(7169)
- 理学(7064)
- 理学院(7001)
- 管理学(6970)
- 管理学院(6921)
- 人民(5689)
- 京(5628)
- 财经(5415)
- 分行(5296)
- 国人(5052)
- 中国人(5046)
- 中国人民(4974)
- 中心(4963)
- 经(4937)
- 农(4899)
- 江(4786)
- 州(4446)
- 人民银行(4304)
共检索到5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崎峰
自1997年国家正式要求投资基金建立第三方托管制度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托管制度的建立、托管机制的运作,还是托管业务的发展、托管产品的丰富,都有了重要进展。托管业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有望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亮 吴昭晖
印度把基金托管人一般具有的基金资产保管和投资运作监督两个职能分开,分别由基金托管人(Custodian)和基金受托人(Trustees)承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飞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产托管业务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提高商业银行ROA(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外延内涵逐渐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托管规模、产品种类、数量及其收入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应从管理、创新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托管 金融创新 面向客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立 董青马
本文对QFII《暂行办法》中的托管人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在法律文本中的托管人存在形式是辅助性的中介结构 ,而实际上存在一个隐性的委托代理契约和由监管方委托的监管合同 ,具备共谋合同的基本要素 ,托管人是联系境外合格投资者和境内投资环境的纽带也是监管信息传递的中介 ,因而对它的约束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QFII 托管人 代理关系 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江鸿 郑宏韬 黄旭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法律依据整体上缺乏明确性和统一性,导致在业务实践中产生一些未决问题。从法律依据、法律主体以及权利义务来看,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法律关系做统一定性存在障碍。在以托管人作为当事方而签署的协议中,主要依据当事方主体构成特征,可将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分为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从现有法律环境出发,除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为信托关系外,其余托管业务宜界定为受国家干预的委托关系。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与托管人独立性问题相关的法律风险、托管人监督职责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和关联关系引发的法律风险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烈军
经过十年的探索,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从无到有。未来十年,托管业务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针对托管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市场定位、体制定位、业务创新和优化服务等四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托管业务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斌琪 李鑫
20世纪以来,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和资管规范要求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对银行托管发展新态势的分析表明,当前市场总体集中度不高、业务尚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且托管业务向智能化、一体化、增值型方向转型的具体路径有:一是迭代手机应用程序,二是研发业务集成平台,三是优化流程管理系统。进一步总结归纳RPA机器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托管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通过顶层设计鼓励创新、加强集成平台建设、储备及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托管业务数字化发展的三方面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颖红
托管人的职责是保护资产的安全,各国(地区)的法律一般强调基金资产的独立保管,特别是与管理人的资产要处于分离状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鲜明
基金托管人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承担着保管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的职能。与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金托管人扮演着消极被动的角色,可以参考公司型基金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对基金托管人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托管人制度 委托代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亦平
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对国内大资管行业托管人制度监督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公募基金数据对托管人的监督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托管人的监督功能在有效降低激励(管理费率)条件下,能增进激励效果,具有显著改善资管行业治理结构、缓解资管市场委托—代理问题、增进资管市场效率的作用。基于此,应在国内大资管行业推行全托管,实现托管全覆盖,引入统一、规范、标准的托管人制度,以保障投资人财产安全和国家金融运行安全;管理人应加大托管集中度,以实现更好的内部治理规范,有效克服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及其风险。
关键词:
托管人制度 监督 大资管行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孔令学 杨鑫洁 张玉
私募基金托管人制度是保护投资者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近年来私募基金爆雷事件屡有发生,投资者往往把要求托管人承担赔偿责任作为主要的求偿手段之一,然而司法机关和仲裁机关对是否支持、多大程度上支持投资者的诉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裁判规则。本文通过对代表性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在梳理不同裁判观点的基础上,试图从法律角度对私募基金托管人法律地位的独立性、托管职责与民事法律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稳定私募基金各方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预期,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促进私募基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基金合同 托管职责 监管义务 连带责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兴 李强 王新玉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托管人负有保管和监督双重职责。但由于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具有共同利益,从博弈数量模型看他们可能形成合谋,损害投资者利益;同时信托契约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托管人实际操作中的无能为力,使托管人监督不力。因此,要从法律上建立对托管人及管理人的激励机制而非法律严惩;从信托契约上完善受托人机制以及借鉴公司型基金。
关键词:
托管人 合谋 信托契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云红
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源于国外保管人制度,但在法律地位、独立性等方面和海外不同,并且在运行机制上也具有一定差异。实务中,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存在准入门槛高、独立性不足、投资监督性质不明、激励机制僵化等问题,有必要强化基金托管人制度,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基金托管人 托管人制度 法律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寻卫国
我国将资产托管制度引入基金治理的10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及资本市场正处在新兴阶段,托管人的独立监督作用仍然面临质疑。根据托管业的10年实践检验和基金治理的国际经验,本文认为打造以托管人为核心的独立监督实体非常必要。现阶段应采取以托管人为核心,监管机构、交易所等为有效组成部分的模式打造我国的独立监督实体。同时托管人与其他独立监督实体组成部分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沟通机制,以形成合力监督。另外,托管人应该以提高独立性为核心,与管理人及相关方建立严格的利益隔离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独立监督能力,满足独立监督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