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7)
2023(11766)
2022(9959)
2021(9093)
2020(7612)
2019(16776)
2018(16514)
2017(31444)
2016(17376)
2015(18882)
2014(18759)
2013(18009)
2012(16433)
2011(14832)
2010(14782)
2009(13897)
2008(13622)
2007(12426)
2006(10909)
2005(9732)
作者
(50908)
(42525)
(42409)
(40213)
(26769)
(20489)
(19164)
(16466)
(16266)
(15069)
(14642)
(14093)
(13815)
(13487)
(13351)
(12989)
(12848)
(12645)
(12294)
(12112)
(10709)
(10568)
(10252)
(9788)
(9594)
(9462)
(9400)
(9366)
(8554)
(8391)
学科
(63862)
经济(63682)
管理(53140)
(48436)
(40877)
企业(40877)
方法(26574)
数学(21648)
(21539)
数学方法(21464)
中国(20186)
(19520)
(19429)
业经(16710)
(15155)
(14506)
(12900)
财务(12867)
财务管理(12840)
农业(12314)
企业财务(12258)
(12179)
银行(12128)
(11675)
贸易(11671)
理论(11628)
(11540)
(11495)
金融(11488)
地方(11426)
机构
大学(245156)
学院(243410)
(99248)
经济(97215)
管理(90192)
研究(85505)
理学(78096)
理学院(77169)
管理学(75850)
管理学院(75397)
中国(63521)
科学(52564)
(51313)
(49081)
(47390)
(44001)
研究所(39926)
业大(39699)
财经(38541)
中心(38292)
农业(37404)
(37063)
(34954)
北京(31702)
经济学(31207)
(30736)
(30532)
师范(30043)
财经大学(28653)
(28440)
基金
项目(167639)
科学(131998)
基金(123055)
研究(118563)
(109692)
国家(108768)
科学基金(92280)
社会(79110)
社会科(74073)
社会科学(74052)
(65412)
基金项目(65328)
自然(59538)
自然科(58197)
自然科学(58176)
自然科学基金(57206)
(55633)
教育(54606)
资助(48753)
编号(46008)
重点(38254)
成果(37988)
(37418)
(35137)
(35047)
(34728)
国家社会(33186)
创新(32974)
课题(32795)
科研(32273)
期刊
(108926)
经济(108926)
研究(71947)
中国(51896)
学报(45961)
(43206)
科学(40110)
(39566)
大学(34650)
管理(33235)
学学(33118)
农业(28205)
教育(25220)
(22301)
金融(22301)
财经(19959)
技术(18342)
经济研究(18117)
业经(17886)
(17155)
问题(14482)
(14067)
(13856)
业大(12470)
科技(11979)
农业大学(10762)
(10685)
商业(10561)
技术经济(10354)
理论(10094)
共检索到361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汝祥  
体制过渡时期流动人口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姜汝祥一般地,社会结构主要表示的是关于社会的一系列安排,而价值则是关于社会的一整套信念,但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大多数学者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其加以限定。比如对社会结构,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分析美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建红  
阐述了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时期图书馆以复合图书馆形态存在,以及复合图书馆的含义、特点及复合图书馆产生的条件,并从馆藏资源的有机结合、文献资料整合、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专业人员的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复合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旻  
利用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和变动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的特征、就业、收入、享有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未能与人口流动的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导致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的市民化程度低。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缺乏,加之流入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上的缺失,使流动人口无法真正分享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成果,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现阶段,要完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郭开军  尹德挺  
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共选择主体、利益相关者等因素,总结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制,指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综合考虑管理体制改革成本的前提下,多个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约束条件进行选择并相互博弈,尤其是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行为模式的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韩旭  
在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建立的前提下,市场机制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起主导作用,而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产业政策则起补充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当前,我们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可能发挥主导性作用,这样,就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产业政策的主导作用,以解决过渡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钟晓敏  童本立  沈玉平  
论过渡时期财政职能的特点钟晓敏童本立沈玉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过渡时期财政职能的特点是由过渡时期的经济特点所决定。我国目前处于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不发达的传统经济向现代较发达的经济过渡。在这个过渡时期,呈现出如下一些显著特点,这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方  
●新年伊始,我们特向读者推荐《过渡时期的国际形势》一文.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何方同志以翔实的资料、缜密的分析,描述了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作者认为,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80年代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随后的苏联形势突变,标志着战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根本转折,但新的格局并未随之而建立,世界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定的过渡时期.作者认为,这个过渡时期将贯穿整个90年代,甚至延续到下世纪初,而动荡的中心则在欧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乃新  
从美苏两极体制的终结到世界多极格局的最后形成,其间有一个可能是跨世纪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牵系世界全局,因而特别令世人瞩目。一、苏联解体的影响1991年"8·19"事件后,本已危机迭起的苏联局势急转直下。到12月21日,除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杰  杨胜慧  
本文基于新城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市近年来启动的新城建设对于中心城人口的疏解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更大的人口压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新城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流入机制,其未来流动意愿也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推进新城建设的转型,将更多投入用于新城公共服务建设,并坚决推进人口信息同源管理和差异化的居住证管理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齐明珠  王亚  
文章利用2015和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内部结构性分化特征,从公共服务获得度、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3个维度构建社会经济分层框架,并结合2019年北京市调研数据,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分层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分层体系中,公共服务获得度的影响最大,而以往研究中常用的职业声望差异较小。(2)中国流动人口按资本、专业、蓝领、弱势四组分层,呈现两端收缩、重心偏下的结构,中层及以上发育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演进提升。(3)流动人口分层结构处于上移的趋势中。(4)城—城流动人口的分层结构更优,但未形成"橄榄"形,在"本地化"工作中需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5)教育是造成分层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育水平是未来形成健康稳定分层结构的基础。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培训体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静  陈杰  王洪卫  
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根基。流动人口的住房与社区选择不仅关系切身福利,也是其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多维度合成的社会融合指标,采用克服内生性偏误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居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的影响显著,即更好的社会融合会增加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的概率、提高流动人口居住在正规社区的概率或增加其住房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优化居住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引导流动人口合理的居住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静  陈杰  王洪卫  
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根基。流动人口的住房与社区选择不仅关系切身福利,也是其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多维度合成的社会融合指标,采用克服内生性偏误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居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的影响显著,即更好的社会融合会增加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的概率、提高流动人口居住在正规社区的概率或增加其住房消费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优化居住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引导流动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朱宝树  崔传义  陈友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敦贤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从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宜实施分类分层,首先确立强制性工伤保险,其次是医疗保险,第三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然后是养老保险和住房保障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