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1)
2023(11952)
2022(10289)
2021(10030)
2020(8590)
2019(20171)
2018(20333)
2017(36727)
2016(20691)
2015(23650)
2014(23978)
2013(23040)
2012(21345)
2011(19286)
2010(19185)
2009(17437)
2008(17344)
2007(15593)
2006(13353)
2005(11699)
作者
(57205)
(47958)
(47941)
(46033)
(30364)
(23182)
(22177)
(18911)
(18491)
(17148)
(16308)
(16203)
(15162)
(15112)
(15029)
(15022)
(14892)
(14254)
(13916)
(13848)
(12143)
(11931)
(11559)
(11103)
(10902)
(10845)
(10778)
(10703)
(9737)
(9670)
学科
(78899)
经济(78724)
管理(52156)
(49214)
方法(41134)
(40972)
企业(40972)
数学(35388)
数学方法(34899)
中国(25407)
(22045)
教育(21614)
(20643)
(20528)
理论(17925)
业经(16083)
(13940)
地方(13746)
(13462)
贸易(13457)
农业(13260)
(13052)
(12925)
(12770)
财务(12724)
财务管理(12694)
技术(12172)
企业财务(12028)
环境(10386)
(10386)
机构
大学(294471)
学院(286282)
(110055)
经济(107621)
管理(106807)
研究(96582)
理学(92474)
理学院(91374)
管理学(89521)
管理学院(88950)
中国(65992)
(62551)
科学(59756)
(50476)
(47810)
(46674)
(46488)
师范(46086)
中心(44660)
(43856)
研究所(43699)
业大(42945)
财经(40826)
北京(39559)
教育(38023)
师范大学(37636)
(37069)
农业(36608)
(34468)
经济学(34325)
基金
项目(192668)
科学(152426)
研究(144177)
基金(137696)
(119304)
国家(118219)
科学基金(101183)
社会(89965)
社会科(84172)
社会科学(84145)
(76448)
教育(74566)
基金项目(72346)
(66056)
自然(65184)
自然科(63674)
自然科学(63654)
自然科学基金(62516)
编号(60882)
资助(56423)
成果(51618)
重点(44840)
(44564)
课题(43603)
(41272)
(40131)
教育部(38879)
大学(37752)
科研(37520)
项目编号(37357)
期刊
(113270)
经济(113270)
研究(88300)
教育(60218)
中国(59859)
学报(46988)
(41028)
科学(40903)
(40613)
大学(36748)
管理(36436)
学学(32832)
技术(29320)
农业(27431)
财经(20610)
(19931)
金融(19931)
经济研究(17978)
(17729)
业经(17704)
图书(17137)
问题(15254)
职业(14896)
(14849)
(14330)
统计(13846)
技术经济(13415)
理论(12842)
(12492)
论坛(12492)
共检索到421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谢丽舟  
高等教育学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学科。开放性推动了高等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高等教育学服务实践的力度,提高了高等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开放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无节制、无原则、单向索取式开放会威胁学科生存、弱化学科创造能力。高等教育学应追求建构性、批判性、互惠性的开放,坚守学科的独立地位,通过整合功能的建设,探寻可进行超学科整合的"认知图式",实现多学科理论知识的"高教化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林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期刊论文引文的调查与分析叶林引文分析法以其对期刊文献研究的科学性的优势,在期刊文献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8种高等教育学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以下简称高教论文)的引文进行调查,并分析高等教育研究文献发展的历史过程,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德  
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是两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道统",不同的发展路线。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相比,在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上有不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也有差异,已基本具备成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创建一级学科有利于化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推动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使其在未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和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解德渤  
从理论形态、理论标准、理论结构等方面看,高等教育学尚未建立有效的知识增长与理论生产机制。知识社会学告诉我们,知识是群体互动和社会协商的产物,理论生产有赖于群体意识的共鸣与社会历史的互动。诸多实例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当前高等教育学理论生产与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因此,要真正描绘出具有中国底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学理论图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应做好提炼已有理论成果、梳理相关学科理论、重点加强案例研究、强化学术争鸣意识四项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娜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现代服务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人文社会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加强,呈现出基础性、前瞻性、间接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地方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只有更新社会服务观念,转变学科研究取向,找准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完善成果后续管理模式,制定服务效果评价体系,才能推动其社会服务职能的更好实现并在服务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5期撰文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在促进本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介绍本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文社会学科应该也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学科,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应该也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有着统一的国际评价标准,而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兵  
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传统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存在的制度上的路径依赖性,阐明要实现路径替代,大学需要充分利用组织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组织制度的创新。简析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的三种制度变迁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许克毅  
跨学科的规训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它为作为学科和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知识谱系的自然演进;从模式Ⅰ向模式Ⅱ转型是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实然选择;强化教育的跨学科色彩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应然走向;构建跨学科的社会建制是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必然要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泽伽  
在人类思想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经济问题都是处在边缘角落之中",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厦坐落在这个思想轴线的最末端。因此,当我们想回溯思想史去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时,重新回顾当时人文学科的相关思想进展,回溯当时货币与市场交易的基本形态,对经济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从人文学科视角再综合的过程是必须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当人们说"高等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时,实际上混淆了学科成立的条件和学科成熟的标准这两个问题。高等教育学符合学科成立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学科成熟的标准,因此高等教育学目前还只是一门"应然学科"。应然学科的建设走的是以学科的外在建制来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的道路。作为应然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保持坚定的学科信仰,要更加重视外在建制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加强对学科的哲学反思。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学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两种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学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多学科性,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郭卉  
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发展迅速,但其学科定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两方面分析发现,当今的高等教育学已经突破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不是隶属于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将高等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需发展成为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