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6)
2023(9490)
2022(7974)
2021(7128)
2020(5740)
2019(12836)
2018(12793)
2017(22382)
2016(13161)
2015(14842)
2014(15077)
2013(14340)
2012(13839)
2011(12709)
2010(13098)
2009(11834)
2008(11600)
2007(10572)
2006(9559)
2005(8885)
作者
(41420)
(34460)
(34117)
(32332)
(22073)
(16682)
(15598)
(13432)
(13415)
(12628)
(11795)
(11589)
(11416)
(11223)
(11165)
(10580)
(10429)
(10200)
(10067)
(9827)
(9071)
(8887)
(8585)
(8114)
(7977)
(7874)
(7739)
(7579)
(7354)
(7080)
学科
(50830)
经济(50765)
管理(30392)
(29342)
(21591)
企业(21591)
中国(20154)
地方(19248)
(17116)
业经(13216)
(13020)
方法(12437)
农业(11302)
(11231)
理论(11169)
(10773)
银行(10722)
(10595)
金融(10588)
地方经济(10578)
(10508)
(10114)
教育(9879)
数学(9761)
(9746)
数学方法(9538)
技术(9477)
环境(8810)
(8551)
(8186)
机构
学院(184067)
大学(178644)
研究(73637)
(66479)
经济(64649)
管理(58700)
中国(53688)
科学(48637)
理学(48567)
理学院(47816)
管理学(46531)
管理学院(46216)
(43194)
(40916)
(40191)
研究所(36444)
农业(34079)
中心(32381)
(32079)
业大(32020)
(31225)
(28142)
师范(27701)
技术(27155)
(26930)
(26740)
北京(26260)
(25585)
财经(23092)
科学院(22331)
基金
项目(118957)
科学(90498)
研究(87206)
基金(78849)
(70753)
国家(70065)
科学基金(57350)
(52262)
社会(50217)
社会科(47276)
社会科学(47267)
(43001)
教育(42003)
基金项目(40889)
编号(37060)
自然(36713)
自然科(35839)
自然科学(35820)
自然科学基金(35105)
(32349)
资助(32147)
成果(31344)
课题(29374)
重点(28424)
(25589)
发展(25303)
(24848)
(24042)
创新(23883)
(23821)
期刊
(86555)
经济(86555)
研究(58149)
中国(52432)
(42273)
学报(37426)
教育(35567)
科学(30347)
农业(29137)
大学(27286)
学学(25632)
管理(24386)
(23230)
(19319)
金融(19319)
技术(19034)
业经(16333)
(15129)
经济研究(13457)
职业(11692)
财经(11272)
业大(11046)
问题(10861)
(10542)
科技(10192)
(9942)
论坛(9942)
(9841)
农业大学(9597)
图书(9483)
共检索到306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卓腾  姚文  朱伟云  
通过体外培养研究了3窝(A、B、C)二花脸猪的粪样微生物对大豆黄酮的降解和雌马酚的产生规律。每窝各含1头母猪和3头仔猪。通过HPLC测定培养液中大豆黄酮和雌马酚的含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头猪中有8头猪的粪样微生物可将大豆黄酮降解成雌马酚。其中A窝母猪粪样微生物不能代谢大豆黄酮,但在断奶后的2头仔猪粪样培养液中检测到雌马酚;B窝和C窝母猪粪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雌马酚,在B窝1头仔猪和C窝3头仔猪粪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雌马酚。通过DGGE指纹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培养液中可检测到雌马酚的猪粪样细菌菌群之间的相似性均大于60%,高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林  陈杰  N.Parvizi  
用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Da,处理Ⅰ394nmol/L,处理Ⅱ7874nmol/L)和雌二醇(E2,处理Ⅲ100pmol/L,处理Ⅳ200pmol/L)体外灌流公猪垂体前叶组织,观察其对促黄体素(LH)分泌的影响。灌流24和48h后,Da和E2灌流组与对照组(处理Ⅴ)相比,垂体LH体外分泌水平都无明显差异。但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导下,各组LH分泌水平显著增加,诱导后20~30min出现分泌峰。GnRH诱导后1h,LH平均水平处理Ⅲ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诱导后2h,处理Ⅱ和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Ⅲ亦高于处理Ⅰ(P=0.05);诱导后3h,各组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发弟  夏东  陈杰  赵茹茜  
随机选取0、3、20、30、90、120和180日龄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GH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从0到30日龄逐渐上升,在90和120日龄呈阶段性降低(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汤杰  何孔泉  陈伟华  陈杰  
用苯甲酸雌二醇 ( E B) 肌肉注射泌乳21 d 的二花脸母猪4头和大白猪3头, 结果4头二花脸母猪有3头发情, 大白猪只有1头发情。测定了注射 E B 后两品种母猪血浆中的雌二醇 ( E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Gn R H)、促黄体素 ( L H) 和孕酮 ( P4 )。结果显示, 外源性雌激素可使发情母猪 Gn R H 升高, 垂体活动加强, 促进了 L H 分泌, 剌激卵巢雌激素生成, 血浆 P4 水平升高; 未发情的母猪未见有明显变化。二花脸母猪垂体的敏感性要比大白母猪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雪梅  许惠艳  郝朝亮  梁世忠  卢晟盛  卢克焕  
为了探讨胰岛素和胚胎培养密度对猪孤雌胚早期体外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猪早期胚胎培养体系,分别进行了胚胎培养液(NCSU-23)中添加不同批号和浓度的胰岛素以及不同胚胎培养密度(培养滴体积)对猪孤雌胚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并于第2、7天分别统计胚胎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①在NCSU-23中添加5.0μg/mL批号为I-1882(Sigma公司)的胰岛素,其囊胚发育率最高,为(33.48±12.79)%;②在体外培养25枚猪孤雌胚时,按胚胎数(枚)l培养液体积(μl)为1∶2.0~1∶3.0的比例进行培养,其培养效果较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旺  顾晓明  安冬  朱伟云  潘龙  
