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
- 2023(1303)
- 2022(1133)
- 2021(1068)
- 2020(944)
- 2019(2153)
- 2018(1995)
- 2017(3974)
- 2016(2340)
- 2015(2608)
- 2014(2618)
- 2013(2679)
- 2012(2566)
- 2011(2328)
- 2010(2313)
- 2009(2277)
- 2008(2341)
- 2007(2111)
- 2006(2000)
- 2005(1849)
- 学科
- 业(8277)
- 济(8178)
- 经济(8171)
- 管理(7018)
- 企(6601)
- 企业(6601)
- 财(3939)
- 方法(3715)
- 学(3502)
- 务(3297)
- 财务(3294)
- 财务管理(3293)
- 企业财务(3238)
- 数学(3120)
- 农(3047)
- 数学方法(3045)
- 农业(2256)
- 中国(1980)
- 制(1919)
- 地方(1798)
- 及其(1656)
- 业经(1599)
- 策(1452)
- 体(1429)
- 贸(1366)
- 贸易(1365)
- 银(1350)
- 银行(1332)
- 易(1329)
- 理论(1309)
- 机构
- 大学(37175)
- 学院(36469)
- 研究(15680)
- 济(12470)
- 经济(12196)
- 管理(11807)
- 科学(11682)
- 中国(10783)
- 农(10185)
- 理学(10093)
- 理学院(9946)
- 管理学(9640)
- 所(9598)
- 管理学院(9582)
- 研究所(8943)
- 业大(8909)
- 京(8564)
- 农业(7942)
- 省(6691)
- 江(6610)
- 财(6604)
- 院(6298)
- 中心(6205)
- 北京(5630)
- 林业(5505)
- 农业大学(5384)
- 财经(5301)
- 研究院(5252)
- 室(5174)
- 州(5066)
共检索到5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董耀卿 俞建新 张建中 曹建实 傅宏元
1982年、1983年及1984年3个批次共40个种源的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干形、造林保存率等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产地的地理纬度及热量状况是引起种源变异的主要原因。种源生长量具中等程度遗传力。生长量3性状间有较紧密的相关关系,与干形遗传相关不紧密。试验林3~5年生树高及胸径生长与以后各年龄期的相关紧密,表明5年生时进行选择有一定的可靠性。选择出的9个优良种源,其材积的遗传增益为305%~2039%,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火炬松 种源试验 变异 选择 遗传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云民 潘志刚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3个气候带)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异较小,呈随机变异,种源与地点互作不显著,适宜在我国南、中亚热带发展。其优良种源产自佐治亚州南部及佛罗里达州北部中心产区。两种国外松均应在400m以下低丘、岗地及沿海砂地发展。马尾松可在亚热带400~500...
关键词:
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志刚
198 1年在我国 3个气候带 7个试验点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 ,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 ,达到“适地、适树、适种源”。试验采取 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 ,即有产自美国 1 0个州的种源各 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 ,用湿地松 (S— 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 ;采用 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 ,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 ;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呈显著相关。种源 (树高 )与地点互作虽呈极显著 ,但地点方差变异占 98% ,种源×立地的方差仅占 0 5 % ,即可在各气候带选出一些共同优良种源。树种对...
关键词:
火炬松 种源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唐万鹏 徐期瑚 刘立德 郑兰英
13年生火炬松18个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大于0.42,并随着树龄的增大而有加强的趋势。方差分析中种源、环境方差分量各占1/2,反映出遗传、环境对火炬松基本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株内径向基本密度以递增模式为主,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早期测定是可行的。基本密度与种源原产地经度、纬度间相关系数很小,无明显的经向或纬向变异模式。种源内个体间基本密度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存在着正相关。火炬松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可获得生长量、材质的双向增益。综合评估表明L1、L3、L14和L16为工业用材优良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昭息 孙海菁 吕本树 姜景民 徐有明
经对浙江富阳点11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指标所作的早晚期相关分析表明,在中龄林阶段,以5~6年生作为火炬松种源早期选择的最低年龄是可行且较可靠的。在同一种源林中,当入选率为10%时,采用树高或胸径来间接选择材积和干材干物质重可获得15%以上的遗传增益;应用恰当的指数来选择纸浆材种源可使指数相对效率达到65%以上。在4片种源林中,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法共筛选出10个速生、优质、高产的种源,入选种源的平均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树高分别为6.94%和4.59%,胸径为8.38%和5.55%,材积为20.00%和13.24%,木材基本密度为1.63%和1.08%,干材干物质重为24.78%和...
