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8)
- 2023(6164)
- 2022(5157)
- 2021(4697)
- 2020(3907)
- 2019(8771)
- 2018(8668)
- 2017(16406)
- 2016(8862)
- 2015(9726)
- 2014(10137)
- 2013(9532)
- 2012(8886)
- 2011(8027)
- 2010(8083)
- 2009(7260)
- 2008(7242)
- 2007(6536)
- 2006(5582)
- 2005(5020)
- 学科
- 济(33037)
- 经济(32992)
- 管理(22585)
- 业(20289)
- 贸(17502)
- 贸易(17492)
- 易(16972)
- 企(16308)
- 企业(16308)
- 方法(15379)
- 数学(12915)
- 数学方法(12773)
- 中国(9196)
- 财(9094)
- 学(8645)
- 农(8532)
- 制(8455)
- 体(7241)
- 理论(6901)
- 地方(6731)
- 银(6651)
- 融(6634)
- 银行(6633)
- 金融(6627)
- 业经(6501)
- 关系(6496)
- 出(6483)
- 行(6403)
- 务(5504)
- 财务(5480)
- 机构
- 学院(125385)
- 大学(124670)
- 济(52663)
- 经济(51579)
- 研究(46111)
- 管理(42062)
- 理学(36121)
- 理学院(35657)
- 管理学(34879)
- 管理学院(34640)
- 中国(33051)
- 科学(28247)
- 京(26140)
- 农(24648)
- 财(24506)
- 所(23889)
- 研究所(21863)
- 中心(20208)
- 业大(19905)
- 农业(19707)
- 财经(19531)
- 江(19086)
- 经(17787)
- 院(17203)
- 经济学(16744)
- 范(16046)
- 北京(15949)
- 师范(15795)
- 经济学院(15240)
- 州(15118)
- 基金
- 项目(85207)
- 科学(65855)
- 基金(61340)
- 研究(60690)
- 家(55085)
- 国家(54667)
- 科学基金(45146)
- 社会(38113)
- 社会科(36224)
- 社会科学(36217)
- 省(33317)
- 基金项目(31529)
- 自然(29047)
- 自然科(28421)
- 自然科学(28409)
- 划(28306)
- 教育(28248)
- 自然科学基金(27902)
- 资助(25771)
- 编号(23770)
- 成果(19801)
- 重点(19670)
- 部(18996)
- 发(18176)
- 创(17727)
- 课题(17559)
- 性(17360)
- 科研(16705)
- 创新(16691)
- 国家社会(16319)
共检索到189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831.7亿美元的历史最大规模,其中中国对日出口416.5亿美元,从日本进口415.1亿美元,双边贸易基本平衡。照此计算,日本仍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已经占到中国全部贸易总额的17.5%,其中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占中国全部进口的18.4%,居从世界各国(地区)进口之首。2001年1月~6月,中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宏芬 俞涔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在描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巴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中巴双方可在农业领域、资源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等双方的供需结合点提高投资与贸易合作。
关键词:
中国 巴西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刘彩云 张雨辰
基于中国南非双边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运用产品相似度、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发展双边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要素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大对南非资源投资力度、推进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中国和南非 双边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亚波
智利与中国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两国自2005年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往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基于1992-2011年中国与智利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描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使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中、智两国的贸易竞争性,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中、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并提出了促进中-智双边贸易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智利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田燕梅
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研究中瑞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有利于促进中瑞双边贸易和谐发展,推动中国与欧盟经贸发展,加快实施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分析中瑞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TI、ESI、RCA、TC等指数对中瑞双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瑞两国双边贸易规模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出口产品存在竞争性但呈减弱趋势。最后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双边FTA建设等措施扩大双边经贸合作。
关键词:
中瑞双边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蔡武
本文实证研究了两岸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弱及其性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两岸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台湾地区出口、大陆进口货物的角度,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1995~2011年,两岸大部分产业的互补性强弱和性质均发生了变化。尽管目前产业内互补的产业个数略高于产业间互补的产业,但从贸易比重来看,两岸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则逐渐上升。
关键词:
贸易互补 产业内互补 产业间贸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毅华 赖明勇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蒋霞
尽管中日、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互之间的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历史原因和层次所限,中日两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较小。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中韩之间首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然后吸收日本加入,逐步向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区过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中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但近年来由于领土、领海等争端,两国关系明显恶化。特别是2012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极大地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本文就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分析了该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这一事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钓鱼岛 中日贸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焦知岳 王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此次灾害波及范围极广,东日本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线、约4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均遭到海啸的袭击,死亡与失踪人数近2.8万人,福岛第一核电站被摧毁,日本6%左右的电力供给处于瘫痪状态。世行预计,此次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金额将达到1220亿至2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到1.5万亿元)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侯俊军 马喜燕
标准作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势必对中日的双边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1992-2007年中国和日本的35个产业标准存量和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两国的标准是影响其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标准存量 中日双边贸易规模 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华林 刘伟岩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帆 颜蒙 刘力臻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和FDI对两国间经济收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考虑到以往实证研究中施加的种种先验约束,本文首先放松对称收敛速度和瞬时结构变化的假设,对中日经济收敛趋势进行考察,进而放松数据生成服从既定过程的假定,构造差分局部投影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中日双边贸易和FDI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日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着非对称收敛趋势,中日双边贸易是两国经济收敛的长期原因之一,但在中短期将导致经济差距的拉大;中日间FDI的经济收敛效应时滞较短,持续时间较长;此外,中日间FDI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在中短期较为明显,但从长期看收入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这又将间接推动中日经济收敛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