[目的]营养素的高效利用是高粱饲用资源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究聚乙二醇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筛选聚乙二醇的适宜添加剂量。[方法]通过体外仿生消化方式模拟高粱原料在猪前肠道的化学酶消化作用和后肠道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以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高单宁高梁(单宁含量为50 mg/g儿茶素当量)原料中添加0、25、50、100和250 mg/g的聚乙二醇(聚乙二醇:高粱单宁 = 0、0.5、1、2和5)为试验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聚乙二醇显著降低高粱原料中可检测的缩合单宁含量(P<0.05)。无论在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胰液素还是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随着聚乙二醇添加比例的增加,高粱的风干物质、总能和氮素的消失率呈现线性增加(P<0.05),但是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波  姜志华  刘红林  黄月英  朱婉茹  
用放射性同位素α-~(32)P-dCTP 标记人源小卫星探针33.6,对9头大约克夏和9头二花脸猪进行了DNA 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如下:(1)图象清晰易辨,DNA 指纹图谱分布均匀,具有很高的变异性;(2)大约克夏猪中有4条共有带,二花脸猪中无共有带;(3)两者平均相似系数差异极显著(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刘红林  姜志华  吴彦宁  
采用PCR SSCP (PCR 单链构型多态性 )作为遗传标记 ,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 (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CR SSCP分型共产生 2种等位基因 ,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胎产活仔数之和 ,及最高产活仔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发现该标记座位与最高产活仔数显著相关 ,其贡献率达 10 9%。基因效应分析表明 ,等位基因B的加性效应值为 0 37头 ,等位基因A的加性效应值为 - 0 6 0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真  邹思湘  汤艾非  韩正康  
测定了8头太湖猪(二花脸)分娩后一周奶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并用电泳胶扫描法定量其各种蛋白组分。结果显示,脱脂奶中蛋白质浓度随泌乳进行而降低,乳糖浓度变化与之呈反相关(r=-0.868,P<0.01)。分娩后第1d免疫球蛋白(Igs)最高,之后急剧下降。但分娩后前4dIgs浓度,以及一周内总酪蛋白(tCN),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的浓度,前3d清蛋白(SA)和乳铁蛋白(LF)的浓度都显著高于相应组分在第20d的浓度(P<0.05或P<0.01)。在20头二花脸和16头杂交猪(大白×二花脸)奶中观察到a,b和d三种特异高分子量蛋白,并有b,d,a+b,b+d和a+d等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  方宇瑜  李平华  马翔  蒋能静  黄媛  陆志强  季铮渝  黄瑞华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猪ESR、FSHβ和AHR基因多态性对二花脸群体产仔数的影响,鉴别出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的关键基因。[方法]对303头二花脸猪进行ESR基因g.14418786、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292 bp大片段插入)、AHR基因g.86550830位点分型(Sscrofa11.1),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利用SAS 9.2软件混合模型对ESR、FSHβ、AHR基因及其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ESR基因g.14418786、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以及AHR基因g.86550830位点在二花脸群体中均具有多态性,且3个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很大,ESR基因g.14418786位点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73和0.827,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位点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9和0.111,而AHR基因g.86550830位点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9和0.111。ESR基因g.14418786位点的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0、0.248和0.703,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的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8、0.162和0.030,AHR基因g.86550830位点的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则为0.792、0.194和0.013。ESR基因g.14418786与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位点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关联性分析未发现ESR、FSHβ、AHR基因以及3个基因的合并基因型显著影响二花脸猪的产仔数(P>0.05)。[结论]本试验未能证明ESR、FSHβ和AHR基因是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可能受其他基因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华  姜礼胜  陈杰  韩正康  
采用慢性颈静脉导管连续取样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二花脸公猪生长激素(GH)的分泌特点。实验期从13:00~16:00每15nin采血一次。结果:二花脸公猪GH的总体水平、基线水平、3h峰频率,峰持续时间和峰强度分别为3.13±0.60ng/ml,2.05±0.46ng/ml,1.30±0.16个,41.25±4.48min和8.41±1.88ng/ml。去势后GH分泌模式未见有变化,但总体和基线水平分别提高53.21%(P<0.05)和101.39%(P<0.01)。185日龄去势公猪与140日龄的去势公猪比较,GH分泌模式和水平都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二花脸生长公猪的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敏慧   黄小乘   田怡豪   孙占微   李成云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添加剂处理柞树叶青贮对延边黄牛体外发酵瘤胃降解率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4头平均体重为(443.3±26.7) kg、装有永久性瘤胃屡管的延边黄牛公牛为瘤胃液供体。