关键词:
火炬松,纸浆材种源,间接选择,指数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云民 张明生
运用Eberhart-Rusel品种稳定性分析模型,对我国1981年、1983年两次种源试验共引进的19个火炬松种源的遗传稳定性及生长的立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帕可塔可、卡尔斯顿、缺尼特、利文斯通、乔治城和琼斯等6个种源为丰产稳定型种源,适合于各种立地条件类型生长,且能高产;纳索、埃文斯和马里恩等3个种源为丰产不稳定型种源,适应于特定的立地条件类型,且能配合立地条件的改善,充分发挥其丰产性。(2)火炬松在我国川东,贵东的低山丘陵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途。(3)今后在火炬松造林生产中,在重视优良种源选择的同时,必须更重视造林地点的选择,并注重造林地的改良与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优良种源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海菁 刘昭息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木材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主要表现为以经度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木材基本密度美国西部区种源最大,其次是北部区,南部沿海区最小;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而东部沿海区最短;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不同试验地点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也较大,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逐渐减少。研究还表明,地点与种源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L14和L26为稳定性最好的种源。木材基...
关键词:
火炬松 地理种源 幼龄材 材性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江建军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弦向(TS)、径向(RS)、纵向(LS)、体积气干干缩率(VS)和差异干缩(T/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5%,环境方差占方差总量的34.9%~63.9%,种源内各个性状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310棵样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α=0.01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与TS、RS、LS、VS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晚材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与TS、RS、VS呈显著正相关,与LS、T/R呈显著负相关。火炬松幼龄材较成熟材RS、TS值小,但LS、T/R值远大于成熟材。选择晚材率大、木材密度高的速生种源或单株个体繁殖推广应用可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昭息 徐有明 孙海菁 姜景民 吕本树
对富阳点10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材阶段以建筑用材为目的的主要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为极显著;其中生长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10%~30%,木材物理力学和管胞形态特征的在5%左右,变幅的极差以材积最明显,可达1倍以上;各性状受中等或中上遗传力控制。性状间的简单表型相关,在生长与木材物理力学和管胞形态特征性状上表现出关系不密切、或者很微弱、方向各异的现象。用初级指数法评定出RL31、RL26、RL30、RL22、CL8共5个生长、材质兼优的建筑材种源,与林分均值相比,其平均遗传增益在材积、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上分别为5.96%、5.44%、3.17%、4.87%。
关键词:
火炬松,建筑材,种源,综合评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虞沫奎 徐六一 罗训志
火炬松(PinustaedaL).在皖中地区引种成功后,以其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用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现已成为该地区低山丘陵重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并被列入国家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为了定向培育“生长、材性兼优”的工业原料林,我们在原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又...
关键词:
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种源综合评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苏风泉 刘万琪 郑红波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 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 ,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 ,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 ,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刘昭息 吕本树
对1984年在8 个试点营建的9~11 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性状存在着显著的种源差异,且具较高遗传力(其中4 个试点的材积和干材干质量、树干通直度、木材基本密度达到5% 差异显著水平,遗传力为0.45~0.78、0.45~0.76、0.55~0.83、0.43~0.77)。各类性状在种源区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异趋势。利用其中4 个点19 个共同种源的资料分析,表明各类性状的地点效应极显著,树高、材积、干材干质量的种源×地点作用显著,种源间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反应亦不同。生长与产量性状间呈现极密切的正相关,但与材性、材质性状的相关性各试验点表现略有差异。采用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构...
关键词:
火炬松 种源(区) 遗传变异 综合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刘国初
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林的研究表明:多数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具有显著的种源效应,树高、材积、干形、轮枝数、年轮宽和晚材率存在着纬向的地理模式,与原产地的温度密切相关,管胞长度受经度控制,木材基本密度无一定地理变异规律。在种源水平上,木材密度和材积生长呈显著的负相关,管胞长度和材积生长几乎不相关。生长较快的种源,其树干通直且侧枝细小。利用约束和无约束选择指数,根据不同的材种要求,进行了生长、材质的联合选择。认为L5(韦奈,北卡)、L25(琼斯,密西西比)、L28(格兰特,路易斯安娜)是最佳纸浆材种源;L5、L18(卡可挑,阿拉巴马)、L25是建筑材最优种源。
关键词:
火炬松,种源变异,生长一材质,综合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天颐 杨会肖 刘纯鑫 王金榜 黄少伟
以引自美国的258个不同改良程度的火炬松家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BLUP方法对258个家系14年生树高和胸径的育种值进行预测。首先以不同的模型分别预测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的育种值,再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预测所有个体的育种值,对各类群家系和个体育种值的差异进行分析。14年生时,在参试的各个类群中,入选率同为15%的情况下,各类群根据胸径育种值共选出优良家系39个;全同胞家系类群入选家系的胸径遗传增益最高,高于群体平均值1.40 cm,达8.56%。以配合选择方式选出优良单株77个,入选率为1%。入选的优良家系可从美国重复引种,为火炬松良种生产服务。根据火炬松核心-主群体育种系统...
关键词:
火炬松 基因资源 育种值 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苏凤泉 唐万鹏 林汉 徐向阳 班龙海 刘万琦
对河南引种火炬松两批种源 (耐寒火炬松和一般火炬松 )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火炬松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种源内差异较种源间差异更大 ,种源基本密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种源间各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均近似于正态分布 ,且随树龄增加而增大 ,呈现出径向递增的模式。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加强 ,5年生木材基本密度预估 1 2年生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的。一般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耐寒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与经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
火炬松 基本密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