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6)
- 2023(11529)
- 2022(9402)
- 2021(8647)
- 2020(6863)
- 2019(15668)
- 2018(15085)
- 2017(29917)
- 2016(15413)
- 2015(16817)
- 2014(16697)
- 2013(16534)
- 2012(15215)
- 2011(13703)
- 2010(14027)
- 2009(13330)
- 2008(12071)
- 2007(10875)
- 2006(9608)
- 2005(8515)
- 学科
- 济(61947)
- 经济(61885)
- 业(52912)
- 管理(44021)
- 企(37587)
- 企业(37587)
- 农(29312)
- 融(26128)
- 金融(26128)
- 银(24441)
- 银行(24430)
- 中国(24223)
- 方法(23884)
- 行(23675)
- 数学(20971)
- 数学方法(20794)
- 财(20770)
- 农业(20126)
- 业经(17727)
- 制(17622)
- 地方(17365)
- 务(13204)
- 财务(13178)
- 财务管理(13159)
- 企业财务(12631)
- 贸(12386)
- 贸易(12373)
- 易(12130)
- 中国金融(11254)
- 学(10693)
- 机构
- 学院(212321)
- 大学(208453)
- 济(92034)
- 经济(89992)
- 管理(82004)
- 理学(70397)
- 研究(70140)
- 理学院(69700)
- 管理学(68729)
- 管理学院(68309)
- 中国(60282)
- 财(44683)
- 京(41592)
- 科学(38929)
- 农(36902)
- 财经(35373)
- 中心(35324)
- 所(33295)
- 经(32257)
- 江(32042)
- 研究所(29942)
- 经济学(29401)
- 业大(28716)
- 农业(27469)
- 经济学院(26691)
- 州(26547)
- 范(26546)
- 财经大学(26427)
- 师范(26299)
- 北京(25546)
- 基金
- 项目(141850)
- 科学(113042)
- 研究(107596)
- 基金(104544)
- 家(89909)
- 国家(89077)
- 科学基金(77211)
- 社会(72227)
- 社会科(68430)
- 社会科学(68413)
- 省(55320)
- 基金项目(54924)
- 教育(47564)
- 自然(46545)
- 自然科(45548)
- 自然科学(45540)
- 划(45455)
- 自然科学基金(44781)
- 编号(43778)
- 资助(41261)
- 成果(36221)
- 发(31911)
- 重点(31686)
- 部(31559)
- 国家社会(30660)
- 创(30212)
- 课题(29442)
- 性(29309)
- 创新(28108)
- 制(28086)
共检索到325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渭南分行余向阳2018年8月23日来稿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金融机构有必要从安全视角深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在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顺势而为发挥作用,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是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农为国之本。必须将发展农业作为各项工作的
关键词:
安全视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乡村教育离不开优质师资。全面振兴地方高师院校,是增强乡村优质师资供给的当务之急,也是战略之举。我国现有师范院校192所,全部是公立院校。除了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外,其余均为地方高师院校,其中师范大学49所、师范学院73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0所。另有397所非师范院校也培养师范生。2017年,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近39万人,其中师范院校培养21.2万人,占54.3%;非师范院校培养17.8万人,占45.7%。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师范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佛朝晖 陈波 张平弟
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分成"四层三段",主要内容分成服务脱贫攻坚、乡村人才培养和培训两个主要方面。为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应树立以提升服务能力的政策目标,建立"1+N"的政策体系,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拓展工作思路,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培训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政策分析 脱贫攻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强 杨兆廷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论文使用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差异和发展趋势两个维度,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柳玲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为乡村产业的成立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帮助,但乡村地区的经济资本较低,众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乡村人无法将想法付诸实践,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先解决乡村经济资本低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金融业务推广到乡村地区,为乡村创新创业人士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乡村经济资本问题,创新创业人士借助资金谋求个人乃至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待产业稳定,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即可提升,创新创业人士也有能力偿还债务。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介绍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曙光 王丹莉
刚刚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十个、新世纪以来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应当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于农村经济工作部署的重点。十九大报告同时也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萍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础资源。通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振兴下金融行业面临如下机遇:拓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激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支持保障的措施完善、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创新金融供给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农民金融能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 金融创新 金融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西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而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辽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服务农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面临着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农村产业振兴不精准、金融产品系统化程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快农业金融科技应用,成立产业基金,采用产业投行模式,完善农村产业振兴政策,促进金融服务精准化、高效化等,推动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关键词:
金融服务 产业兴旺 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杨静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积极推进落实高质量生活部署的关键一步,农业银行作为扎根"三农"的专业银行,更要抓住惠农、助农的战略发展契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机制,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格局中发挥中坚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三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战略视角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颖
乡村振兴离不开“源头活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支持是金融机构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农村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战略实施,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推进普惠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小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比 张灿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各个角度深刻分析具体实施要求和任务,深入剖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的具体需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 农村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实施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农业短板的重要环节。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发展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体制约问题。二者要实现关联性协同发展,须遵循“聚集、重组、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路径,通过促融合、保权益、提技术、拓重组、引才智五个方面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关联性路径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怡萱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产品电商具有普遍适用性、地区差异性和模式趋同性等特点,在服务过程中由于基础配套落后、行业规范欠缺、金融产品繁杂和农村电商滞后产生了同步性问题、模式化瓶颈、接受率低下与对标度偏弱的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健全行业制度规范,并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档次,从而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