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1)
2023(2560)
2022(2112)
2021(1948)
2020(1626)
2019(3507)
2018(3698)
2017(6340)
2016(3739)
2015(4316)
2014(4623)
2013(4138)
2012(3848)
2011(3498)
2010(3538)
2009(3265)
2008(3099)
2007(2951)
2006(2543)
2005(2275)
作者
(11850)
(9841)
(9693)
(9274)
(6073)
(4624)
(4483)
(3925)
(3781)
(3525)
(3334)
(3311)
(3246)
(3240)
(3161)
(2951)
(2928)
(2904)
(2886)
(2676)
(2592)
(2488)
(2423)
(2315)
(2246)
(2220)
(2211)
(2123)
(2051)
(2046)
学科
(10475)
经济(10450)
管理(9733)
(6947)
(5549)
企业(5549)
(4722)
(4714)
(4434)
中国(4223)
(3907)
理论(3461)
(3351)
(3030)
银行(3017)
教育(3000)
(2944)
(2896)
金融(2889)
方法(2748)
地方(2747)
体制(2621)
业经(2484)
农业(2235)
教学(2215)
制度(2072)
(2072)
数学(2033)
数学方法(1988)
(1963)
机构
学院(50637)
大学(49742)
研究(19950)
(16182)
管理(16037)
经济(15620)
中国(14913)
科学(13329)
理学(13128)
理学院(12945)
管理学(12568)
管理学院(12477)
(12207)
(11541)
(10858)
研究所(9920)
农业(9727)
业大(9084)
中心(8980)
(8961)
(8840)
技术(8176)
(7576)
(7355)
(7347)
北京(7212)
师范(7199)
(6908)
财经(6367)
(6247)
基金
项目(33642)
科学(25218)
研究(24840)
基金(22228)
(20302)
国家(20116)
科学基金(16054)
(14347)
社会(13790)
社会科(12884)
社会科学(12882)
(12096)
教育(11854)
基金项目(11353)
编号(10929)
自然(10313)
自然科(10059)
自然科学(10053)
自然科学基金(9843)
成果(9719)
资助(9126)
(8718)
课题(8588)
重点(7891)
(7350)
(6934)
计划(6849)
(6845)
(6830)
项目编号(6526)
期刊
(21221)
经济(21221)
研究(15049)
中国(14564)
(11475)
学报(11387)
教育(9860)
科学(8776)
大学(8151)
学学(7678)
农业(7552)
(7354)
管理(6393)
技术(5079)
(4681)
金融(4681)
业经(4029)
(3691)
职业(3575)
业大(3394)
(3346)
经济研究(3312)
财经(3145)
图书(3047)
农业大学(2923)
(2768)
论坛(2768)
(2743)
科技(2654)
问题(2597)
共检索到8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妙峰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含消化酶),探讨扇贝体内Cd在胃肠中的释放机制。结果显示,各体外仿生消化液单独作用于扇贝时,Cd溶出平衡时间顺序依次为:仿生唾液>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而溶出量大小顺序为: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唾液,仅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Cd溶出时的ln C–t呈线性相关(R~2=0.9530和R2=0.8891)。因此,Cd在唾液或胃液中溶出时的关键因子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刘志鸿  戴继勋  董迎辉  任建峰  
测定不同pH(7.0,7.3,7.6,8.5,9.0)环境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等5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高于正常组(pH 8.0)时,上述5种免疫指标均随pH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在pH低于正常组时情况稍复杂,4种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P在pH 7.6时酶活性上升至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ALP、SOD和CAT活性均在pH 7.3时达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而胞内活性氧含量则随pH降低持续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H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英江  田秀慧  任传博  于召强  宫向红  刘慧慧  刘义豪  刘云  张秀珍  张利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氨基脲在栉孔扇贝闭壳肌、外套膜与鳃、消化盲囊不同组织中生物富集和消除规律的研究。在所研究的3个组织中,随海水中氨基脲浓度的增加,蓄积量逐渐增加。消化盲囊富集最高值最大,富集能力最强,而且表现出最快的平均消除速度。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富集作用:消化盲囊>外套膜和鳃>闭壳肌;且各组织中氨基脲含量与曝污浓度呈正相关。氨基脲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及外套膜和鳃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消除作用:闭壳肌>外套膜和鳃>消化盲囊,但在高浓度条件下,闭壳肌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氨基脲含量才能降低至0.50μg/kg以下。采用DAS 2.0药物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海燕  李清云  邴晓菲  郭萌萌  顾海峰  翟毓秀  谭志军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刘志鸿  
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同时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其对栉孔扇贝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在0.02 mg/L、0.05 mg/L、0.1 m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浓度增加,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当Cu2+质量浓度达到0.2 mg/L时这2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活性氧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这些数据说明Cu...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翟毓秀  姚琳  江艳华  李风铃  
镉(Cd)作为生物非必需、毒性极强的蓄积性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扇贝相对于其他贝类具有特异性蓄积镉的能力,成为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阐释扇贝高蓄积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镉胁迫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录组拼接获得105071个unigene和3800个差异基因,对所得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集中在蛋白绑定、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这些蛋白的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邴晓菲  吴海燕  王群  李清云  郭萌萌  国佼  翟毓秀  谭志军  
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直接暴露于产毒藻,通过比较各组织器官中毒素的蓄积及代谢转化特征,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栉孔扇贝体内危害形成的过程。结果显示,分布于中国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5-3株),其生长及产毒性状稳定,产毒能力强,主要成分为Gonyautoxins-1&-4(GTX1&4),单细胞产毒能力为7.95 fmol/cell;栉孔扇贝对该产毒藻具有较强摄食能力及PST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鸿  王清印  张岩  杨爱国  
从温度变化、个体大小和昼夜变化等 3个角度研究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i)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同壳宽排泄率 (N)与温度 (t)的关系为 :N =7.2 0 33e0 .12 15t,R2 =0 .84 4 1(三倍体s组 ,壳宽约 3.2cm) ;N =8.8153e0 .10 3 1t,R2 =0 .9863(三倍体b组 ,壳宽约 4 .3cm ) ;N =6.4 2 66e0 .132 3t,R2 =0 .870 5(二倍体s组 ,壳宽约 3.0cm) ;N =7.80 55e0 .10 79t,R2 =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清印  杨爱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戴继勋  任建峰  董迎辉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广明  孙秀俊  吴彪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刘寒苗  赵庆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英杰  王崇明  朱洺壮  王秀华  李赟  张宏义  任晴光  潘金培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 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 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第1卵裂的适宜起始时间为受精后80 min,诱导率为21.0%~22.6%。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卵裂产生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主要来源于第1卵裂中期的受精卵,由于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经紫外线照射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有宪  曲克明  陈聚法  陈碧鹃  过锋  李秋芬  崔毅  
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 cm 栉孔扇贝(Chlymys 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 96 h的半致死温度为 27~28℃,导致其耗氧率突然升高和滤水率急剧下降的温度为 26℃,体内淀粉酶活性下降的温度为27℃。因此确定,栉孔扇贝的适宜极限高温为27℃。在水温27℃持续96 h后,扇贝呼吸量迅速增大,随后减弱,摄食和消化能力逐渐降低;在 27℃持续 5 d,死亡率为 50%, 7 d时全部死亡;在相同温度下,个体小的较个体大的耐高温程度要强一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