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3)
2023(14446)
2022(12559)
2021(12029)
2020(10058)
2019(23098)
2018(23214)
2017(44004)
2016(24813)
2015(28362)
2014(28679)
2013(27554)
2012(25486)
2011(23033)
2010(23371)
2009(21066)
2008(20547)
2007(18134)
2006(16098)
2005(14258)
作者
(70373)
(58114)
(57623)
(55104)
(37274)
(27679)
(26462)
(22885)
(22246)
(21196)
(19898)
(19563)
(18720)
(18654)
(18140)
(17754)
(17586)
(17404)
(16716)
(16585)
(14692)
(14471)
(14080)
(13314)
(13205)
(12960)
(12947)
(12882)
(11854)
(11627)
学科
(87049)
经济(86941)
管理(69711)
(66716)
(53736)
企业(53736)
方法(37465)
数学(31825)
数学方法(31359)
中国(26672)
(25902)
(23423)
(20762)
业经(20116)
(19413)
地方(19175)
理论(18736)
教育(17032)
农业(16881)
(16757)
贸易(16749)
(16274)
(15718)
(14998)
银行(14952)
(14805)
技术(14762)
(14314)
(14273)
财务(14192)
机构
大学(341645)
学院(339174)
管理(132882)
(127807)
经济(124497)
研究(115643)
理学(113963)
理学院(112613)
管理学(110613)
管理学院(109949)
中国(84740)
(74084)
科学(71756)
(60531)
(58013)
(56062)
研究所(52687)
(52599)
中心(52084)
业大(50849)
(48813)
师范(48363)
财经(47337)
北京(47174)
农业(43690)
(42977)
(42541)
(42284)
技术(39571)
师范大学(38622)
基金
项目(228606)
科学(178376)
研究(172607)
基金(161234)
(139598)
国家(138318)
科学基金(118030)
社会(104051)
社会科(98272)
社会科学(98242)
(90944)
基金项目(85141)
教育(81862)
(76691)
自然(76475)
自然科(74644)
自然科学(74627)
编号(73579)
自然科学基金(73261)
资助(66637)
成果(62431)
课题(52080)
重点(51176)
(50268)
(48835)
(47289)
项目编号(45102)
大学(43847)
创新(43771)
科研(43034)
期刊
(144814)
经济(144814)
研究(105015)
中国(73729)
教育(56297)
学报(53866)
(50896)
管理(49327)
科学(48195)
(45015)
大学(41586)
学学(37434)
农业(35090)
技术(31487)
(30212)
金融(30212)
业经(24577)
图书(24371)
财经(22367)
经济研究(22074)
(19064)
问题(18455)
(17511)
书馆(16879)
图书馆(16879)
科技(16523)
理论(16519)
(16053)
论坛(16053)
(15510)
共检索到515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霞  
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很少把志愿服务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文章以体育专业学生为例,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提出以专业设置为基础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服务活动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章程,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建设等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建敏  周静  刘振忠  
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做人教育、智育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最好的体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推动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文章在对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包括体育组织机构设置、体育教育模式构建,以及如何实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构想。希望能为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起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义  
文章在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诸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为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范玉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近年来体育专业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考试、学术、交往、就业等方面的诚信缺失。通过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诚信失范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诚信的优化路径,借此营造高校诚信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彦君  
为了更好了解新形势下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保定市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笔者对河北省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雅丽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琼  
<正>如今,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多所高校成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会系统运动的新兴力量,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着专业性和文化性等独特优势。为此,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使之长效化发展,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兴华  
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针对教育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思政教育教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话语体系,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模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我们"体育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与探索"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毕亮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应从组织体系创新、阵地模式改革、服务体系完善、特色品牌打造、资源组合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路径,努力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高校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军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着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活动开展中存在着"高期望、低参与""多被动、少主动""单一化、临时性"现象。应倡导包容性,营造生活化氛围;坚持开放性,构建多元化团队;加强针对性,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系统性,促进长效发展的解决路径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艳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勖  
利用青年志愿者工作,推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借鉴其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和经济基础等机制,比较分析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立法与组织、激励机制和志愿者自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高校和非政府组织长期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护与教育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珍伟  李宝珠  
随着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民族奉献、友爱的传统美德,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育人本质,传递了正能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