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3)
2023(12225)
2022(10559)
2021(10170)
2020(8263)
2019(19164)
2018(19055)
2017(36422)
2016(19666)
2015(22201)
2014(22124)
2013(21620)
2012(19656)
2011(17352)
2010(17070)
2009(15278)
2008(14733)
2007(12362)
2006(10579)
2005(9053)
作者
(53970)
(44449)
(44353)
(42166)
(28403)
(21343)
(20278)
(17624)
(16938)
(15834)
(15354)
(14843)
(13889)
(13877)
(13643)
(13477)
(13435)
(13374)
(12699)
(12672)
(10940)
(10776)
(10574)
(10133)
(9937)
(9906)
(9804)
(9802)
(8876)
(8868)
学科
(71892)
经济(71798)
管理(56129)
(52411)
(45835)
企业(45835)
方法(35133)
数学(28950)
数学方法(28598)
中国(19163)
(19058)
业经(18243)
(18018)
(16136)
理论(15946)
地方(14880)
(13648)
(13139)
贸易(13131)
农业(12825)
(12752)
教育(12668)
(12227)
技术(12153)
(11983)
财务(11921)
财务管理(11901)
企业财务(11276)
环境(11215)
(10612)
机构
大学(269966)
学院(268091)
管理(110300)
(99166)
经济(96790)
理学(96516)
理学院(95459)
管理学(93839)
管理学院(93351)
研究(83220)
中国(60362)
(56590)
科学(52367)
(44977)
(39589)
业大(38754)
中心(38577)
(37979)
师范(37684)
(37629)
(37452)
财经(36980)
研究所(36354)
北京(35642)
(33736)
(31579)
(30646)
师范大学(30574)
农业(29333)
技术(28876)
基金
项目(190925)
科学(150350)
研究(143701)
基金(137444)
(118436)
国家(117372)
科学基金(101757)
社会(89081)
社会科(84213)
社会科学(84195)
(74392)
基金项目(73771)
教育(67158)
自然(65861)
自然科(64329)
自然科学(64319)
自然科学基金(63139)
(62468)
编号(60395)
资助(55339)
成果(49279)
(41991)
重点(41972)
课题(40708)
(40199)
(39623)
项目编号(37993)
创新(37160)
教育部(36631)
大学(36478)
期刊
(105606)
经济(105606)
研究(77388)
中国(49106)
学报(41149)
管理(39903)
教育(38190)
科学(37785)
(33982)
(32872)
大学(31666)
学学(29262)
农业(24274)
技术(24043)
(19150)
金融(19150)
图书(18902)
业经(18556)
财经(17195)
经济研究(16418)
(14581)
理论(13724)
问题(13472)
科技(13397)
实践(12899)
(12899)
书馆(12741)
图书馆(12741)
情报(12465)
(12372)
共检索到377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文月  刘敏  
随着女性旅游者的增加、社会领域中女性话语权力争取与个性释放,女性独游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现象。已有女性旅游研究多着眼于宏观现象,对女性独游的意义揭示及其背后的社会建构关注较少。鉴于此,文章在社会性别背景下,运用自传式民族志从微观层面对女性独游进行剖析,基于完整的个人故事自叙以及对旅游过程的启发式反思,得到女性独游意义的两个范畴解释:首先,主观意义范畴作为解释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对女性主体而言的感官凝视、个人成长以及价值累积,即:(1)向外的世界观扩展,建立广泛的联系;(2)向内的自我成长,自我确立;(3)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桂罗敏  
为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图书馆把提升馆员素养作为重要工作。在众多馆员培训项目中,丹麦DEEF"图书馆用户领地之旅"项目运用民族志方法训练馆员,是较少数的从文化认知角度所做的尝试。文章对该项目产生背景、训练环节及其原理加以阐释,并说明其对于帮助馆员改变思维、洞察用户需求的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瞿卫星  贺菲  
尽管实践研究的特殊性为教师从事研究提供了合理辩护,但无论是侧重于它与理论研究的差异比较、还是偏向于两者共同之处的科学化诉求,都可能影响实践研究的有序发展,反映出理论解释的两难境地。"教师即研究者"潜藏的技术理性观和身份认同问题使教师身处解决实践问题是迎合他人理论或服从集体规范,还是遵循自我角色认知的两难选择。同时,尽管学校作为研究场域的存在支持着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的判断,但自治性主体的假设只是排除多重矛盾后对学校自主发展的孤立分析,而科研机构的假设也是忽视学校专门教育机构属性和教师实践教育者的身份后对学校科研环境的简单预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梅  
教育思想家、教育学家、教育家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以隐喻的方式 ,他们分别对应着“立法者”、“阐释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以不同的教育智慧与方式 ,对人类的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中国留学生身处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中,其跨文化互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业成就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民族志方法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指导和分析跨文化实践与学习,其核心在于培养民族志创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反思习惯,促进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参与观察,习得并运用信息搜集、文化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并以更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与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具体的跨文化现象、关键性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文化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强  叶佑晋  
