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9)
- 2023(3570)
- 2022(3072)
- 2021(2850)
- 2020(2394)
- 2019(5186)
- 2018(5380)
- 2017(8669)
- 2016(5730)
- 2015(6593)
- 2014(6900)
- 2013(6068)
- 2012(5699)
- 2011(5203)
- 2010(5354)
- 2009(4669)
- 2008(4590)
- 2007(4210)
- 2006(3631)
- 2005(3201)
- 学科
- 济(11568)
- 经济(11542)
- 管理(11071)
- 业(8481)
- 学(6508)
- 理论(6483)
- 企(6360)
- 企业(6360)
- 教育(6071)
- 教学(5932)
- 中国(5514)
- 农(5217)
- 制(5076)
- 体(4862)
- 学法(4105)
- 教学法(4105)
- 学理(3644)
- 学理论(3644)
- 财(3555)
- 银(3406)
- 银行(3370)
- 行(3289)
- 融(3175)
- 金融(3168)
- 地方(3070)
- 方法(3059)
- 农业(3017)
- 业经(2891)
- 及其(2830)
- 研究(2825)
- 机构
- 学院(74194)
- 大学(71879)
- 研究(31143)
- 农(23279)
- 科学(22962)
- 中国(20509)
- 管理(19276)
- 济(18998)
- 农业(18707)
- 所(18346)
- 经济(18204)
- 研究所(16986)
- 京(16876)
- 业大(16642)
- 理学(15695)
- 理学院(15414)
- 技术(14884)
- 管理学(14791)
- 管理学院(14677)
- 江(13925)
- 中心(13144)
- 省(12994)
- 农业大学(11852)
- 院(11678)
- 室(11551)
- 范(11520)
- 师范(11250)
- 州(10498)
- 北京(10382)
- 业(10346)
- 基金
- 项目(50946)
- 科学(36468)
- 研究(35689)
- 基金(31456)
- 家(29991)
- 国家(29696)
- 省(23767)
- 科学基金(22618)
- 划(19728)
- 教育(18943)
- 社会(17359)
- 基金项目(16121)
- 社会科(16081)
- 社会科学(16077)
- 编号(15981)
- 自然(15780)
- 自然科(15392)
- 自然科学(15378)
- 自然科学基金(15058)
- 成果(14177)
- 课题(13629)
- 资助(13153)
- 重点(12720)
- 科技(11871)
- 计划(11745)
- 体(11355)
- 发(11105)
- 年(11100)
- 创(10838)
- 农(10454)
共检索到120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汪志楷 沈永林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AS018~060)进行免疫溶解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①018和025能被AS018和AS025所溶解或中和;②032,039,046,053能被AS032,AS039,AS046,AS053所溶解或中和;③060只能被AS060所溶解或中和。根据上述结果,将7个克隆群体鉴定为3种变异抗原型(VAT),按国际VAT命名法,分别命名为YuTat1·1,YuTat1·2和YuTat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在199培养基中补充25.0mmol/L Hcpcs,5.5mmol/LD 葡萄糖,2.0mmol/L 丙酮酸钠,2.0mmol/L L-谷氨酰胺作基础培养基,观察了5种不同因素对体外培养系统中伊氏锥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20%灭活马血清、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都能较好地维持伊氏锥虫在体外生长;牛肺成纤维细胞或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使用,一代细胞使用期分别是15d 和20d;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150μg/ml)和链霉素(250μg/ml)对虫体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每毫升培养基中的含虫量与不加青、链霉素者相比低4.0×10~5左右;2巯基乙醇(2...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体外连续培养 影响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以199培养基添加25.0mmol/L Hepes,5.5mmol/L D 葡萄糖,0.2mmol/L 2-巯基乙醇,2.0mmol/L 丙酮酸钠和2.0mmol/L L 谷氨酰胺为培养液,并加20%的灭活马血清,分别以牛肺成纤维细胞和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组成两种组合;或以同样的培养液改加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以牛肺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组成另两种组合。用这4种组合在37℃和烛缸的气相条件下成功地连续培养伊氏锥虫江苏高邮株60d 以上,培养的虫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体外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永林 汪志楷 李国清
体外培养后分离出的3个伊氏锥虫变异群体,经环磷酰胺处理大鼠(CY 大鼠)扩增收虫。虫体纯化后超声波裂解,超速离心制成可溶性抗原,经 Sephadex G-50脱盐和 DE-52离子交换层析提纯可变表面糖蛋白(VSG)。经 SDS-PAGE 鉴定,所提纯的3个 VSG 分子量均为40500。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组成分析仪分析,3个 VSG 均由 Asp,Pro,Thr,Ser,Glu,Gly,Ala,Cys,Val,Met,Ile,Leu,Tyr,Phe,Lys,His,Arg共17种氨基酸组成,但在组成比例上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 Pro,Met,Leu,Ile.Tyr 和 Clu。经...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可变表面糖蛋白 抗原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林 沈杰 周勇志 石滨海 王云飞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克隆虫体 ShTat1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 中,每3d 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 ShTat1.1~1.9.同中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 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 所获得的5个变体,经鉴定均在兔体现出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志 石滨海 沈杰 周金林 王云飞
