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
2023(1663)
2022(1431)
2021(1338)
2020(1121)
2019(2376)
2018(2465)
2017(4312)
2016(2626)
2015(2883)
2014(2792)
2013(2786)
2012(2612)
2011(2641)
2010(2938)
2009(2883)
2008(3005)
2007(2934)
2006(2844)
2005(2648)
作者
(8761)
(7304)
(7019)
(6865)
(4603)
(3555)
(3149)
(2782)
(2695)
(2686)
(2637)
(2452)
(2412)
(2332)
(2300)
(2206)
(2127)
(2025)
(1999)
(1929)
(1928)
(1879)
(1769)
(1742)
(1643)
(1639)
(1612)
(1536)
(1472)
(1429)
学科
(10630)
经济(10623)
管理(9682)
环境(6946)
(5922)
(5363)
(5054)
企业(5054)
生态(4978)
(3597)
理论(3404)
(3367)
(3327)
资源(3224)
中国(3056)
业经(2945)
地方(2913)
教育(2758)
方法(2681)
(2550)
规划(2549)
(2505)
环境规划(2500)
(2402)
农业(2344)
(2145)
区域(2143)
(2075)
银行(2069)
(2066)
机构
大学(45039)
学院(44507)
研究(16199)
(15152)
经济(14752)
管理(13510)
中国(11871)
科学(11291)
理学(10777)
理学院(10571)
管理学(10332)
管理学院(10247)
(10135)
(8868)
(8785)
师范(8761)
(8392)
研究所(8010)
(8009)
师范大学(7011)
中心(6877)
(6843)
北京(6750)
(6660)
财经(6412)
业大(6003)
(5570)
(5551)
(5532)
(5331)
基金
项目(25028)
科学(19375)
研究(19294)
基金(17335)
(15214)
国家(15068)
科学基金(12296)
社会(12029)
社会科(11300)
社会科学(11295)
(10176)
基金项目(9200)
(8699)
教育(8440)
编号(7633)
自然(7228)
成果(7083)
自然科(6897)
自然科学(6894)
自然科学基金(6749)
资助(6532)
重点(6121)
课题(5901)
(5865)
(5188)
国家社会(4894)
(4766)
规划(4765)
(4726)
(4679)
期刊
(23574)
经济(23574)
研究(15317)
学报(8986)
中国(8969)
教育(7405)
科学(7380)
(7189)
大学(6494)
(6351)
学学(5959)
管理(4551)
财经(4427)
农业(4262)
(3846)
(3800)
金融(3800)
业经(3666)
资源(3593)
生态(3274)
问题(3253)
图书(3170)
(2967)
技术(2689)
书馆(2539)
图书馆(2539)
林业(2404)
经济研究(2388)
社会(2269)
(2221)
共检索到72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雁飞  
应答酬唱作为文人雅士重要的交游途径之一,同题材"超然台赋"的创作就成为士人彼此交流人生体验、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审视了北宋同题赋作《超然台赋》的几位士人,认为他们在政治取向方面或者与王安石的变法革新相左,或者一致,即使政治取向不一致,并未影响文学层面的交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将知识理解为个人参与生活世界过程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及其产物。这一课程知识观缘起于对我国课程实践深陷知识观困境的省思、对课程理论学术史中知识观传统的反思与改造以及对传统哲学知识观的重建与超越。理解生成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基本内涵有必要基于知识与自然、知识与社会以及知识与自我等知识论维度,剖析其教育意义有必要基于个人与知识、教学与知识以及课程与知识等关系层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福平  吴思遥  
"联系"与"差别",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个核心论题,也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的内生变量;特别是中国哲学史上被人称为"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的《易经》中论及的太极、阴阳及其变易等,本质上也可以归结到差别和联系互推互动的"势科学"机制;同时,如果太极、阴阳的作用机理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阐发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那么,结合导数和微分数理,便可以进一步导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倡导的存在论意义上的"‘0’存在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莉莉  
目前长三角海域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是实现区域海洋管理的必然选择,有效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实现长三角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性是当前长三角区域海洋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葎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倩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文婕  宁欢  
近年来,为了发挥评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克服形成性评估的不足并得到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转化性评估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评估范式,转化性评估旨在推动已有教与学状态的转变与优化,使之达致更佳水平。基于“超越”和“调整”的理念,转化性评估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等都参与评估过程,围绕反馈的提供与使用承担相应角色。立足于转化性评估的视野观照,当下大多数学校中的评估还处于管理性评估阶段和进步性评估阶段。为了进一步发展至转化性评估阶段,已有评估活动需要遵循制订评估计划、收集评估数据、分析评估数据和应用评估结果四个步骤,灵活运用以循证文化为基础、以元认知为导向、以“教-学-评”整合为目标、以学习进程为框架、以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瑜  王冠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特点。促使其发展的成因主要有环境因素(教育环境和政策环境)和人的因素(办学者的动机、素质和性格)。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管理层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淑丽  辛逸  
关于人民公社的起源,学界较多从经济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切入,较少从行为主体方面言及。公社的创建是中央、地方干部和普通农民三方合力推动、上下互动的产物。具体来说,中央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落实、地方干部在上级压力下"宁左勿右"的着力推行、贫苦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促成了公社建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新新  薛海波  
品牌社群是当今国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国内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归纳了品牌社群研究的主要对象,梳理了品牌社群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评介了品牌社群研究的主要方法,以期对国内品牌社群研究有所启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志纯  安静  
以相对简洁的方式勾勒出我国实证范式的演进主线,并对中西实证范式的脉络背景进行概略性比较,从而增进对我国教育实证研究范式的共识性理解。我国实证范式在历经了朴学的萌芽、严复的引介、王国维的融合沟通等重要阶段之后,逐渐衍化出以下两大有别于西方实证范式的鲜明本土特征:第一,我国的实证范式并不盲目地拒斥形而上学,而是对其采取温和友善的态度,努力与其和而不同;第二,我国的实证范式更多地承载着引介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精神的特殊内涵。实证范式分为如下三大结构类型:(1)描述性事实研究(客观事实研究);(2)归纳性规律研究(理论建构研究);(3)演绎性验证研究(理论验证研究)。当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实证范式研究数量匮乏与实证范式结构类型单一的问题。对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证范式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的应用力度;其次,需要克服实证范式的武断虚妄与自我中心倾向,各种范式间应当相互尊重,加强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作诗  李平  
本文再解读《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1)理论的本质是什么?(2)理论的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吗?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反而不能都具有现实性?(3)利润最大化假设真的不具有现实性吗?到底应该怎样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假设的现实性?(4)理论可能被证实吗?可能被证伪吗?我们又该怎样对一种理论进行检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夏锦清  
从"两个剑桥之争"的文献来看,新剑桥学派指出了新古典理论的巨大缺陷,新古典学派在承认缺陷之后,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其对新剑桥学派的斯拉法价值理论保持了"刻意沉默"。事实上,新古典学派并没有对斯拉法体系不予理睬,他们在对自身理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对斯拉法价值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责难。以施弗尔德和扎贝里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学者,不仅回应了新古典学派的指摘,而且利用经验数据深化了对新古典学派生产理论的批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庆玉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