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3)
2023(3074)
2022(2397)
2021(2452)
2020(1896)
2019(4431)
2018(4581)
2017(6501)
2016(5024)
2015(5923)
2014(6130)
2013(4770)
2012(4270)
2011(4019)
2010(4288)
2009(3414)
2008(3188)
2007(3023)
2006(2729)
2005(2552)
作者
(9741)
(7971)
(7929)
(7773)
(5128)
(3938)
(3879)
(3288)
(3087)
(3085)
(2807)
(2773)
(2707)
(2567)
(2565)
(2475)
(2455)
(2455)
(2434)
(2298)
(2256)
(2114)
(2069)
(1848)
(1847)
(1817)
(1803)
(1753)
(1722)
(1691)
学科
教育(20008)
中国(9292)
教学(7199)
管理(7000)
理论(6588)
(5460)
经济(5456)
(4732)
思想(4072)
政治(3953)
(3824)
企业(3824)
思想政治(3818)
政治教育(3818)
治教(3818)
德育(3794)
(3591)
学法(3544)
教学法(3544)
(3492)
(3476)
学校(3463)
发展(3435)
高等(3430)
改革(3427)
(3308)
研究(3283)
技术(3261)
学理(2930)
学理论(2930)
机构
大学(57799)
学院(53135)
教育(28061)
研究(20842)
(20253)
师范(20202)
师范大学(16805)
(14184)
管理(12627)
职业(12619)
(12182)
经济(11610)
科学(11363)
技术(11268)
理学(11222)
教育学(10937)
理学院(10903)
管理学(10387)
管理学院(10256)
北京(9894)
(9798)
(9625)
研究所(8811)
职业技术(8723)
教育学院(8067)
中心(7891)
(7744)
技术学院(7623)
中国(7475)
(7455)
基金
研究(33786)
项目(32529)
科学(27902)
教育(26553)
基金(19045)
社会(18378)
社会科(17061)
社会科学(17060)
成果(17010)
编号(16965)
课题(16333)
(15144)
(15006)
(14858)
国家(14528)
(14437)
科学基金(12315)
规划(11923)
项目编号(10309)
(10262)
(9616)
研究成果(9477)
(9411)
年度(9349)
重点(9202)
教育部(9174)
基金项目(8943)
大学(8592)
(8534)
(8532)
期刊
教育(51595)
研究(27742)
中国(23442)
职业(12700)
(11351)
经济(11351)
技术(9898)
技术教育(7884)
职业技术(7884)
职业技术教育(7884)
高等(6128)
成人(6114)
成人教育(6114)
大学(5602)
高等教育(5254)
(5083)
论坛(5083)
学报(4938)
管理(4805)
科学(4556)
(4353)
(4234)
职教(4008)
发展(3905)
(3905)
比较(3599)
教研(3391)
高教(3391)
学学(3066)
(2648)
共检索到9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西蒙·马金森  王晓娜  
基于高等教育的总体特征,高等教育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动性,应当被理解为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在探讨阿马蒂亚·森、福柯以及教育心理学中能动性和自我塑造的自由的概念的基础上,反思儒家思想中通过治学修身、德国的教化思想、杜威和美国实用主义等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中学生自我塑造的显著特征,包括教学的作用、沉浸在知识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流动作为加速自我塑造的触发因素等。并将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一结论,与其他一般性的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比较,如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地位投资或高等教育作为消费的理论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别敦荣(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应该说,对外开放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开发合作办学和研究,与国外高教界保持广泛、直接和频繁的接触,对于借鉴其它国家发展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德启  
"9.11"袭击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美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林肯计划旨在扩大美国大学生赴海外留学的规模,以塑造世界公民,提升美国全球竞争力。林肯计划的出台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美国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调整方向:均衡化、国家安全和面向世界。从林肯计划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相似的战略调整值得借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常书智  
图书馆“班长”自我塑造要旨常书智ABSTRACTChieflibrarianistheCEOofalibrary,whoshouldhavethequalityofPR,properuseofpower,integratedvision,justic...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戎  庞跃辉  廖巍  
教师良好人格的内涵集中体现为"求真、厚德、博学、尚美、笃行、拓新"的品格取向及行为范式。塑造教师良好人格,关键在于增强教师对良好人格的理性认同、价值追求与实践,强化主体意识、发掘塑造动力,塑造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创新型人格和审美人格;同时优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为教师人格的优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银瑞  
目前在中学生中逃学、厌学、出走、焦虑、孤独、自杀、越轨违法行为、心理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变态人格等等,呈明显的增长势头。根源之一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冲击,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信息浪潮、高科技竞争、新智能环境……使人们又一次面临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健康理智并具有未来品质的人,使学生走向社会,能够选择同社会接触的最佳方式,形成健康的人格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外力作用,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应提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建武  张瑞芳  
现代社会需要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 ,诚信教育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教育通过确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 ,发挥主体价值 ,从而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 ,以保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诚信教育过程中 ,应着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育管理制度规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红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健全人格的培养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优化大学生人格教育应遵循一定原则,注重导向教育,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创新人格,达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开镭  赵汀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韵  
直观上来看,高等艺术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出合格的艺术专业人才;更深层次上,其育人成果直接反映了院校对人文精神内涵与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成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的整体面貌,对国民素质的提升甚至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四个层面出发探讨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策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茜茜  陈志波  
非传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通过显性培育和隐性塑造两种主要方式,切实探索和改进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途径,努力构建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广林  
高师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魅力,完善的人格品质,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以及艺术修养的重要阵线。同时高师美术教育是提倡继承民族艺术、改革美术教育体制以及摆脱艺术功利性等方面的源泉,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良好内外部环境的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永安  孔令华  
从"塑造人"到"塑造新人",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时代新人"要具备报国精神情怀、强国担当能力、世界引领意识。"塑造新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侧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人培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新人培养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这一重要论断和"塑造新人"的这一简明表达。这是新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丽  
泛在化图书馆是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图书馆服务向泛在化服务发展这一角度重新认识今天的图书馆服务,提出必须从基于物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化服务。为此,学科馆员需要进行自我重塑,以实现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到用户的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使服务真正融入到用户的场景和社区,彰显图书馆强大的服务功能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统计已到了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了。世界在塑造自己的形象。当今世界阴影与曙光并现,西方发达国家为经济危机所困扰,而且苏复缓慢。亚太地区的经济反而迅猛增长,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南巡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