伊氏锥虫在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寄生于马、驴、骡、黄牛、水牛、骆驼和犬等家畜体内,感染后发病急,死亡快,危害很大,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制防治伊氏锥虫病的疫苗,由于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频繁,所以未能成功.我们曾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程序作了观察,发现有一定规律.因此我们对伊氏锥虫新疆株在兔中的抗原变异程序进行观察,用昆明系小白鼠95只,新西兰兔4只进行试验,先用来源于新疆骆驼株体内经过单虫克隆的虫株,接种兔2只,接种量为10~6条/只,每3d 采兔血一次分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超 孙恩贵 刘俊华 王祥生 杨发青
以不同剂量的伊氏锥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小鼠进行常规免疫,用同株伊氏锥虫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死亡只数,比较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和5μg组未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其余各组均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其中200μg组为1∶6400,100μg组为1∶3200。ESA50,100和200μg免疫组可对小鼠产生有效的保护,小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2~3倍,以100μg组产生的保护作用最好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排泄分泌抗原 小鼠 免疫原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晋 沈永林 汪志楷
初步研究了伊氏锥虫(T.b.evansi)对人血清敏感性的变异。以不断递增的人血清处理在免疫抑制鼠体内连续传代的伊氏锥虫,经20代的压力选择,获得了能耐受0.5mL正常人血清的抗性变异克隆。该变异克隆在无人血清压力的正常鼠体内经10次连续传代,又恢复了对人血清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伊氏锥虫对人血清的敏感性或抗性均不稳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人 血清 克隆 敏感性 耐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杰 郝艳红 李庆章
采用 12种培养体系培养猪带绦虫六钩蚴 ,结果发现单层细胞且无气相存在的培养体系效果较好 ,促使大部分六钩蚴进入了六钩蚴后期发育 ,且虫体可延长存活至 16d。
关键词:
猪带绦虫六钩蚴 体外培养 单层细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帅 贾琦珍 张玲 王连群 陈根元
【目的】研究和田羊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方法】取新生和田羊睾丸组织,利用两步酶消化后,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HE染色、AKP染色、油红O染色、吖啶橙染色、罗丹明123染色、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纯度。【结果】培养基中加入2.00%血清浓度的DMEM/F-12可提高支持细胞纯度,在体外培养传至20代的和田羊睾丸支持细胞形态和核型均为正常;所培养的细胞内波形蛋白表达及标志基因SCF和GDNF的表达均为阳性。【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和田羊睾丸支持
关键词:
和田羊 睾丸 支持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建平 汪志楷 沈永林 李祥瑞 潘红杰
以超声波粉碎法裂解纯化的不同地理株伊氏锥虫(T.evansi)单虫克隆群体,提取可溶性蛋白组分,进行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经 SDS-PAGE 分析,不同株 T.evansi 的可溶性蛋白组分中都包括20~30种蛋白成分,相对分子量(Mr)范围大约为7.9~109.5D,主要蛋白成分的 Mr 约为49~66kD 之间,Wertern botting 分析揭示不同株 T.evansi 间有10~20条为特异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姚宝安 马丽华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姚宝安 马丽华 刘钟灵
从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牛血液,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姚宝安 马丽华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进行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 d 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 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一结果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东方巴贝斯虫 体外培养 虫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吕钊君 白慧云 韦旭斌 杜绍范 穆祥
探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猪链球菌引起脑膜炎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脑组织匀浆、二次过筛及酶消化技术分离大鼠脑微血管段,对分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及生长曲线的MTT法测定。结果表明: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具有单层"铺路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关键词:
大鼠 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