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5)
2023(15069)
2022(12558)
2021(11673)
2020(9686)
2019(21870)
2018(21888)
2017(40235)
2016(21860)
2015(24467)
2014(24368)
2013(23758)
2012(22297)
2011(20673)
2010(20974)
2009(20165)
2008(19836)
2007(18044)
2006(16454)
2005(15374)
作者
(61594)
(51512)
(51175)
(48901)
(33061)
(24366)
(23105)
(19890)
(19638)
(18449)
(17876)
(17139)
(16975)
(16770)
(16407)
(15880)
(15272)
(14836)
(14805)
(14239)
(13444)
(12390)
(12350)
(11989)
(11557)
(11459)
(11393)
(11144)
(10262)
(10181)
学科
(105384)
经济(105255)
管理(69837)
(61848)
(54260)
企业(54260)
方法(36082)
中国(30742)
数学(29812)
数学方法(29552)
(25132)
(24467)
业经(23466)
(22971)
地方(22213)
(20928)
技术(18874)
(18540)
(18306)
银行(18283)
(18084)
金融(18076)
理论(17993)
(17701)
(17481)
贸易(17466)
(16865)
环境(14814)
(14694)
农业(14572)
机构
大学(323537)
学院(318906)
(145775)
经济(142999)
管理(117567)
研究(116191)
理学(99153)
理学院(98027)
管理学(96665)
管理学院(96017)
中国(90230)
(71268)
(69017)
科学(63528)
(57811)
财经(54641)
研究所(51465)
中心(50627)
(49656)
(49528)
经济学(47034)
北京(44600)
(43947)
(43092)
师范(42719)
经济学院(41795)
(41344)
财经大学(40282)
(38824)
业大(38562)
基金
项目(198001)
科学(158447)
研究(151652)
基金(145208)
(125035)
国家(123987)
科学基金(106641)
社会(100826)
社会科(95661)
社会科学(95640)
(75243)
基金项目(74785)
教育(70713)
(63401)
自然(63287)
自然科(61861)
自然科学(61843)
自然科学基金(60816)
编号(59324)
资助(58642)
成果(51309)
(46100)
(45438)
重点(45240)
课题(43693)
(43398)
国家社会(43227)
(42014)
创新(41774)
教育部(40773)
期刊
(174977)
经济(174977)
研究(111015)
中国(74900)
(56828)
管理(50630)
学报(44526)
科学(43303)
教育(42920)
(40912)
大学(35498)
(34011)
金融(34011)
学学(32802)
财经(30272)
技术(29392)
经济研究(29016)
农业(26984)
(26392)
业经(23922)
问题(22327)
(19646)
世界(17937)
技术经济(17766)
国际(17643)
(15196)
(14821)
论坛(14821)
科技(14611)
统计(14506)
共检索到516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文章认为,体制革命离不开理论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但是,正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一样,思想对理论也亟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对此,文章就三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生产力应是检验我国改革的唯一标准;(2)我国应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3)应确立按资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统一的复合分配体系。文章还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第一个重大的飞跃;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是第二个重大的飞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体制的创新过程。对体制创新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改革是如何实际发生并得以推进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实际改革进程与人们事先设想的改革进程往往有较大距离。于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研究改革或体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就有了突出的必要性。本文从体制均衡和非均衡概念入手,首先讨论体制创新的条件;接着提出一个体制创新过程模型,并考察降低体制创新成本的途径;最后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有关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革命,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革"了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经营体制("大锅饭"体制)的"命"。国有企业改革依次进行了企业身份转换(企业与政府关系变革)、企业经营权变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三阶段革命,使国有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目前,这三次革命还远没有完成,需要加大加强加深改革开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韩静轩  
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表明,“两企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即国有企业进行基于产业分离的“两点分离”(公共企业与竞争性企业分离)和基于分级所有的“两企分离”(中国政府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的“两企分离”要求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包括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其中包括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期间能源体制革命做出重要部署,提出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业务准入,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如何推进能源行业的竞争性环节市场化竞争,切实使制造业企业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来实现降本减负的目标,也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21年4月17日,第十届中国政府管制(监管)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转变政府能源监管,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展开深入讨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寒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则撰写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体制》(以下简称《市场体制》)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丛书1992年11月出版。《市场体制》的问世,对全社会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再认识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告诉我们: (1)市场经济优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它并非尽善尽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周加来  
经历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人均收入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消除短缺经济为目标的第一阶段和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的第二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当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是一个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又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具有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理论,其精要可以用"一个实质、双线均衡、三个解放和发展、四方位经济体制创新、五环式改革"来进行简单的概括。通观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就创新理论而言,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理论逻辑而言,它仍需要在更基础的层面进行建构。文章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的人本导向,我们很难发现改革是否到位以及改革是否有失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吴磊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并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强  
迈尔森、赫维茨与马斯金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并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50年来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机制设计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新科技革命是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和制度变革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飞跃性发展 ,必然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深刻影响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历史要求。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必须深化改革 ,为先进生产力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子清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福建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正确评价涉农改革政策效应,探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之路,对解决好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