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
2023(1948)
2022(1734)
2021(1556)
2020(1310)
2019(2872)
2018(2754)
2017(5052)
2016(2954)
2015(3038)
2014(3042)
2013(3081)
2012(2834)
2011(2855)
2010(2980)
2009(3072)
2008(3106)
2007(2985)
2006(2961)
2005(2693)
作者
(9287)
(7918)
(7635)
(7396)
(5037)
(3925)
(3406)
(2923)
(2905)
(2872)
(2853)
(2849)
(2753)
(2593)
(2584)
(2347)
(2335)
(2292)
(2198)
(2196)
(2083)
(1936)
(1912)
(1845)
(1827)
(1806)
(1722)
(1685)
(1649)
(1591)
学科
(14137)
经济(14124)
管理(6554)
(5883)
方法(4811)
(4690)
企业(4690)
理论(4644)
(4047)
业经(3808)
(3637)
地方(3254)
中国(3093)
农业(2977)
教育(2660)
经济理论(2569)
(2278)
数学(2262)
数学方法(2227)
(2220)
环境(2214)
(2158)
(2077)
(1896)
金融(1895)
(1857)
(1852)
贸易(1850)
世界(1835)
农业经济(1783)
机构
大学(51157)
学院(51116)
研究(17935)
(16292)
管理(16050)
经济(15875)
理学(12899)
中国(12790)
理学院(12610)
管理学(12343)
科学(12273)
管理学院(12217)
(12027)
师范(11965)
(11280)
(10049)
(10018)
旅游(9887)
师范大学(9848)
(9345)
(9324)
(8679)
研究所(8388)
北京(7461)
财经(7358)
中心(7314)
(7309)
(7056)
(6484)
(6090)
基金
项目(27706)
科学(22090)
研究(20693)
基金(19991)
(17373)
国家(17209)
科学基金(14589)
社会(13614)
社会科(12888)
社会科学(12884)
(11292)
基金项目(11209)
教育(9441)
(9367)
自然(9033)
自然科(8752)
自然科学(8751)
自然科学基金(8621)
资助(8284)
编号(7855)
成果(6958)
(6771)
重点(6371)
课题(6227)
(5644)
国家社会(5461)
发展(5373)
规划(5306)
(5290)
人文(5210)
期刊
(25160)
经济(25160)
研究(16822)
科学(8378)
学报(8245)
中国(8174)
教育(7342)
(7070)
(6554)
旅游(6554)
(6554)
大学(6115)
(6079)
(5907)
学学(5439)
学刊(5273)
旅游学(5267)
游学(5267)
管理(5248)
财经(4615)
农业(4271)
业经(4045)
(4027)
问题(3624)
资源(3614)
图书(3196)
(2980)
金融(2980)
技术(2919)
经济研究(2882)
共检索到80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学英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 ,而且也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城市旅游意象的创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郁龙余  
什么是旅游文化?要给旅游文化界定概念,首先应该搞清楚旅游与文化的含义。 由于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各家关于旅游的定义互有差异。虽然它们都有成立的理由,但又都是不全面的:不是缺乏历史的观点,将旅游仅仅看成近代的产物,就是囿于商业的观点。因而,没有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旅游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学谦  
一、现代旅游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成果运用于生产领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生产高度现代化。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国民收入的相对增长,意味着劳动时间的逐步缩短,而带薪假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延长,这就为广大劳动者外出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化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为旅游者进行远程旅游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各种住宿游乐设施以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达人  
社会实践在向理性认识呼唤!为了发挥理论对于实际工作的先导作用,我们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旅游事业的经济细胞——旅游商品开展理论的研究,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目前,学术界对旅游商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本文拟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赞才  刘焱  
旅游权利是旅游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旅游权利主张有其深层的哲学背景和典章依据,迄今为止的旅游权利主张主要包括自由旅行权、带薪休假权和友善接待权,这些主张对于确立旅游正当、促进旅游公平和强化旅游责任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过度依赖和强调旅游权利也将使旅游权利自身陷入道德困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张若阳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为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追求经历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穿越他人生活空间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则是为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地区进步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利益的驱使而引发了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能动作用的旅游相关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实际是利益与道德(或责任)的博弈问题。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基于利益均衡原则的旅游立德机制,以保障各个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公平的对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程琦  周武忠  
从更为基础的哲学角度研究旅游体验的本体具有重要意义,现象学为这种内在反思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文章对于一次典型的观光旅游体验进行了现象学描述,发现原有的知觉、意义和情感体验分别转化为旅游世界的本真发现、符号意义的自在给予和角色转换的情感超越,此时旅游体验流显现出自由的本质。通过进一步的意向结构分析,旅游体验实际上是被意识所构造,由意向作用对感觉材料进行统握的结果。这种旅游体验的"构造"观也引发对于旅游理论和概念新的反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朱竑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