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9)
- 2023(12383)
- 2022(10191)
- 2021(9519)
- 2020(7792)
- 2019(17728)
- 2018(17113)
- 2017(32673)
- 2016(16992)
- 2015(18764)
- 2014(18200)
- 2013(17654)
- 2012(15990)
- 2011(14120)
- 2010(14008)
- 2009(12892)
- 2008(12028)
- 2007(10488)
- 2006(8891)
- 2005(7456)
- 学科
- 济(69756)
- 经济(69682)
- 业(47510)
- 管理(45728)
- 企(36822)
- 企业(36822)
- 方法(31247)
- 农(30218)
- 数学(26884)
- 数学方法(26428)
- 农业(20223)
- 业经(19328)
- 中国(19183)
- 财(18146)
- 地方(14927)
- 制(13687)
- 学(11719)
- 理论(11633)
- 贸(11191)
- 贸易(11182)
- 易(10885)
- 务(10569)
- 财务(10523)
- 财务管理(10500)
- 银(10212)
- 银行(10202)
- 和(10121)
- 企业财务(9995)
- 发(9887)
- 行(9716)
- 机构
- 学院(227243)
- 大学(224328)
- 济(92134)
- 管理(90470)
- 经济(90194)
- 理学(78686)
- 理学院(77920)
- 管理学(76479)
- 管理学院(76026)
- 研究(68969)
- 中国(52901)
- 京(44804)
- 财(42949)
- 科学(39433)
- 农(35989)
- 中心(34708)
- 江(34592)
- 财经(34206)
- 业大(32012)
- 范(31587)
- 师范(31341)
- 经(31169)
- 所(30772)
- 经济学(28558)
- 研究所(27738)
- 州(27354)
- 北京(27033)
- 农业(26558)
- 经济学院(25825)
- 院(25393)
- 基金
- 项目(159218)
- 科学(127815)
- 研究(121960)
- 基金(116656)
- 家(99446)
- 国家(98491)
- 科学基金(86821)
- 社会(80423)
- 社会科(76007)
- 社会科学(75991)
- 省(63274)
- 基金项目(61461)
- 教育(57066)
- 自然(53494)
- 自然科(52297)
- 自然科学(52283)
- 划(51960)
- 自然科学基金(51308)
- 编号(50598)
- 资助(45540)
- 成果(40402)
- 重点(35510)
- 部(35420)
- 发(34996)
- 课题(34218)
- 创(34074)
- 国家社会(33489)
- 创新(31496)
- 教育部(31447)
- 人文(31415)
共检索到332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瑞琴 朱启臻
乡村是传统文化积聚和流传的场所,也是"文化自信"的渊源和根基。村落文化体现为三种视象:农耕生产中的本体文化、农业技艺中的衍生文化以及乡村生活中的节庆与仪式文化。乡村文化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土地、塑造综合人性的理念,并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振兴乡村文化的路径理应包含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繁荣;文化振兴延续的是乡村文化的内里智慧,而非固守其形壳,唯有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文化振兴才有可能;振兴乡村文化应是"培土",而非"移栽",任何脱离乡村特点的文化项目,都会因"水土不服"而失败。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价值意蕴 振兴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瑾枫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下的文化振兴应以乡村为主体,激活传统文化,发展文旅经济,沟通城乡文化,同时应注意规划实施内容和形式,关注农村发展需求,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乡村美育的因地制宜、互联共享和可持续性。本文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美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时期高校美育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 美育 价值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轶舫
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持续动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于城市,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出现偏差、传统规范日渐式微、乡村文化载体作用欠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明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文化嵌入作为重要抓手等实践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兴成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客观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准确把握“对上与对下”“内化与外化”“主责与主体”“所需与所能”“当下与长远”等多重关系,通过凸显专业优势、锚定以人为本、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变革重塑,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级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时代意蕴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巨臣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晨倩 岳吉瑞 李培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具有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技术升级,赋能产业兴旺;激活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丰富职教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基于破解现实困境的逻辑起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主线和提供多方保障的逻辑支点,构建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并以“嵌入理论”为着力点,从价值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欣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被边缘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健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荣 杨金东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针对浙江丽水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品下行"问题,以当地政府、电商企业、农户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编码与分析,构建农村电商模式下"工业品下行"路径的升级模型,并结合价值链耦合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工业品消费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推动了"工业品下行"与农村电商模式的对接;农村消费的实体价值链和电商虚拟价值链的"双链"耦合实现并优化了工业品的下行;通过与农村本地化服务的结合,挖掘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高"工业品下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鲍曙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就时间维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乡村发展认识一脉相承且不断深化的过程;就空间维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多个层次和多个主体,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就整体发展战略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衔接。财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政策性和工具性层面、制度性和体制性层面、政治性和功能性层面而言,财政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应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供给,通过财政引导构建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智惠
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价值与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大宣传,强化基层干及农民思想认识;从人员素质、馆藏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围绕农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文军 张莹 王佳星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走向,是接续优秀文脉的重要途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挖掘和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现文化振兴可以选择的路径包括注入文化元素、推进移风易俗、教化乡村居民、保护村落遗产、开展文明评选、挖掘民间手艺、活跃民俗节日等。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内涵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新华
乡村文化振兴要求在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引导下,夯实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乡村社会形态及结构的调整给乡村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流失、客体内容结构、载体“形聚神散”等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增强农民、新乡贤、社会团体及各级政府的主体意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价值内涵,并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困境与破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