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6)
2023(2272)
2022(1951)
2021(1769)
2020(1612)
2019(3845)
2018(3642)
2017(6865)
2016(3377)
2015(3621)
2014(3282)
2013(3336)
2012(3193)
2011(3055)
2010(3238)
2009(2899)
2008(2951)
2007(2604)
2006(2545)
2005(2486)
作者
(9209)
(7833)
(7647)
(7553)
(5159)
(3653)
(3546)
(2960)
(2918)
(2884)
(2714)
(2662)
(2599)
(2541)
(2460)
(2412)
(2319)
(2276)
(2193)
(2053)
(2021)
(1943)
(1873)
(1868)
(1733)
(1730)
(1712)
(1690)
(1659)
(1600)
学科
(15793)
经济(15776)
管理(10105)
(8748)
(7796)
企业(7796)
方法(5061)
中国(4333)
数学(3981)
数学方法(3884)
(3832)
(3704)
(3469)
(3465)
关系(3345)
业经(3030)
理论(2887)
地方(2836)
(2744)
(2687)
贸易(2681)
技术(2647)
经济关系(2598)
(2594)
对外(2514)
外经(2355)
对外经济(2336)
农业(2308)
(2278)
金融(2278)
机构
大学(47994)
学院(45513)
(20440)
经济(20043)
研究(17988)
管理(16950)
理学(14269)
理学院(14108)
中国(14069)
管理学(13777)
管理学院(13678)
(10743)
(10612)
科学(9484)
(9235)
财经(8000)
研究所(7934)
中心(7844)
(7833)
(7672)
(7273)
北京(6869)
(6525)
师范(6480)
(6420)
经济学(6377)
业大(6035)
(5930)
财经大学(5847)
农业(5749)
基金
项目(28608)
科学(22855)
基金(21625)
研究(21387)
(19172)
国家(19022)
科学基金(16086)
社会(14243)
社会科(13524)
社会科学(13521)
基金项目(10972)
(10114)
教育(9791)
自然(9738)
自然科(9554)
自然科学(9549)
自然科学基金(9370)
(8824)
资助(8732)
编号(8197)
成果(7505)
(6631)
重点(6541)
国家社会(6391)
(5957)
教育部(5908)
(5810)
(5786)
课题(5727)
(5636)
期刊
(24159)
经济(24159)
研究(16690)
中国(14083)
(9035)
学报(7721)
管理(7695)
(7073)
科学(7036)
教育(6873)
大学(6241)
学学(5570)
(4954)
金融(4954)
财经(4488)
农业(4290)
经济研究(4088)
技术(4047)
(3958)
会计(3862)
(3446)
业经(3272)
问题(3263)
图书(2827)
国际(2793)
(2592)
世界(2536)
(2443)
(2303)
技术经济(2260)
共检索到81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勇  
一、简介 一般均衡理论由于(1)没有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直接的策略互动,(2)不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不考虑组织的内部结构,(4)假定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聂辉华  
标准的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然而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事前的最优契约失效,当事人在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时会做出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时,发展了一个新兴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以一个基本模型为基点,围绕专用性投资效率问题,从司法干预、赔偿、治理结构、产权以及履约等多个视角,全面地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官华平  谌新民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在"敲竹杠"模型中引入员工就业不稳定性,分析了员工就业稳定性与专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认为员工稳定性的就业预期对于企业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激励;而企业在培训后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对于员工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种激励。文章还通过东莞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这些结论进行验证。同时,提出了提高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主要包括:改进户籍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等政府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周方召  肖园园  
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理论的交叉已成为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课题。在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随着对交易成本、产权问题的研究深入,逐步发展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专用性投资在事前无法写入契约,事后收益的分配只能通过"再谈判"的方式进行,而这种再谈判因资产专用性而具有双边锁定效应,此外不完全契约也影响契约的执行,进而影响制度质量。不完全契约的这些特性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完全契约对比较优势形成和贸易量影响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契约质量在形成一国比较优势和出口差异化产品方面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进展;梳理不完全契约决定企业边界的理论,就不完全契约对跨国公司选择垂直整合还是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征驰  赖明勇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在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交易治理中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基于"进入权"和"声誉"两种治理机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为服务外包组织治理搭建了一个框架模型。在静态模型中,通过对市场、外包和企业三种组织的比较制度分析得出,虽然三种组织形式都不可能达到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水平,但基于进入权治理的服务外包组织可以得到次优的激励效果。在动态模型中,通过引入不对称信息和声誉机制,证明了在长期合作条件下,服务外包组织可获得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妮  张宗益  
高管薪酬水平的不断上涨催生了政府的"限薪令",但它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吗?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指出,现实中的高管激励契约是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结合;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用一个高管收益最大化的动态模型,分析了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同时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结论显示,目前的"限薪令"只限制了高管通过正式契约获得的薪酬,而没有约束到关系契约薪酬,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洪波  朱绍广  
金融契约是资本供求双方有关资本交易的约定,它是企业融资行为的基础。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金融契约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契约。在金融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融资行为是融资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管理者根据投资者的行为来选择努力水平和私人福利,而投资者则根据对管理者行为的预期来决定是否投资。案例分析表明,经济行为的契约化、契约完备程度以及社会履约环境与保障机制,对交易的规模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孔春梅  李文武  
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受到契约的影响。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频频发生;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相对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时,其敲竹杠行为完全消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清海  史本山  
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转移。论文运用契约经济学理论,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研究了研发管理中的技术转移效率问题及产权治理机制。将事前契约看作事后权利参考点,由于技术创新知识边界模糊,包括不可缔约的隐性知识和可缔约的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更多地体现在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本中,因此,事后技术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技术转移效率损失。研究认为当创新价值和研发成本的不确定性大时,采用一体化组织形式并且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赋予公司的技术转移效率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晓宇  马咏华  张济珍  
本文介绍目前在国外非常流行的不完全契约理论,首先分析了科斯及其合作者发展的产权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理论不完善之处,然后介绍主流经济学家在完善微观企业理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及其众多应用,最后介绍来自传统产权学派和主流经济学家两个方向的批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宏力  
不完全契约理论是现代契约理论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理论、激励理论和产权理论组成。西方不完全契约理论本世纪初以来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哈特"参照点"理论为代表的方法论的进展、企业契约理论研究进展、研究领域的拓展等几个方面。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前景在于放松假设、引入工具、拓展领域和完善实证数据库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晓书  王芳  
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最终绩效。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中的政府、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主体通过不完全契约建立起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影响履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成为探析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绩效的内在逻辑。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理论推理基础上,选取四川省实施的一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为案例,通过连续4年跟踪项目的履约情况,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履约效率及项目的实施绩效。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投资既能降低主体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发挥了"套牢"效应,确保了政府期望效用最大化;服务业主体通过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频率,降低了契约方的交易费用,但重复契约的履约效率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项目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前瞻性设计、增加柔性条款、加大消费端激励等政策建议,为提升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实现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辉华  
经典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无效率。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雇员进行有效率投资的现象。通过在一个经典的敲竹杠模型中引入重复博弈和关于投资者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本文证明:契约不完全一定会导致敲竹杠,但是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本文刻画了三类完美贝叶斯均衡(PBE):好的声誉使高能者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使低能者退出市场;中性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坏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退出市场。本文还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产权仍然是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