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7)
- 2023(5380)
- 2022(4629)
- 2021(4369)
- 2020(3640)
- 2019(8314)
- 2018(7849)
- 2017(15287)
- 2016(7794)
- 2015(8297)
- 2014(7917)
- 2013(7667)
- 2012(6904)
- 2011(6177)
- 2010(6131)
- 2009(5731)
- 2008(5475)
- 2007(4906)
- 2006(4523)
- 2005(3757)
- 学科
- 济(30049)
- 经济(29899)
- 管理(19060)
- 业(16599)
- 企(14962)
- 企业(14962)
- 方法(11960)
- 业经(8853)
- 中国(8781)
- 农(8745)
- 理论(8500)
- 财(8357)
- 地方(7217)
- 数学(6931)
- 数学方法(6811)
- 学(6705)
- 和(6461)
- 农业(5779)
- 制(5275)
- 经济理论(5171)
- 关系(4686)
- 贸(4342)
- 贸易(4339)
- 易(4187)
- 社会(4162)
- 家(3933)
- 策(3909)
- 务(3898)
- 财务(3882)
- 体(3881)
- 机构
- 学院(104059)
- 大学(103396)
- 济(39371)
- 管理(39138)
- 经济(38573)
- 研究(35945)
- 理学(33685)
- 理学院(33250)
- 管理学(32582)
- 管理学院(32353)
- 中国(26193)
- 科学(21964)
- 京(21477)
- 财(21311)
- 所(17203)
- 范(16890)
- 师范(16774)
- 财经(16564)
- 中心(16097)
- 江(15843)
- 研究所(15477)
- 经(15035)
- 农(14760)
- 师范大学(13664)
- 北京(13584)
- 院(13419)
- 业大(13330)
- 州(12862)
- 财经大学(12339)
- 经济学(12325)
- 基金
- 项目(71615)
- 科学(57157)
- 研究(54124)
- 基金(52515)
- 家(45579)
- 国家(45164)
- 科学基金(39020)
- 社会(37559)
- 社会科(34427)
- 社会科学(34411)
- 基金项目(28208)
- 省(28020)
- 教育(24506)
- 自然(23685)
- 自然科(23161)
- 自然科学(23154)
- 划(23140)
- 自然科学基金(22772)
- 编号(21163)
- 资助(20890)
- 成果(17618)
- 重点(16107)
- 发(15941)
- 部(15646)
- 国家社会(15369)
- 课题(14880)
- 创(14714)
- 制(14112)
- 人文(13942)
- 教育部(13812)
共检索到156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关于旅游的本质,有着诸多讨论。为丰富和加深这一讨论,而今提出:旅游是一种社会形式。试图在里茨尔所提出的"虚无的全球化"(the Globalization of Nothing,也译为虚无之物的全球化)理论框架之下,以旅游地视角为主,围绕一系列"地方"理论,展开分析。旨在寻求作为社会形式的旅游之丰富意涵,拓展其研究空间。一、关于社会形式与地方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曾将社会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在全球化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当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道路下的族群,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发展和进步,纷纷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因此,人们毫不思索地放弃了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丢弃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威
以“地方”为单位的研究在当代人类学领域已经公认为一种对传统研究单位的范式革命。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个性化、特色化、地缘化、族群化的地方性文化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区域旅游中,旅游的景观大都属于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地方知识”色彩。旅游文化远比身体上的旅行更为丰富。作为一种旅游的客观,它事实上是游客“准备”到其他地方去观察和体验。以及那些被观光的人民和地方所做的“准备”。旅游有助于提升对地方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东道主社会对自己地方化知识的自我认同程度。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表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世卿
旅游业关乎国计民生。国计者,支柱产业;民生者,狭义为民之生计,广义则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让人民群众满意,让游客获得预期甚至超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新建
旅游的含义其实是不可界定的。这不仅因为旅游意味着流动,而且无论作为产业还是文化现象,旅游本身也处在历史演变之中。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进一步解套,加上旅游目的地由内地的华夏名胜向周边其他非汉族群的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本文就旅游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①旅游研究方法论的含义;②为什么要从社会学研究视角进行研究;③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问题;④旅游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轮廓。
关键词:
旅游学 社会学 方法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萌 汪宇明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消费方式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以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旅游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 可持续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志飞 张晨晨
从真实性旅游到场景化旅游,是旅游消费形态的一个新变化。真实性旅游依托传统的自然山水或历史遗迹,消费的对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然而场景旅游的消费对象可能是真实的存在(影视或网络剧),也可能是虚构的(动漫或电脑游戏)。随着动漫文化、电脑游戏等新流行文化的兴起,动漫和游戏里虚构的自然或历史场景被比附或再造于现实场景中,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成为旅游者尤其是年轻旅游者的消费打卡地。场景旅游的消费形态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旅游资源禀赋的理解。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场景旅游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形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吴必虎对是否存在旅游科学、什么是旅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科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门类中应该处于何种地位,90年代以来引起较多注意。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时,试图取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卫银栋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现代城市应是多功能的城市 ,而旅游中心功能作为城市共性的功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强化。文章分析了旅游业在旅游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
城市 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荣华 郭凌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旅游正是低碳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低碳旅游的提出,是发展生态旅游理念的一种实际行动的响应,是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内涵进行辨析,从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生态旅游 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边星灿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考试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受教育者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了增进,因此教育具有能产性,具有造就人才的功能。而考试则是教育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考试,我们能获知应试者此时此刻的水平,但应试者从彼时彼刻的水平上升到此时此刻的水平,则是通过教育这个过程来实现的。 我们把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主要就是着眼于教育的能产性,强调考试的促学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小林 丁振源
“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历经三年的“做中学”研究成果表明:“做中学”不仅能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做中学 科学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启蒙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