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6)
2023(2504)
2022(2108)
2021(2072)
2020(1643)
2019(3794)
2018(3921)
2017(6597)
2016(4020)
2015(4560)
2014(4941)
2013(4629)
2012(4135)
2011(3769)
2010(3843)
2009(3403)
2008(3546)
2007(3365)
2006(2953)
2005(2692)
作者
(10889)
(8936)
(8875)
(8542)
(5694)
(4411)
(4195)
(3613)
(3507)
(3409)
(3122)
(3058)
(3014)
(2917)
(2793)
(2694)
(2689)
(2676)
(2644)
(2579)
(2280)
(2254)
(2242)
(2167)
(2123)
(2066)
(2005)
(1922)
(1867)
(1819)
学科
管理(13808)
(9830)
经济(9811)
(9753)
(8443)
企业(8443)
人事(4442)
人事管理(4442)
理论(4196)
中国(3886)
(3795)
(3734)
教学(3664)
教育(3617)
业经(3184)
方法(3112)
(3095)
(2959)
(2623)
财务(2614)
财务管理(2596)
农业(2547)
(2481)
学法(2435)
教学法(2435)
企业财务(2400)
技术(2331)
(2216)
银行(2213)
地方(2189)
机构
学院(52855)
大学(50911)
管理(18183)
(15081)
研究(15042)
理学(14622)
经济(14453)
理学院(14374)
管理学(14034)
管理学院(13921)
中国(12851)
(11436)
(10195)
科学(9883)
(9162)
(8567)
师范(8487)
(8374)
技术(8240)
(7917)
职业(7813)
中心(7675)
北京(7323)
(7093)
研究所(6744)
财经(6683)
业大(6502)
师范大学(6473)
(6355)
(5904)
基金
项目(29041)
研究(24143)
科学(21984)
基金(18516)
(15542)
国家(15339)
科学基金(12993)
社会(12842)
教育(12672)
(12402)
编号(12078)
社会科(11854)
社会科学(11851)
成果(10636)
(10069)
基金项目(9656)
课题(8717)
自然(8195)
自然科(7998)
自然科学(7997)
自然科学基金(7872)
(7735)
资助(7515)
项目编号(7306)
重点(6640)
(6540)
规划(6178)
(6021)
(5996)
大学(5980)
期刊
(22564)
经济(22564)
研究(15871)
中国(15502)
教育(13033)
(8779)
管理(7969)
学报(7607)
(6776)
科学(6359)
技术(6292)
图书(6055)
大学(5690)
(4800)
金融(4800)
学学(4798)
业经(4612)
书馆(4538)
图书馆(4538)
职业(4505)
农业(4272)
财会(3613)
(3308)
论坛(3308)
技术教育(3033)
职业技术(3033)
职业技术教育(3033)
财经(3031)
(2989)
情报(2938)
共检索到89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新元  孙早宁  
获得感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境特征的原创性概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员工个体是社会治理中的基本单位。在全社会人民获得感得到重视和改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获得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针对企业员工获得感内涵与来源的探索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文本分析的方法 ,建构和检验了企业员工获得感的主客观维度与细分指标,丰富和拓展了获得感在社会微观层面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网页数据爬取的关键词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词汇分类提炼员工获得感的内涵,探索了员工获得感的主客观内涵维度与细分指标。文章探讨了2018和2021年研究发现的差异,反映了基于时代发展的各领域关注度变化。本研究成果预期可为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世界管理理论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艳敏  张文娟  赵娟霞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发获得感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获得感对于收入的响应服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印证了现实困境中获得感的"钝化"效应;社会地位流动通过双重渠道作用于获得感;公平认知框架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存在诱导效应。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丽  
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素质及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关于思政课作用发挥、高校立德育人的职能实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相对较低。由罗军强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一书,基于国内外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理论,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及理论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除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致范畴,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引入国外优质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我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全书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思政课程教学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变迁,并着重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国外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及相关启示。第三章介绍思政理论课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课堂实践教学。第四章至第八章对不同类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涵盖“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第九章从课堂、校园和社会等层面阐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第十章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涉及到基地建设、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及组织保障。第十一章探究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三广  
提出"让每位参训者有获得感"是职教培训的目标和使命,建构"获得感"之于职教培训的价值定位、理论思路及其实践路径。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感包括理念的、视野的、人际的、行动的、知识的等内在获得感;同时,要有利于问题解决、工作改进、专业发展和改进等外在行动的获得。坚持"需求出发、问题导向、专业引领"的思路是获得感培训的理论基础,"围绕课程、系统设计、过程监控和反馈改进"是其基本原则。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培训中心的实践为案例,阐述了有获得感的培训的实践路径和典型模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李志滨  
获得感是衡量社会发展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该调查数据运用社会质量理论考察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质量是影响城市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均对居民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经济保障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社会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晋  
采用自编的高职生获得感调查问卷,对东中西多省多所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所编制的调查问卷信度为0.98,验证性因子分析现实问卷结构合理,发现当前高职生的社会性获得感最强,内涵素养获得提高,学习期间获得多种能力,尤其体现在容纳性、自律性、敢为性、知识性、生活性等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获得感"首见于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有学者对什么是"获得感"进行了解读,认为"获得感"是一种积极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既有精神层面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青  
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形象化表达,这一思想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供了一个共识性认识和切实的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起点上,进一步明确了谁是教育改革的主体、谁是改革的受益者谁来推动改革的基本问题。本研究辨析了"获得感"思想的内涵,明确以"获得感"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提出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论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政策过程,完善制度安排,创新改革路径和模式,逐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改革的"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晖  于秀丽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关注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学校、教师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需加强政策落实,构建教师发展平台,调整学校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贯通获得感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富姗姗  巩前文  张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从知识获取度、情感认同度、意志坚定度与行为正向度四个维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内涵进行构建,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力与价值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一鸣  李娜  
[目的/意义]提高公共图书馆对提升老年用户获得感的重视程度,引导公共图书馆有效地开展老年用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用户服务水平。[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老年用户服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理顺公共图书馆老年用户获得感的概念内涵,探究其生成基础,从而构建公共图书馆老年用户获得感的评价维度体系。[结果/结论]公共图书馆老年用户获得感是由客观获得和主观感知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客观获得上呈现为适老化服务、无障碍服务、关怀性服务和发展型服务四个维度的获得,在主观感知上则受到绝对获得层面的感知质量感和相对获得层面的感知公平感、期望感知度影响,最终确认期望形成满意的评价,实现“获得”与“感”的统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丁义  
在商界,企业对外宣传时总会打出这样的招牌:"用户即是上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用户是你赚钱的对象,只有把他们侍候好了,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掏钱让你赚。也就是说,你先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服务、优质对路的产品,才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一斌  
作为一名多年忠实读者,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我深感《中国高等教育》是一本富有时代感和获得感的学术大刊。一是政治站位坚定。《中国高等教育》始终具有坚定的政治站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面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刊物始终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广大师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将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云南  
成人教育资源是指社会上各种成人教育形式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及对成人教育产生影响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学生价值获得感是指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产生影响后学生所获得的价值诉求。由于传统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发展的边缘化特征,社会上对成人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学生价值获得感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成人教育发展定位和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索,力求对突破成人教育发展瓶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德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有了较多获得感,但是,农民获得感仍然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农民群众需要更可持续的获得感。新时代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经常倾听民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前提,努力破解民生痛点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关键,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核心,不断创新制度性供给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