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3)
2023(3063)
2022(2277)
2021(2473)
2020(1648)
2019(4065)
2018(4248)
2017(5581)
2016(4460)
2015(5127)
2014(5245)
2013(4187)
2012(3882)
2011(3560)
2010(3914)
2009(3009)
2008(2891)
2007(2637)
2006(2380)
2005(2286)
作者
(8604)
(7001)
(6993)
(6864)
(4508)
(3450)
(3395)
(2974)
(2753)
(2737)
(2463)
(2453)
(2449)
(2291)
(2286)
(2200)
(2195)
(2189)
(2153)
(2076)
(2056)
(1916)
(1796)
(1719)
(1689)
(1668)
(1644)
(1549)
(1539)
(1535)
学科
教育(19077)
中国(9060)
教学(7571)
理论(6884)
学法(4124)
教学法(4124)
管理(4093)
(3625)
学理(3534)
学理论(3534)
(3526)
思想(3482)
(3449)
经济(3440)
(3408)
发展(3376)
政治(3373)
研究(3361)
改革(3275)
(3254)
思想政治(3218)
政治教育(3218)
治教(3218)
高等(3190)
德育(3186)
学校(3017)
教育改革(2789)
(2532)
计算(2441)
算机(2424)
机构
大学(47215)
学院(43199)
教育(26112)
研究(19001)
(18152)
师范(18081)
师范大学(15162)
职业(12899)
(12227)
技术(11211)
科学(10315)
教育学(10153)
(9226)
职业技术(8984)
北京(8914)
(8863)
研究所(8029)
管理(7849)
技术学院(7749)
中国(7731)
中心(7686)
教育学院(7443)
(7188)
(7104)
(6627)
理学(6188)
经济(6047)
理学院(5975)
研究院(5735)
管理学(5639)
基金
研究(27974)
项目(24717)
教育(23164)
科学(20110)
成果(15606)
编号(15227)
课题(14761)
(13410)
社会(13222)
基金(12229)
社会科(12090)
社会科学(12089)
(11982)
(11785)
规划(9950)
(9449)
(9368)
国家(9164)
研究成果(8795)
项目编号(8743)
年度(8561)
(8183)
(7656)
(7628)
阶段(7604)
(7585)
重点(7493)
(7234)
教育部(7038)
阶段性(6988)
期刊
教育(47972)
研究(24872)
中国(22567)
职业(12745)
技术(10065)
技术教育(8587)
职业技术(8587)
职业技术教育(8587)
(8210)
经济(8210)
高等(5523)
成人(5027)
成人教育(5027)
(4974)
论坛(4974)
大学(4728)
高等教育(4676)
(4183)
学报(4182)
职教(4096)
发展(3796)
(3796)
图书(3558)
科学(3433)
比较(3380)
(3371)
教研(3139)
高教(3139)
(3132)
管理(2981)
共检索到81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实践在广义上应该是教育之名下的一切行为,各种教育研究在这个意义上都没有完全脱离教育实践,它们都试图去描述或规范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是,以往的很多教育研究并非观照了全面的教育实践,特别是比较普遍地缺少对情境性、自由性的教育实践形态的真切关注,而这部分教育实践却是最能彰显人类能动性又占据核心位置的现实教育实践形态。因此,真正转向实践的教育研究需要在广义的教育实践观下,以整体性的立场对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并要求进行复杂性思维下的本体性教育实践研究,穿梭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多样研究,深入理解教育实践者,集中研究教育实践关键事件,努力揭示教育实践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蒙成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题和方向,然而,学界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概念与质量观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解。职业教育领域长期奉行的质量概念与质量观是从工商业领域直接移植过来的,信奉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工具主义和测量主义。这样的质量观对质量提升活动的主体、动力、条件的设定不符合质量实践的真实图景,也会误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实践哲学认为,实践具有整体性,不仅包括活动的目标、任务、路径、策略,还涵盖了主体、目的、动力、条件等基本维度。普通人的日常实践主要不是由理性思维、理论知识规定的原则支配的,其行为更多是受利益、习惯、情感以及环境提供给他的意识形态或其他因素的驱动和支配。生产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既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价值的源泉。以此观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职业教育质量观应当具有教育性、价值性、整体性、历史性,应当以师生的利益与发展诉求为出发点,并且将质量活动的场域与惯习作为重要的元素。只有超越习以为常的、基于外部标准的、依靠评价和监管的质量观,进而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才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有效路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肖俊洪  
"新"是学术研究价值之所在。本文围绕何为学术研究之新,剖析目前国内远程教育研究存在的五种"伪"新现象,包括"新"即宏大叙事语篇、"新"即时髦、"新"即模仿、"新"即研究方法或工具之先进性、"新"即"唯我独尊"。文章通过实例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学术研究之新,并呼吁学术界,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人及在读学生的指导教师切实履行学术守门人职责,严把论文质量关,共同为提高中国远程教育学术研究水平而不懈努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实践活动者经历的内心体验。“回到教育实践本身”是现象学研究教育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可以恢复教育实践本应有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命性,而且可以明见教育实践的本质,体悟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藉以现象学直观,卓越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品质。然而,附庸化、技术化和功利化的教育实践不仅遮蔽了教育实践的艺术品性,而且丢失了教育实践的人文意蕴,使教育实践走上了“祛魅”的历程。现象学教育学呼唤教育实践之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与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理论的生产与使用实际上是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论的分配与流通,在教育研究者看来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关键;对于使用者来说,却意味着两种生产的相似或差异。我们需要揭示那些在教师群体或个人中分散的、策略性的以及权宜性的创造力所采取的潜在形式,即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运作方式,描述其潜在的变化因素。把日常教育实践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着力关注教育实践者对教育的主动参与,并使日常教育实践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沃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吴永胜  
作为通过文化传承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能的活动,教育在本性上具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准则,以生命关怀为己任,具有独特的学术品格,探究是其核心内涵,变化发展是其永恒的内在机制。行动是教育学术的核心内涵,理论和实践统一于行动之中。教育的内在特性对教育理论的性质、形态、表达方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展现教育的学术性需要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从理论转向日常教育实践,从生活的立场出发选择教育方法,丰富交流的途径与手段,正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性和概率性事件的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实践的观念在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马克思的实践观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地位,强调实践改变世界而解放人的价值目标,强调实践在发展和检验理论上的重要作用,赋予"实践"范畴以本体论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传入中国后,我们主要从认识论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教育改革在这一层面强化实践也取得了好的成果。但从实践的本体论层面看,即教育作为一种指向"人"、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政涛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晓敏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S·舒尔曼  王幼真  刘捷  
李·S·舒尔曼概述了杜威师范教育专业化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点,①在对各种专业教育共有的六个属性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批判性地检验和评论了杜威关于师范教育的观点;对当代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维娜  
文章借助于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最终指向的分析 ,对当下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教育行为的品质和教师的品质进行批判性再反思 ,既提供了另一条研究反思的路径 ,又将教育反思的最终旨归指向“改造性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利文  
"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概念起源于欧美,也被称为应用戏剧(Applied drama),指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它不以表演为目的,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左右,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教育戏剧在我国港、台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