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1)
2023(13832)
2022(12184)
2021(11302)
2020(9548)
2019(21951)
2018(21879)
2017(42344)
2016(23258)
2015(25773)
2014(25857)
2013(25491)
2012(23250)
2011(20968)
2010(20762)
2009(19208)
2008(18875)
2007(16503)
2006(14359)
2005(12773)
作者
(67066)
(55744)
(55246)
(52663)
(35462)
(26758)
(25086)
(21701)
(21039)
(19922)
(18986)
(18871)
(17719)
(17611)
(17363)
(17101)
(16704)
(16507)
(15915)
(15846)
(13805)
(13746)
(13304)
(12628)
(12423)
(12420)
(12253)
(12222)
(11254)
(10954)
学科
(88487)
经济(88352)
管理(71220)
(65837)
(56351)
企业(56351)
方法(41769)
数学(36016)
数学方法(35561)
(26569)
(22719)
中国(22550)
(21103)
(20770)
业经(20278)
(16948)
财务(16877)
财务管理(16844)
地方(16652)
企业财务(16051)
(15287)
贸易(15281)
理论(15260)
(14986)
技术(14950)
银行(14938)
农业(14897)
(14864)
(14562)
(14422)
机构
大学(330654)
学院(326708)
管理(130068)
(128476)
经济(125640)
理学(113224)
理学院(111933)
管理学(109996)
管理学院(109391)
研究(108936)
中国(79630)
(69837)
科学(68189)
(62092)
(54743)
(53054)
业大(50007)
研究所(49964)
财经(49520)
中心(48854)
(46999)
(44996)
北京(43821)
(42488)
师范(42038)
农业(41744)
(39726)
经济学(38869)
(38042)
财经大学(37103)
基金
项目(227700)
科学(179233)
基金(166246)
研究(164914)
(145381)
国家(144238)
科学基金(123801)
社会(104134)
社会科(98720)
社会科学(98696)
基金项目(88693)
(88476)
自然(81352)
自然科(79440)
自然科学(79423)
自然科学基金(78006)
教育(75553)
(74748)
资助(68202)
编号(66134)
成果(54044)
重点(50897)
(50600)
(47439)
(47439)
课题(45528)
创新(44339)
(43835)
科研(43728)
教育部(43386)
期刊
(137804)
经济(137804)
研究(96541)
中国(60827)
学报(54222)
科学(49108)
(48008)
管理(47588)
(47574)
大学(41003)
学学(38671)
教育(35582)
农业(32748)
(27659)
金融(27659)
技术(26829)
财经(24327)
业经(21946)
经济研究(21756)
(20654)
问题(17951)
(16527)
科技(16271)
理论(16207)
图书(15949)
(15597)
技术经济(15086)
实践(14862)
(14862)
现代(14443)
共检索到470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陶厚永  刘洪  
用工"双轨制"是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造成劳动关系矛盾的根源之一。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并轨改革心存顾忌。用工制度改革缺乏理论支撑。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通过组织运作的模型抽象与模拟。对用工的"双轨制"和"单轨制"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表明:用工"单轨制"更具适应性效率。更能促进组织绩效的快速增长:用工"双轨制"具有刚性特征,组织很难自行进行矫正;在并轨改革过程中。国家需发挥政策制定的主导作用,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制推行用工"单轨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仍是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并存的"双轨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双轨制"的高等教育已经出现办学主体受到干扰、教学责任模糊、无序竞争、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等弊端。目前我国已经具备调整"双轨制"高等教育的条件。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科学性,也关系到高等学校的价值体现与可持续发展,因而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双轨制"高等教育势在必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文军  赵旋屹  
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增加,普职教育贯通正面临认识偏颇、衔接不畅、教育分流方式忽视学生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从思想、实践、制度层面,将义务教育阶段后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由双轨制向单轨制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失衡的现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舒熳  张三保  
同工不同酬已成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种普遍问题。作为"双轨制"用工模式的具体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却也带来了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同工不同酬的历史演进。之后,从宏观制度和微观组织两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其成因。随后,分别阐述了其在社会公平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的效应。最后,基于前因与效果的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出发,就改革同工不同酬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璐  刘奂辰  
文章借鉴社会认同理论作为分析基础,研究了用工双轨制组织中非在编员工的认同威胁现状,探索并提出缓解及消除非在编员工认同威胁的具体应因措施。通过消除非在编员工与在编员工之间的群际差异,增进两类员工群体间的互相理解,从而加强其组织内所有员工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促进组织以及员工的共同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超  
减少非正规就业是提升国民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着眼于从企业用工"双轨制"的视角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在使用合同工比例刻画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政治关联有助于减少企业劳动用工"双轨制",且这一影响在政府管制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同时,政治关联对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影响与企业要素密集度和产权性质密切相关。政府关联有助于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工"双轨制",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的用工"双轨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超  
