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2)
2023(5982)
2022(4824)
2021(4613)
2020(3626)
2019(8329)
2018(8657)
2017(15181)
2016(8584)
2015(9430)
2014(9809)
2013(9119)
2012(8418)
2011(7754)
2010(8061)
2009(7502)
2008(7524)
2007(6708)
2006(6067)
2005(5735)
作者
(24151)
(20129)
(19882)
(19373)
(12751)
(9500)
(9203)
(7884)
(7726)
(7219)
(6929)
(6775)
(6685)
(6532)
(6509)
(6161)
(5857)
(5806)
(5753)
(5736)
(5371)
(4931)
(4914)
(4773)
(4548)
(4505)
(4470)
(4380)
(4180)
(4061)
学科
(31079)
经济(31019)
管理(22107)
(18422)
(16726)
企业(16726)
(11014)
方法(10511)
中国(10407)
理论(9700)
(9546)
(9197)
(9095)
(8471)
业经(8308)
教育(8025)
数学(7800)
数学方法(7628)
教学(7056)
(6996)
银行(6982)
体制(6974)
(6941)
金融(6934)
(6802)
地方(5854)
(5418)
农业(5134)
(5009)
(4980)
机构
大学(118808)
学院(116965)
(45521)
经济(44344)
研究(44049)
管理(39378)
理学(32854)
中国(32760)
理学院(32399)
管理学(31694)
管理学院(31464)
(26461)
科学(25859)
(25653)
(22453)
研究所(20122)
(19678)
(19545)
中心(19115)
(18903)
师范(18693)
财经(18520)
北京(17159)
(16747)
(16084)
业大(15754)
农业(15192)
师范大学(15154)
(15087)
技术(14756)
基金
项目(72744)
研究(56996)
科学(56619)
基金(50188)
(43925)
国家(43509)
科学基金(36282)
社会(34636)
社会科(32490)
社会科学(32486)
(29045)
教育(28628)
基金项目(25112)
(24849)
编号(24311)
成果(22216)
自然(21552)
自然科(21043)
自然科学(21033)
自然科学基金(20645)
资助(20476)
课题(18848)
重点(17160)
(16311)
(15647)
(15467)
(15195)
(15189)
项目编号(14832)
国家社会(14260)
期刊
(57312)
经济(57312)
研究(41605)
中国(33431)
教育(27106)
(20902)
学报(19449)
(18169)
管理(16816)
科学(16356)
大学(15036)
学学(13732)
(11807)
金融(11807)
农业(11665)
技术(11067)
财经(10142)
经济研究(9517)
(8889)
业经(8577)
职业(7333)
问题(6890)
(5884)
(5861)
图书(5648)
(5631)
论坛(5631)
(5398)
改革(5308)
(5308)
共检索到195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水萍  
大卫·库伯教授以其体验学习圈以及学习方式的精密研究在教育与学习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体验学习不仅是一种经典理论,更是一个能使教育者结合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领域的学习进行整合处理的优良教育方式。对体验学习内涵与特征的审思,可以为当今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张娜钰  马佳雯  
STEM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方式亟待关注。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分析了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其中,构成要素包括异质学生为主的主体、不同学科课程作为客体、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规则、创新性组合后群体性应用的工具、面向项目式学习的协作分工和开放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途径包括在组合阶段判断能否存在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适应阶段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发展阶段成为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解体阶段转化为新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文章指出,实施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需要多方协同:学校瞄准跨学科学习趋势,规划落实跨学科共同体路径;教师聚焦跨学科学习需求,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学生面向真实问题,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雷梅莉  
体验理论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操性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之中。近年来,这一理论也为教师教育所关注。本文从体验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当下教师成长与学习促进中"体验"的缺乏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并在体验视角下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教师成长的教育需要"体验"参与,而当下偏重外控式的教师教育挫伤教师的主观"体验"。因此,从"体验"理论视角出发,教师教育应加强教师"元认知"阶段的"体验",并且,要以交流的方式"唤醒"教师自我存在的积极体验,在教师成长与学习促进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殷世东   李敏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的实施必须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让学生亲历情境、亲身体验,通过设计、制作、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具体体验的循环活动“圈”,为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框架。以此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共融性劳动场域,开展对话式劳动反思,激发劳动筹划思维,鼓励创造性劳动实践等策略,设计劳动课程“体验学习圈”,避免劳动体验与课程异化,从而推进劳动课程有序有效实施,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明譞  
有个朋友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在建筑事务所工作了七八年,觉得个人发展遇到了瓶颈,就考了雅思,然后申请去英国大学读一年期的硕士学位。一年之后朋友学成归国,见面自然就想问起他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和体会等。他说:他在英国经常看书到凌晨两三点。这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大量的课后阅读材料,课上则要求大家一起讨论。在英国期间,有一次因中国的家要搬家,他想回国看看,但是老师却不允许他回国,理由是他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茂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良  陈明英  米云林  熊文俊  
体验是课堂条件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学生活动体验中得到的大量的是缄默知识,根植缄默知识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值得尝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主要举措如:在学生缄默知识分析活动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缄默知识知晓活动中强化学生体验意识;在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解决活动中丰富学生体验;在缄默知识显性化活动中深化学生体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灿明  
体验学习的思想最初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后来哈恩针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不懂得对人感恩,缺乏体谅,开发了一整套学生亲身体验挑战、突破和冒险的学习方式,用采提供学生平衡成长的机会与空间。目前,体验学习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体验性目标"的重要性。但当下一些学校在实施体验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本位"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体验学习是一种指向人格发展的户外活动,是在特殊情景中所进行的团队和反思学习,其宗旨在于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提升他们的自我概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吉康  
体验学习理论以库伯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但其学习风格与其理论基础存在偏差,模型的建构也不符合建模规则。2014年,澳大利亚学者在批判库伯理论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学习双循环圈理论。该理论重新界定了体验学习活动的类型,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模型,阐述了体验学习活动的形式、本质和过程机制,具有明确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新华  廖先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学生学习评估的理解偏狭、过程不全、方法单一等问题,借鉴国际上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探讨"促进学习的评估"的核心理念及其特征、过程及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评估的"客观评定"与"促进学习"的功能。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荣怀  陈庚  张进宝  陈鹏  李松  
本文首先将学习情景定义为"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事件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学习情景包含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学习活动四个要素,而作为学习情景核心的学习活动,包含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评价要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按照学习情景组成要素的或缺程度,将典型情景分为课堂听讲、个人自学、研讨性学习、边做边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等五大类型;第三,将有效学习活动定义为"学习者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并阐释了有效学习活动的五个条件为: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意愿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性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反馈为外部支持;最后提出为实施有效学习活动,利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建军  佟景才  鞠颂东  张有根  路勇  曾涛  万磊  
结合“大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师如何在教学互动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高校深化学改、教改、双改互动进行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慎英  
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使学习项目本身有意义,让学生"热情求知",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恢复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庞维国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因应学习的时代要求而变化,但直接经验与反思是其不变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更多地涉及情节记忆、情绪记忆、默会知识、实用智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定性;根据学习目标、内容、过程的差异,可把体验式学习分为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行为体验式学习三类;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教师应重点把握经验构筑和学习反思两个核心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