将青贮的柞树叶按照添加发酵添加剂的不同分为糖蜜组(M)、乳酸菌组(LAB)、EM菌组(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类)(EM)、石灰水组(LW)、乳酸菌+糖蜜组(LAB-M)以及EM菌+糖蜜组(EM-M),每组3个重复。体外发酵48 h后,计算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干物质降解率以及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并提取瘤胃液中的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后用Illumina Hi 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各青贮柞树叶试验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EM组和EM-M组降解率增加最显著。LW组的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质降解率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余的5个组(P <0.05)。不同发酵添加剂的青贮柞树叶对延边黄牛体外发酵瘤胃微生物菌群无显著影响(P> 0.05)。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厚壁菌门是反刍动物瘤胃内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在属水平上,不动杆菌属、普氏菌属、弓形杆菌属是主要微生物菌群。综上所述,不同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瘤胃降解环境,提高瘤胃降解率。其中,EM组和EM-M组效果较好,且各试验组对于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整体区系构成、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的丰度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旺  顾晓明  安冬  李军  冯少轩  朱伟云  潘龙  
[目的]高粱饲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高粱单宁与高粱养分的猪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高粱单宁如何影响养分的消化率并不明确。[方法]本试验主要通过猪的体外仿生消化法模拟高粱原料在猪前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肠道中微生物消化,在国产低单宁含量的高梁(单宁含量0.04%)原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5%、0.5%、1.0%、3.0%和5.0%)的高粱单宁提取物(高粱单宁含量为60%,即高粱单宁浓度分别为0、0.15%、0.3%、0.6%、1.8%和3.0%)探究不同浓度水平的高粱单宁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在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胰液素还是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随着高粱单宁添加比例的增加,高粱的风干物质、总能和氮素的消失率呈现线性降低(P<0.01);且0、0.15%、0.3%和0.6%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1.8%高粱单宁处理组的养分消失率显著高于3%处理组(P<0.05),但是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且模拟的线性方程系数在3.56-6.33之间(R~(2)>0.9941)。[结论]因此,基于猪体外仿生消化法模拟猪的化学酶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消化方式,1)高粱单宁线性降低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但是高粱单宁含量低于0.6%对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无负面影响;2)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高粱单宁含量每增加1%,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平均降低3.5%以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操鹏飞   汪水平   汤佳   汤少勋   谭支良  
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了牧草纤维来源及其粒度对纤维体外发酵特性与微生物界面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两种牧草(苜蓿和桂牧一号),提取NDF后,将其粉碎成3种颗粒度(<0.15 mm、0.15~0.3 mm和0.9~1.2 mm,即PS1、PS2和PS3),按纤维来源和粒度将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体外发酵装置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参数、不同发酵时间点发酵纤维发酵特性、微生物界面特性以及纤维降解菌和总细菌的拷贝数。结果表明:1)桂牧一号组的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用时间(T0.5)及其发酵产气分率(FRDt0.5)、氨态氮(NH3-N)浓度、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苜蓿组的初始产气分率(FRD0)、干物质降解率(DMD)、微生物蛋白(MCP),乙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及乙丙比、细胞膜通透性(CMP)、液体表面张力(ST)、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总细菌均显著高于桂牧一号组(P<0.05)。2)牧草纤维发酵时的b值,T0.5,NH3-N、异丁酸摩尔比都有随粒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FRD0、DMD、CMP、黄色瘤胃球菌随粒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疏水性(CSH)随粒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综上所述,不同牧草的纤维及其粉碎粒度都会影响纤维的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界面特性,苜蓿相对桂牧一号及粒度小的纤维有更好的体外发酵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银学  夏祖灼  甘杰  姜志华  
采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C─分带方法,测定了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No.13和No.16染色体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以图揭示家猪染色体C─带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在No.16染色体上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此可以作为区分两品种的重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