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形成动因 ,进而从经济学与管理学以及其他理论视角对企业之间的跨界协作行为进行了理论解释 ,为网络组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霞  
微信由社交平台走向电子商务,微商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之一。一个微商群在日常互动中通过拟亲属称谓、营造仪式感、设计荣誉体验、生活化聊天等方式将社交与商业活动融合,用隐喻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的方法将不同背景和不同职业的群成员拟制成类家庭,在线上商务活动中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与维持虽然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展开,但仍然延续和继承着人际关系的旧规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杨勇  
根据对产学研内涵的分析,认为产学研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要注意职业技术的人文维度;教学和研究的真正结合不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学研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晓霞  
全球生产网络(GPN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对区域和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GPNs中社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在劳动力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延伸条件下对其综合福利的动态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经济、国内政治、国际行为者与工人权利之间的运行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评估了GPNs、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升级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升级是否内生于经济升级,完善劳动力标准、增强劳动者能力和利用国内外相关利益组织提升劳动者福利均是社会升级完成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基于对高等教育溢出效应理论内涵的探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概括出形成家庭流动作为高等教育溢出效应的两条主要路径,即个体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带动家庭流动的直接路径和个体完成高等教育就业后产生家庭流动的间接路径。结合访谈数据,从流动时间(流速)、流动数量(流量)、流动主体(流层)、流动批次(流域)、流动中的教育层次(流质)、流动方向(流向)、流动的关键驱动力(流源)等七个维度,对家庭流动作为高等教育溢出效应在两条主要路径中的具体实践类型做出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桂清扬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大学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达到4.9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44%的美国高校向全社会提供网络教育,至少有200万美国人接受网上课程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琦  
剩女"的异军突起昭示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作为新式精英女性的代表,却在形形色色的媒介建构中呈现出"妖魔化"的颓势。在表层意义上,时尚杂志似乎已完成对"剩女"趋于公正化的形象再现,但实质上却依然将"剩女"视为吸睛的媒体奇观,置于消费主义樊篱之中,甚至使其成为二者合谋榨取共同利益的动力内核。在时尚杂志的涵化意图与劝服艺术中,男权中心意识形态仍潜移默化地建构着"剩女"的集体无意识,且对其实施严苛的身体规训。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拉尔夫·波萨克  郝小斐  陈红燕  
质性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与文本阐释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直接相关。在全面重建其形式结构的基础上,文本被当作自我指涉系统中的自主领域。然而在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中,这一方法论的地位至今尚未在图片领域确立。文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德国教育学中最主要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图片研究开辟了秩序井然的新途径。在此,艺术史的相关方法论和研究将十分必要,巴特、艾柯的苻号学理论及福柯的哲学理论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影响也很大。在使用文件方法的阐释过程中,其方法论能够控制言语的上下文与前见。本文还通过实例,说明图片形式结构的重建将成为分析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