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875)
- 2022(5722)
- 2021(5550)
- 2020(4616)
- 2019(10456)
- 2018(9938)
- 2017(18790)
- 2016(9731)
- 2015(11383)
- 2014(11003)
- 2013(10910)
- 2012(10339)
- 2011(9342)
- 2010(9234)
- 2009(8653)
- 2008(8535)
- 2007(7496)
- 2006(6610)
- 2005(5906)
- 学科
- 济(43685)
- 经济(43514)
- 管理(22684)
- 业(22591)
- 方法(20062)
- 企(19487)
- 企业(19487)
- 中国(17125)
- 数学(15424)
- 数学方法(15322)
- 农(11880)
- 业经(10487)
- 贸(10193)
- 贸易(10186)
- 易(10047)
- 和(9043)
- 财(9002)
- 学(8207)
- 理论(8098)
- 制(8033)
- 农业(7219)
- 关系(7023)
- 教育(6563)
- 银(6500)
- 银行(6489)
- 融(6462)
- 金融(6460)
- 行(6369)
- 出(6008)
- 发(5989)
- 机构
- 大学(145188)
- 学院(139538)
- 济(66427)
- 经济(65455)
- 研究(56217)
- 管理(50518)
- 理学(43267)
- 理学院(42690)
- 中国(42658)
- 管理学(42147)
- 管理学院(41857)
- 京(32149)
- 科学(30688)
- 财(29464)
- 所(27660)
- 研究所(25254)
- 财经(23915)
- 中心(23756)
- 经济学(22567)
- 经(22172)
- 北京(21418)
- 范(20623)
- 师范(20518)
- 经济学院(20226)
- 院(20044)
- 农(19354)
- 江(18656)
- 财经大学(18092)
- 师范大学(17158)
- 业大(16900)
- 基金
- 项目(93406)
- 科学(75116)
- 基金(71421)
- 研究(70690)
- 家(63544)
- 国家(62640)
- 科学基金(52397)
- 社会(50326)
- 社会科(46589)
- 社会科学(46573)
- 基金项目(36577)
- 教育(32019)
- 省(31269)
- 自然(30686)
- 自然科(30017)
- 自然科学(30007)
- 自然科学基金(29551)
- 资助(29010)
- 划(28138)
- 编号(26420)
- 成果(23456)
- 部(23090)
- 国家社会(22098)
- 中国(21739)
- 重点(21435)
- 教育部(20416)
- 发(20069)
- 创(18994)
- 人文(18983)
- 课题(18609)
共检索到21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自信的基础在文化自信,而要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关键在于辨识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高次元的认知思维。尤其是,对具有人文性和本土性的经济学来说,只有将经济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当前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具体的现实问题,才能构建出具有根植性的中国经济学。因此,要挖掘儒家文化的高次元传统,就需要剖析中西方社会在文化特质和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性观及其行为机理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出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差异,即儒家社会更偏重人文关怀,更重视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显然,只有将现代理论嵌入到儒家的高次元文化之中,才可以构造出"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进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铭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文化自信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虽然不能单独支撑起文化自信,但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魂魄。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把文献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相结合,论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峻 彭京华
按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件精神,本文对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了一些理论思考,重点提示其形成的历史和理论依据,并指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文化自信涵盖文化精神、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承载着对文化内涵的坚守及对文化精神的传承,是民族文化认可度及民族风俗接受度的重要体现形式;与此同时,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自信度直接关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相应话语权,如何以更优的方式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推动文化创新,自觉形成大学的"文化个性"。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精神动力,自觉强化大学的"文化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秀人才,自觉实现大学的"文化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他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
关键词:
文化个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会计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齐卫平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事关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自信。这既是改革开放探索在道路认知上既有成果的继承和坚持,又是新征程起航迈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历史征程上的道路自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施烨 李元旭
本研究从中国特色管理文化基础观特征出发,建构相应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与启示,树立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 文化基础观 文化自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明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双百方针"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民主建设的序幕。"双百方针"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内涵:确保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性,尊重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对话,坚持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逻辑起点。坚持"双百方针",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巧林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镇文化建设的思考高巧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目标,其中无疑也包括村镇文化建设。可以肯定,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苏艳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以社会整体性原则为基础,立足实践维度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大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寓精神文化活动于物质活动和社会分工中,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价值的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人民大众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如磊
文章从宏观管理调控体制与微观组织运作模式等方面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体制问题提出了机构改革、内部转移、中介建设、双层经营、规模经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文化产业体制 构建
[期刊] 求索
[作者]
任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定位和意义、文化的性质和功能、文化发展的立场和布局等问题的集中阐述,鲜明体现了这一思想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这一文化观强调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