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0)
2023(17000)
2022(14517)
2021(13432)
2020(11411)
2019(25978)
2018(25657)
2017(49348)
2016(27000)
2015(30508)
2014(30327)
2013(29712)
2012(27130)
2011(24289)
2010(24488)
2009(22887)
2008(22828)
2007(20444)
2006(18112)
2005(16312)
作者
(75547)
(62769)
(62496)
(59477)
(40108)
(29980)
(28412)
(24408)
(23890)
(22718)
(21496)
(21272)
(20043)
(19900)
(19224)
(19047)
(18759)
(18543)
(18028)
(17981)
(15558)
(15407)
(15097)
(14340)
(14164)
(14040)
(13979)
(13935)
(12538)
(12350)
学科
(109790)
经济(109625)
(101189)
管理(95381)
(90576)
企业(90576)
方法(50826)
数学(40994)
数学方法(40581)
(36025)
(33212)
业经(33060)
中国(28653)
(25332)
(25312)
财务(25260)
财务管理(25222)
企业财务(23974)
农业(23122)
技术(22982)
理论(21892)
地方(19943)
(19564)
(18872)
(18528)
(18468)
贸易(18455)
(18374)
(17876)
(17157)
机构
大学(386182)
学院(384374)
管理(157040)
(155119)
经济(151843)
理学(135561)
理学院(134148)
管理学(132137)
管理学院(131412)
研究(120026)
中国(92247)
(81603)
(76075)
科学(71154)
财经(60182)
(58717)
(58204)
(58019)
中心(54704)
(54690)
业大(54382)
研究所(52189)
北京(51562)
(49494)
师范(49098)
经济学(46357)
(46243)
农业(45714)
财经大学(44523)
(43601)
基金
项目(254650)
科学(202758)
研究(192522)
基金(185166)
(158038)
国家(156615)
科学基金(137370)
社会(122591)
社会科(116205)
社会科学(116177)
(100281)
基金项目(98103)
教育(89489)
自然(87499)
自然科(85470)
自然科学(85453)
自然科学基金(83993)
(82823)
编号(78863)
资助(75516)
成果(64756)
(56991)
(56498)
重点(55861)
课题(54293)
(53302)
创新(51965)
(50887)
教育部(49903)
国家社会(49824)
期刊
(174080)
经济(174080)
研究(118408)
中国(77439)
管理(62499)
(61890)
(54520)
学报(54331)
科学(51264)
教育(50796)
大学(43735)
学学(40042)
农业(37606)
技术(35068)
(34782)
金融(34782)
财经(30599)
业经(29970)
经济研究(26553)
(26147)
问题(22455)
(21453)
技术经济(20432)
科技(19116)
图书(18625)
现代(18427)
理论(18360)
财会(17532)
商业(17501)
(16881)
共检索到574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冬   张娟   徐志强  
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要求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范式转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内核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鲜有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和提升的实证论据。本研究在界定和设计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工具的基础上,面向两所一流大学966名学生展开调查,对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教育支持现状、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可教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涵盖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和实践力四大核心能力,当前呈中等发展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创新创业能力是可教的,但与之适配的课程建设和资源支持缺乏有效供给;第三,学生学习动机和投入在学校教育支持因素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支持和学生学习协同交互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增进创新创业能力可教的理念认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资源的精准供给,深化创新创业自主深度学习与挑战性参与,从而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与提质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婷婷  高彦怡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制约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发展的瓶颈,从深化内涵、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基地建设等几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超  
笔者调查发现,在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1.34%的人准备自主创业。但从初次就业单位性质来看,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1.25%。这和大学生自身择业的自信、个体的综合素质、学校专业结构的设置、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秀冬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举措。针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雁鸿  
文章结合心理学领域中的激励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析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激励方式缺乏变化、激励内容太过笼统、激励时机拿捏不准、激励机制运行不公等,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前,并没有充分研究相关激励理论在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未体现创新性与科学性,资源整合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为此,文章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必须建构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遵守的原则,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思路,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当前,国家把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全方位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当前,国家把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全方位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秀娟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带动就业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再到被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各高校纷纷建立众创空间,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大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项勇、黄佳祯、王唯洁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其龙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观照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教学资源的表征与影响,政策资源的具象与影响,实训资源的外显与影响,社会网络资源的表象与影响。然后阐述了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机制的构建:全方位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浸润型政策文化体系的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开放式社会促进机制的构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华东  陈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分析,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典型事例,紧紧围绕"成功"创业的基本目标,构建了"四位一体"创业教育帮扶体系,即:以双创教育为保障、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创业教师为引导、以宣传推广为带动的自主创业模式;同时指出,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这种模式具有开拓者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太芳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农业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包括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婕  
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财务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务能力,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意义深远。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现状,并提出创新创业财务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竞一  
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但现有研究成果无法解答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作用机理,文章梳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先验知识的关系、先验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研究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企业家精神变量,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调研所得有效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软实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先验知识和企业家精神,而先验知识和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先验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受到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研究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解答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机会识别能力的机理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占东  梅强  陈文娟  杨道建  李慧  
创业能力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提升创业能力却是创业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393个小微型创业企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构建创业环境、创业特质和创业能力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的关键影响要素是创业特质、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政策;创业政策对创业能力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创业教育既通过创业特质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也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创业文化通过创业特质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健  宋欣  
为了更好地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诉求,服务好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高校纷纷围绕自身学科特点和平台优势,与社会企业、创业园区形成互动共生关系,理顺高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思路,通过纵向、横向和内外"三大联动",全力打造校内、校校、校企"三个协同",形成了一套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