减少非正规就业是提升国民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着眼于从企业用工"双轨制"的视角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在使用合同工比例刻画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政治关联有助于减少企业劳动用工"双轨制",且这一影响在政府管制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同时,政治关联对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影响与企业要素密集度和产权性质密切相关。政府关联有助于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工"双轨制",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的用工"双轨制"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政治关联产生的经济效应的理解,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益政策借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楚  
书价应实行“双轨制”广州大学法律系邮编:510091张楚对于那些学生教材、科技推广读物、通用工具书、盲人专用书等,应作社会科教必需品来对待,政府可采取最高限价措施予以调控。而对其他非科教必需书籍,则完全实行市场浮动价。这便是笔者提议的“双轨制”。它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超愚  
一、作为价格形成机制转换的实现形式 1.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形式的再选择,目的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相对于传统集权模式,就是经济运行市场化过程。价格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改革的市场取向要求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即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应转换。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和不平衡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其中某些问题具有暂时不可知性,经济主体需要学习而适应的一定过程,改革实践包含有试错性质,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东霞  谌新民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源于雇主偏好还是经济动因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研究考察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户籍歧视是基于性别、肤色或城乡等标签式的前定特征的,雇主偏好和经济动因往往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企业用工体制演变过程,揭示了企业用工双轨制的经济动因,并利用2012年广东南海产业工人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企业特征后,在工资报酬方面,临时工和派遣工工资显著低于正式工;在保险福利方面,临时工在获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上比正式工处于显著劣势,但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上差异不显著;派遣工在获取"四险一金"上比正式工均处于显著劣势。用工性质属非前定特征,排除了雇主偏好的因素,本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海龙  宋剑奇  
目前,我国经济中的双轨制在理论分析上体现为体系、机制和体制三层涵义。中国的经济改革发端于价格双轨制,并最终将中国经济化为机制和体制双轨的状态。在这一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双轨制既有启动并推动经济改革的历史功绩,也衍生出腐败、寻租以及经济效率和福利损失等体制问题。在演进理性主义的思想以及开放的市场经济实践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有关双轨制困局的双刃剑,法制建设是破解双轨制的制度保障;双轨制的最终破除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经济增长是破除双轨制的必要前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晰。文章利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界定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文章认为,"双轨制"产权改革顺应历史要求,符合农民的意愿,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切合农村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京  
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是影响WTO现代化改革未来走向的核心传统议题。现有WTO体制采取"双轨制"严格区分农业补贴和非农业补贴,通过《农业协议》确立了一套独立于《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独特农业补贴规则体系。"双轨制"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迈出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第一步,但是也带来了WTO补贴监管体制的不一致,"和平条款"更是加剧了WTO补贴规则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对农业补贴争端解决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对WTO补贴制度的历史与法律分析,建议未来的改革应实现两套补贴制度的融合。从短期来看,争端解决机构应努力澄清《农业协议》和《补贴协议》存在的概念差异,以便在WTO未来谈判中讨论监管融合问题;从长远来看,未来改革应避免规则的简单一体化,采用"灵活性规定"逐步推进补贴制度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涛  徐瑾  
我国土地因收益和收益主体的差异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分配格局,政府间、政府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者间的收益分配显失公平,土地市场效率低下。市场结构模型与分权模式的剖析表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主要源于土地市场的双轨制和财政分权模式。双层市场结构与政府间的目标偏离要求创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重新定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德文  黄季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